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课《只有一个地球》练习题及答案

(2013-10-19 16:11:42)
标签:

13课《只有一个地球》

练习题

及答案

教育

分类: 复习资料

13课《只有一个地球》练习题及答案

(一)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

3、划“    ”的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划“    ”的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5、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

答案:   (一)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蓝白相间晶莹的球体

3、划“    ”的句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4、划“    ”的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作摇篮母亲,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5、看过这段话后,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想说?

您对我们这么的无私,而我们却对您做出了这么多伤害您的事情,现在的各种自然灾害是我们罪有应得,希望能得到您的原谅。

 

 (二)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本来”强调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节选自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再生的意思是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破坏生态平衡,“本来”强调了某些自然资源的原先的可再生性,而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类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人类如果继续不加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将是自取毁灭。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觉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