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2023-02-03 00:36:09)
分类: 工作总结

  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

( 2022 学年第学期)

  别:__数学组______

  长:___温小允_____

 

活动项目

活 动 情 况

备注

1

教研次数:7

缺席教师及次数:无

 

 

 

2

 1.黄丽琴(课题组长)、温小允(课题成员)县课题《中职数学课堂思政元素浸入式教学研究》在研究当中

2.温小允县课题《中职数学跨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课题小组成员:黄仰望 黄丽琴 陈海珊

3

完成出色和完成较差的老师及情况:

完成出色的老师:

 

4

组员研修方式、研修过程跟踪、研修成果提炼情况

1.  黄丽琴老师开课,课题生活巧遇数列》,高二(4)班,开课时间是2022年920

2.温小允老师开课,课题生活巧遇数列》,高二(4)班,开课时间是2022年920

3鲍承全老师校开课,课题正弦函数复习》,4班,2022年111日

4黄仰望老师市开课, 课题《组合》高6班,2022年1118

5.温小允县讲座,课题《回归课文,立新立思维》,2022年12月9

6黄丽琴市讲座,课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2022年11月17日下午

5

(本学期计划完成情况、目标达成度、工作评价与心得)

校教科室和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虽未轰轰烈烈,但也踏踏实实。一学期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教研组利用隔周上午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本组全体数学老师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

二、 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课堂研究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本学期开展校公开课3节,市公开课1节,鲍承全老师示范高三复习课,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认真听课,群众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构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市骨干教师黄丽琴尝试做沉浸式课堂教学研究,原创课题《生活巧遇数列》,全组上下对这个课题进行热烈的研究与讨论,并获得县教研员陈芳老师的好评,对我们组的原创课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

   2、进一步完善备课制度。三个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倡导分资料、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络资源寻找资料,以到达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各备课组都积累了必须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群众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构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3、外出学习,取长补短。按照期初教研计划,本期我们部分数学老师到市内其他学校参与了教研活动。透过观摩随意课堂教学,更清楚地认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突出教学观念,方法要有新的转变。我们着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切实抓好教材研究分析工作。组织各任课老师也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学习,对教材要有选择、加工的能力。这样,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切磋、学习、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能力。

4.命题磨题

成立两大小组(6位老师)进行高考模拟卷出卷,然后在组内分组研磨题目,最后由这两个小组进行汇总,参赛。温小允老师在县里开展关于命题的讲座,获得一致好评。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科处共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资料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和试卷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注意自身提高,加快专业发展

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个别教师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

 

 

 

教研组长___温小允______

                              2023 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