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旗女之袍与民国新旗袍的主要差别

(2012-05-14 15:51:06)
标签:

中国

旗袍

宋体

民国

旗人

杂谈

分类: 服装设计基础知识

清代旗女之袍与民国新旗袍的主要差别

 

  清代旗女之袍与民国新旗袍的主要差别有四点。第一是旗女之袍不显露形体,特别是后期,宽大平直;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这与两个时期的思想观念有关。中国古代服装,包括清代的旗人之袍,强调文本而漠视人本,重服饰图案而不强调人体曲线。中国一贯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对人体也持十分含蓄的态度。古代的美人,脸是主要的,削肩、平胸、细腰、窄臀、单薄的美人压在层层的衣衫底下。与历代中原服装相比,旗人之袍就算是称身适体的了,但它只是修长了旗女的身材,却依然隐藏起她们的身体。民国旗袍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响很大,西方服饰充分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往往不惜采用极端的方法。在这里,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

  第二,旗女之袍内着长裤,有时袍下露出绣花的裤脚;而民国旗袍内穿短裤或三角裤,着丝袜,开衩处露腿。衩下露裤和衩下露腿意味着新旧两种人文观念的交替。民国旗袍的衩有时开得很高,1934年就有几近臀下的,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给人以活泼轻捷之惑,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身心发育的文化环境得到改善。

  第三是旗人之袍面料厚重,多提花,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多印花,装饰简约。对装饰细节的过分追求,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统治者病态的鉴赏水平。清代织物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色彩鲜艳复杂、对比度高、图案纤细繁褥。此外,旗人之袍大量使用花边,曾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花边最初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使衣服经久耐穿,所以花边多缀在易损部位,如领口、袖口、衣襟及下摆等处,后来渐成为一种装饰品,久而久之,蔚然成风。清代,花边的装饰功能运运替代了其实用功能。旗女的袍俗以多镶为美,到了咸丰、同治年间达到顶峰,有时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饰,几乎看不见原来的衣料。清末,外国面料已经开始流入中国市场,民国时声势已相当浩大,3040年比,国外的纺织印染机械已被大量引人,锦绫一类提花织物逐渐失去市场,而印花棉布、丝绸、苎麻织物得到广泛使用。面料在纹样表现上更多地吸取了欧洲的写生技法和光影处理方法,色彩统一?和谐。条格织物、几何纹织物也很受国人青睐。民国旗袍去繁就简,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装饰镶滚免了。尚简的风尚由留洋女学生带回,廓形的改良也促成了镶滚等装饰的省略。

  第四个差别是旗人之袍等级分明,制度浩繁,而民国旗袍则已走上了平民化的道路,它作为等级身分的标识渐己淡化,而成为显示个人消费水准和审美情趣的一个侧面。清代服饰的条文规章多于以前任何一代,对品官冠服的色彩质地、当胸补子、朝珠等级、翎子眼数、顶子材料都有严格区别。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服饰禁例,如:凡五爪龙缎、立龙缎等,官民均不得服用,如有特赐者,亦应挑去一爪穿用;军民等一律不得以蟒缎、妆缎、金花缎、片金、倭缎、貂皮、猞猁狲等为服饰;八品以下官员不得服黄色、香色、米色及秋香色;奴仆、伶人、皂隶不许穿花素各色绫缎……。民国旗袍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此时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中华服饰从整体上摆脱了古典服制的束缚,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惊涛拍岸,等级贵贱、性别尊卑的陈规陋习开始受到冲刷、荡涤,女性妆饰呈现出诱人的时代色彩,这一昔日有等级标识、不容半点逾越的领域,逐渐淡化为代表消费者情趣,衡量其消费能力的通用尺度。穿旗袍成为彰明个性的手段,民国旗袍的款式、设色、纹样变得精彩、?趋洋、求变。

旗袍是中西合壁的产物,虽脱胎于清代旗人之袍,却已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服装是时世的映射。旗人之袍与旗袍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一个迂缓封闭,一个躁动不安。也许差异就是这样形成的吧?

 

标签:苏州吴中服装学校    服装设计培训学校    服装学校    苏州服装制版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