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草地提示:节日科学饮食

(2011-09-29 16:02:24)
标签:

饮食

营养

杂谈


青草地提示:节日科学饮食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无论是外出吃饭,还是在家里聚餐,都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过一个快乐、健康的佳节。

1.如何合理搭配节日饮食

    (1)主食配副食

    逢年过节,鸡鸭鱼肉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尽管各式菜肴美味可口,却难觅主食的身影。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主食和副食的平衡十分重要,比例适当是营养平衡的重要前提,莫以副食代替主食。节日期间应注意主食的摄入,做到“三化”,即简单化,定量化,杂粮化。应保证主食定时、定量的摄入,并且要尽量多食用杂粮制品。

    (2)碱搭酸

    健康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奶类、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节日饮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鱼大肉,这样会使血液粘稠度和胆固醇增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抵抗力也会下降。多吃含碱量最高的食物如海带、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卜、萝卜等。

    (3)钾排钠

    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更多,从而使血压升高。多食用含钾的食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马铃薯粉、大豆粉等。

(3)“多渣”掺“少渣”

    荤菜不含膳食纤维,而畜禽水产等也都是精细的“少渣食品”,吃多了会造成便秘,粪便等毒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肠粘膜对毒素的吸收,这样就容易诱发结肠癌。而粗纤维食物则属于“多渣食品”,多吃这类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萝卜等。

2.节日饮食注意事项

    (1)暴饮暴食不可取,适量保健康

    节日亲朋团聚,气氛热闹,加之饭菜诱人,无形中很容易忘却了节制,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对美味佳肴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过饱,以防增加胃肠负担。 暴饮暴食通常会引发多种疾病,一方面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由于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会明显加重胃肠道及附属消化器官负担,易诱发多种疾病。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另一方面,暴饮暴食会使生活极度不规律,情绪亢奋、精神紧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而致病。

    (2)饮酒勿过量

    喜庆佳节,亲朋欢聚,适量饮点酒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加快新陈代谢。过春节喝点酒无可非议,但过量饮酒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者语无伦次、行动不稳,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故饮酒勿过量,更不可空腹饮酒。佳节虽欢喜,但喝酒还是要照顾身体的。餐桌上一定要切记:不劝酒、不拼酒、不醉酒。

    (3)零食应节制,拒绝零食陷阱

    过节期间,免不了要准备一些糖果、花生、瓜子等零食,这些食物热量并不低,所以不能边看电视边吃这些东西,如果经常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吃进足以令人肥胖的热量,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4)夜宵尽量少吃

    春节期间,人们为了玩个痛快,常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因此免不了吃点夜餐,由于白天饮食丰富,夜餐应尽量少吃,或喝点牛奶等热饮即可,既充了饥,又不伤脾胃,还有利于睡眠。

    (5)早餐不可省

    春节期间有了充分的时间可以睡懒觉,有时候起床晚了连早餐也省了。但睡醒后,处于十几个小时的空腹状态,如果不进食,夜间分泌的胃液缺乏食物的中和,容易导致胃肠不适。因此,应保证早餐进食。

    (6)注意食物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

    节日期间,由于准备的食物过多,肯定会剩下不少饭菜,要妥善保管在冰箱内或低温条件下,吃前要热透,以免致病,如有变味则不能勉强进食,尤其是海鲜等极易变质的食物最好随煮随吃,不可久留。另外,烹调某些食物时,应彻底煮熟,如扁豆之类的食物,彻底去除里面的毒素。肉类和海鲜类应彻底杀死里面可能残留的寄生虫卵,防止食用后被感染。购买和储存食物时,应注意食物的保质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