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无欲则刚与知足常乐
(2011-08-22 20:54:39)
标签:
转载 |
有一位朋友在博客上留言,问我如何理解:“无欲则刚”这个词。更有一位年轻人一天问我,请问::无欲则刚中的欲与性欲的欲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没有性欲人就刚强了?我听了真想哈哈大笑。但是仔细一想,不能光认为现在年轻人对国学的无知,应该好好的解释和宣传这些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首先对欲望这个词进行解释,欲望是人的生存本能,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毫无疑问,有思想就要欲望。人类的欲望是多样的,是由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爱情需要等构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的欲望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被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人本身也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只要有生命,欲望不会停止,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并遗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要让一个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让其生命终结并且断子绝孙。
人类发展过程中,欲望如同希望,是人类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就像一条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种欲望。人类社会却似一个永远不会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随时都可能掀起波涛和巨浪。
欲望是人类产生、发展、活动的一切动力。世间一切人类的活动,无论是政治、战争、商业,还是文化、宗教、艺术、教育……都是人类欲望驱动的结果。所以人类发展中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
西方人对欲望的解释也非常正确,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人的欲望不能够无休止,无满足的时候,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要经常去克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太多时,人就永远不满足,所以也说: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
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把人正确和适当的欲望叫做“道”,称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类活动的本源。 道就是指导人去前进,生活和工作的方法和智慧结晶。老总在总结人类最好的修身方法之后,得出这样的建议,让我们清心寡欲,学会无为和道法自然,并且提出无欲则刚的最高境界。
老子对欲望的最大期盼就是知足,在五千言的《道德经》就多次提到“知足”这个字眼。在第三十四章,他说:“知足者,富也。”老子说的富,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在人们心目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因为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谓“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几何?”佛教称我们这个世界为欲界,不至是因为我们人类及其他动物,都是因为而或是凭借情欲而来,而且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工作,学习,生活、情感,每一样都离不开“欲望”二字。倘若不自醒,不满足,那无疑就是掉进无底的深渊,结果是物质越发达,精神越堕落。几千年前,老子早就敲我们的脑壳了,是应该清醒一下了。
老子在第四十五章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说,懂得知足精神境界就高,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说的这个。把物欲、情欲踩在脚下,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谁又能羞辱你呢?试想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阴谋、贪欲,纵使他锦衣玉食,一掷千金,坐拥万顷,重权在握,又能得到谁的真心爱戴和尊重呢。
在第四十七章,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高,实在是高。历史上因欲望膨胀,造成杀身之祸的比比皆是,枚不胜举,有为女色的,有为财宝,有为名利,说也说不完。
明代文征明,一首《知福歌》说的极好:小小房,低低屋,粗粗衣,稀稀粥。命该咬菜根,莫想多食肉。惟适意,怕甚的,鬓斑斑,且开怀。为甚的,眉蹙蹙,看上虽不如,比下当知足。日食三餐,夜眠一宿。随意家常,平安是福。也不求荣,也不招辱。待时守分,知机寡欲。有大才必有大用,有余德必有余禄。乐善存心,不欺不惑。时时刻刻净灵台,莫教秽污来昏触。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若依斯言,神钦鬼服。
文征明深得老子知足之味,不愧是大才子。知道懂得满足,不仅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而且可以使我们远离祸患,何乐而不为?
当然知足不是固步自封,封闭自我,逃避现实,而是一种超然,是超越名利物欲的一种精神。对物质、名利的追求,要知道满足,对自己拥有和他人给予的要知道满足,而对淡泊名利的思想,对利益他人的精神则应不断提升,永不满足。
孔子也在他的儒学圣经《论语》中,提出了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类欲望驾驭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别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家。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有同理心。反过来就是,别人很渴望的,就帮人家得到。做到这个地步,你就能取信于民,并使天下“归心”。
佛经上有一句话,也叫做“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末了没有一个不想上西天的;
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大,山的挺拨。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即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要正直,不要有任何的私欲,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