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与反思

(2012-12-12 13:30: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滴水藏海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与反思

东兴镇育红小学___李占英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背景目标:物体的表面都有哪些微小的凸凹不平的地方。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做相对运动时,这些凸起的地方会相互碰撞并破坏这就是摩擦。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都要与其他物体接触发生摩擦,也就产生了摩擦力。研究运动就要研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从本课起单元的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通过在桌上拖动手掌等方法感知摩擦力。通过测量物体刚刚能运动起来需要的力来感知摩擦力。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推测和实验都不难,所以教科书中要求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过程与上一个实验类似,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这个实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能力目标: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能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越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探究式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到对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那么教师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事例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让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受到教育。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出示视频让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

1、以生活实际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同学们,每天都会看汽车子啊路上跑,你们只是看到了这个表面现象,其实汽车运动时轮胎与地面之间发生什么你们知道吗?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师:同学们每天都在地面上运动,鞋底与地面发生什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获得视觉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以上生活实例,我们知道了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这种摩擦与物体的运动有关吗?从而引导到学习新课上来。

通过教师与学习之间的交流谈话,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本课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二、新课探究

1、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首先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对于学生来说,摩擦力的认识是模糊的,教师如何让学生认识摩擦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摩擦力并不神秘,我们是可以感觉到的,怎么感觉到呢?师生共同活动。

引导学生活动:把手放在桌上拖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

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

对比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比会发现,把手放在桌面上拖动,比离开桌面拖动感觉用的力大。

师: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呢?

学生可能会联系实际说用橡皮擦写错的字。

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用黑板擦擦黑板等等。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做以上这些感知活动后,给出摩擦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例如:你们刚才手在桌面上拖动时感觉到的力,还有擦黑板时感觉到的力。

通过老师的形象讲解,让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进一步上升到理性。

(3)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摩擦力的概念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用投影出示,让学生读一读,这里重点强调“表面运动”、“接触面会发生摩擦”、“阻碍运动的力”。

老师这样做主要使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师:以上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摩擦力,感知了摩擦力。我们怎么知道摩擦的大小呢?师引导说: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1)出示测力计师演示:我们用测力计治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2)我们来测量几个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a、测量一只鞋运动时;b、测量笔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教师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让学生认同摩擦力的存在,认同摩擦力对运动的阻碍作用。

这时老师接着问到:你们刚才在测量时,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从而过渡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师:物体的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例如:有的地面是沙土地面,有的地面是地砖的。

(1)引导学生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推测,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有冰雪的路面容易打滑,在有沙土的路面不容易打滑,所以学生会推测出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2)出示材料设计实验来检验我们的推测

纸盒、测力计、钩码、木板、(一面光滑,一面粗糙)

教师出示给学生,实验材料后,引导学生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我们怎么保持它们不变?

(3)学生分组设计后,老师让学生各组汇报,知道把实验设计科学合理为止。

(4)学生分组合作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和要改变的条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通过实验后学生们会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这个结论的得出是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来的,与推测的情况相符,验证了推测。

3、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师:我们发现运动物体有的轻,有的重。

(1)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在冬天冰雪路面,有的汽车装货时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装货的车容易打滑,根据这一事实,学生会说运动物体轻摩擦力小,运动物体重,摩擦力大。

师:如何验证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这个实验教师主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做简单引导)

师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3)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去发现。做好记录。

(4)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在拉动纸盒时,读数时,不能停止,要匀速运动,才能读出数据(强调运动时)再实验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例如: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等。

(5)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这个问题主要鼓励学生,继续在研究的兴趣来消失的情况下,让他们做出自己的推测。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去发现:在以上这些都已进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当地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来解释。

如:车轮上为什么要加防滑链、在冰上滑爬犁时,为什么要在底部加上铁片,容易滑等。让学生来解释。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以此来结束本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