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乡村摩登】云夕深澳里,建筑师张雷对桐庐古村的景松堂的改造

标签:
转载 |
http://s15/mw690/001lKDPHgy6XsKwPEtgde&690
本文的署名照片是我本人拍摄,其余为网络下载的照片。
我的感触如下:
1、非常震撼的现代乡村改造,感觉到【在地性】、【当代与过去的交融】。
2、入口白墙加室内的白墙,仿佛从过去走入未来。
3、该改造的成本应该很大,二层的屋顶全部换过,增加空调系统等,都是大工程。
4、桐庐的冬天特别冷,因此如何解决保暖问题是最大的投入。我当时中午在那里吃饭,非常冷。
5、二楼包房的隔墙没有做到顶,也没法分隔到顶,所以隔音效果很难达到。
6、一楼的图书馆非常精彩,成为村落里的会客厅和孩子们学习的场地。
7、原住在这里的村民成为这里的服务员,体现了改造后还是原住民来经营的理念,非常好。不是把农民赶走。原住民也很爱惜这个建筑,如数家珍,很开心为游客服务。这是乡村良性的循环。相信会有更多的乡村人回流乡村,反哺乡村。
http://s10/mw690/001lKDPHgy6XsM8D0FPe9&690
http://s2/mw690/001lKDPHgy6XsKx4dEJc1&690
http://s6/mw690/001lKDPHgy6XsKx9dGt05&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KxfLOg40&690
http://s10/mw690/001lKDPHgy6XsKxmEuB29&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Kxve2Uc4&690
http://s8/mw690/001lKDPHgy6XsKxFC7Bf7&690
http://s10/mw690/001lKDPHgy6XsKxMkK5c9&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KxSEZqa0&690
http://s4/mw690/001lKDPHgy6XsKxZBzZ33&690
http://s6/mw690/001lKDPHgy6XsKy77JXe5&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KyeaxGc0&690
http://s6/mw690/001lKDPHgy6XsKylzNjb5&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KywpbJ1b&690
http://s8/mw690/001lKDPHgy6XsKyFaD537&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KyJnda04&690
http://s16/mw690/001lKDPHgy6XsKyNSRF2f&690
http://s2/mw690/001lKDPHgy6XsKyUvUl41&690
http://s11/mw690/001lKDPHgy6XsKyZ5Lc7a&690
http://s16/mw690/001lKDPHgy6XsKz8VC7cf&690
http://s4/mw690/001lKDPHgy6XsKDCJhxf3&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KDG8XC70&690
http://s9/mw690/001lKDPHgy6XsKDK6PS68&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KDOJrtfb&690
http://s11/mw690/001lKDPHgy6XsKDUI2uba&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KE2a5Oc0&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KE65qA94&690
http://s6/mw690/001lKDPHgy6XsKEcGd7b5&690
http://s3/mw690/001lKDPHgy6XsKEhNw642&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KEmj9G34&690
http://s2/mw690/001lKDPHgy6XsKEu3sd31&690
http://s2/mw690/001lKDPHgy6XsKEBWV3d1&690
http://s8/mw690/001lKDPHgy6XsKEHFwr67&690
http://s7/mw690/001lKDPHgy6XsKESdh4e6&690
(以下文字采集自网络。如果要和我交流更多问题可以加入我的个人微信号:LADESIGNYCB,并请注明:分级+姓名+城市+单位或学校)
2013年,建筑师张雷与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可持续乡土建筑研究中心于浙江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深澳古村等地开展“莪山实践”乡土建造活动。2015年10月,实践首个落成项目——云夕深澳里书局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深澳古村亮相。
反思现代回归传统,是当下中国乡建活动众多实践方向的共同价值纽带。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到乡下做事,无法避免遭遇中国乡村的普遍现实:落后的经济技术环境、依然牢固的宗族、地缘社会关系,以及整体又独特的乡土自然与人文环境——在“莪山实践”中,我们称之为“在地性”。
用城市建筑“专业”的视角去再造乡村,显然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倾向。不可否认,“专业”的建筑师为中国城市之前30年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基于现代城市工业化、资本运行逻辑导致的专业化标准答案,对于“在地性”往往失效,乃至有害。
最积极的回应是忘记建筑师的专业身份,回归传统乡土文明生活本身的逻辑,寻求一种人文、生态与可持续的当代乡土生存状态,以“非专业”姿态应对复杂、冲突、特性、多元的在地性。
云夕深澳里是“莪山实践”的首个建成作品,所在地杭州桐庐江南镇深澳古村始于申屠家族的血缘脉络,有着1900余年的悠久历史。古村毗邻桐庐县城,距杭州仅半小时车程,村中独一无二的地下引泉及排水暗渠(俗称“澳”,深澳因以为名)和40多幢明、清楼堂古建筑目前仍保存完好。
项目以村中清末古宅景松堂为主体,结合周边民居改造更新,在彰显建筑外表面历史肌理感的基础上,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和精美木构雕饰,造就了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和当代性。
云夕深澳里包含了对村民开放的社区图书馆、人文与民俗展示空间、地域文创产品商店等复合业态,是旅游度假、商务休憩和村民交流的理想场所,是富有故乡记忆体验型和社区人文归宿感的修心驿站。
百年历史的老建筑,
经过他的手,
华丽变成了全村人气最高的地方。
……
- 桐庐 深澳 -
当你走在一千九百多年的深澳古村,脚下石头铺成的小路,两边斑驳的白色墙面,立刻把你脑海中的记忆从现代都市拉回到过去。
小巷中偶尔走来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也不冲你做任何反应,只是安静地走过去。目光穿过一道木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做着手中的农活,岁月静好。
于是你继续往深澳古村中心走,渐渐地你发现,这个古村除了石头铺的路,石头砌的墙,几乎都是用木头雕刻的门窗,而且竟然异常的精美。随便走进一个院子,木头的门窗、木头的柱梁,除了有些岁月雕琢的痕迹,其他都还是那么的鲜明和生动。
但当你环顾四周,这个院子好像很久已经没有人居住,屋子里堆满了杂物,木头门上积满了灰尘,墙面也渐渐开始剥落。其实不仅只有这一个院子,深澳很多房子都是这样,年轻的人离开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房子也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闲置下来,任凭时间的侵蚀。甚至很多房子已经发生坍塌,无法居住。
2013年,当建筑师张雷来到这里的时候,一间名叫景松堂的屋子的命运开始慢慢改变。
在深澳有大大小小40多个古迹宗祠,
景松堂只是其中一间。
和其他的宗祠处境差不多,
院落已经衰败,
木质的门窗已经变形,
屋子里堆的都是杂物。
走进细看,木雕的轮廓依然清晰分明。
木门上的木雕画依然鲜活生动。
屋内的情况同样破败杂乱,
开裂的横梁,
老旧的隔板,
还有满地的灰尘,
只有木板上八十年代的人物海报,
宣告着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
屋子里的厨房也是一眼狼藉。
景松堂整体是一个白色的四合院落,
外墙已经开始剥落、掉色,
它的后面是一个用鹅卵石搭建的猪栏。
一说四合院,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住着一大家子人,景松堂这个四合院里,一共住了六户人家,每个人家都分布在相应的小房间里,互不干涉。想要整改这里,就要先划分清各自原有的领域,好让坚守传统的屋主仍然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改造之前六家人先找了一张合照
张雷开始和建筑师傅讨论方案。
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空间归属的问题,
张雷把把6户人家每家的门槛都保留在了下面,
并且在地面上用一根红线示意。
因为门槛就是这一户户的界限,
这个不能动。
院子里仍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
不破坏之前的木雕结构,
只是在此基础上稍加现代元素。
改造的时候,刚好遇到了燕窝,
窝内的小燕子正嗷嗷待哺,
工人门特意绕开它。
屋子里的结构也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之前破旧不堪的灶台特意保留了下来。
大堂的主体结构也基本没有动,
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
摆上一些书架和桌子。
还记得景松堂外面的那个猪栏吗?
张雷把这个用鹅卵石搭建的猪栏拆了,
并且在原先的基础上,
用鹅卵石搭建了一个二层高的房子。
原先猪栏基础上,
搭建的二层白色小屋。
阳光下,有种现代和古老的碰撞感。
白色的小屋内,
用的是完全现代的手法。
连接白色小屋和景松堂的,
是一个透明的玻璃过道,
一边连着过去,
一边连这现代。
景松堂还没有改造完成时,就已经是村里人茶前饭后谈论的话题了。时不时的会有好奇的村民过来瞧瞧进度。2015年10月份,这个古村里的书局最终落成。
这里成了小孩子空闲时最好的看书、做手工的地方。
景松堂里的老物件,
也成了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老人到了这里,
也开心地交流起来。
帮张雷施工的有个叫阿宝的工人,
也喜欢到这里坐坐、喝喝咖啡,
偶尔还会带几个朋友过来,
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这里。
就连平时一直在家的大妈,
也会到这里,
约上几个朋友,谈谈家长里短。
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妈,
拉着张雷,
兴奋地诉说着这个书局给村子带来的改变。
建筑是有温度的,
不需要太华丽,
不需要太宽大,
足够点亮生活就好
http://s11/mw690/001lKDPHgy6XsM6aJJw4a&690
http://s7/mw690/001lKDPHgy6XsM6ep7Mb6&690
http://s2/mw690/001lKDPHgy6XsM6hQGt71&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M6lp231b&690
http://s10/mw690/001lKDPHgy6XsM6pkEN49&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M6sG9leb&690
http://s8/mw690/001lKDPHgy6XsM6wNJJb7&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M6As2Ed4&690
http://s5/mw690/001lKDPHgy6XsM6DFty74&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M6Gkwgb0&690
http://s13/mw690/001lKDPHgy6XsM6Jn2s6c&690
http://s3/mw690/001lKDPHgy6XsM6MnpU02&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M6QQz18b&690
http://s16/mw690/001lKDPHgy6XsM6TELl3f&690
http://s14/mw690/001lKDPHgy6XsM6WTNPfd&690
http://s12/mw690/001lKDPHgy6XsM6Zwufcb&690
http://s6/mw690/001lKDPHgy6XsM72jFX55&690
http://s8/mw690/001lKDPHgy6XsM753iD57&690
http://s14/mw690/001lKDPHgy6XsM77QU51d&690
http://s15/mw690/001lKDPHgy6XsM7aMDsee&690
http://s13/mw690/001lKDPHgy6XsM8zPNGbc&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M8HsoU20&690
http://s3/mw690/001lKDPHgy6XsM8KKcy52&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M8NN1Sb0&690
http://s4/mw690/001lKDPHgy6XsM8QU3V33&690
http://s1/mw690/001lKDPHgy6XsM8UdMI40&690
主创建筑师
张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代表项目:CIPEA 4#住宅、混凝土缝之宅、南京万景园小教堂、云夕深澳里书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