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胭脂茉莉答《67度》诗刊《诗回答》栏目|第七问

(2021-12-15 13:38:06)
标签:

文化

胭脂茉莉

分类: 转载--在别处

胭脂茉莉答《67度》诗刊《诗回答》栏目|第七问

胭脂茉莉胭脂茉莉

胭脂茉莉 ,女,父母取名刘彦芹,江苏人,年少习诗,作家、诗人。主要代表作有现代禅诗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诗,《真实的风景》系列等。其主要成就,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公开出版发行《摊开画布 的人》《这独一无二的人间》《胭脂茉莉十四行诗》同人合著《现代禅诗流派诗人十二家》等。曾获第二届莲花杯世界华文国学大赛铜奖,渤海风十佳女诗人,中国诗人微刊2018年名誉诗人,诗文集《摊开画布的人》获首届唐刚诗歌奖等奖项。


胭脂茉莉,女,作家,诗人,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性写作

67度诗刊封面67度诗刊封面

禅诗,古来有之。很多脍炙人口、意味悠长的禅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禅诗,可以让人静心,融入到自然,融入到本我、自性中去。我也尤喜读禅诗,平日里读到了各位很多禅意浓浓的诗作。随着对现代禅诗阅读的深入,我个人觉得现代禅诗尤其具有包容性,如同汩汩清流般滋润、涵养着每一个有缘的读者。

                                                                                      ——《67度诗刊》



1.问:首先请说说您是如何与禅诗结缘的?


胭脂茉莉答:我总相信一件事情的缘起,和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不能说密切相关,但是总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童年时,我对植物和昆虫特别感兴趣,那时我可以认识几百种植物和各种小昆虫。这得益于乡间的草木葱茏,野花遍地,昆虫飞舞,更得益于父亲书橱里的诸多藏书。那时,对于一个还不认字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那本比两块砖头还厚,可以当小凳子坐的《本草纲目》了,当时着迷里面的插图,趁父亲不在的时候,还撕下过几页去临摹,可以想象出来,这样的一个孤独的小孩子把《本草纲目》当漫画书翻看的样子。童年的经历,让我最早了解了自然万物,那草木的枯荣;百鸟的鸣叫;蚂蚁的奔波;花朵的芳香……都会让我睁大好奇的眼睛,并且沉迷其中。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童年的恐惧》。

与其说是“恐惧”,其实更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诚然,在我们置身的全球工业和科技时代,失去了敬畏之心,及时行乐,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更甚的是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这诸多现象,作为诗人或者有良知的人,如果还能心平气和的无动于衷那就是罪人,但是,对凄风苦雨的过度言说,这也是我所反对的诗学主张。如何在这个缝隙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诗学观点?如此,禅的草木有情,万物无分别,郁郁黄花皆是般若,很自然的和我童年最初的体验以及一直以来的诗歌精神相吻合;禅诗的空灵静美,呈现,在场,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我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说,写禅诗是一种必然,也是水到渠来。


胭脂茉莉答67度诗刊关于现代禅诗

2.问:作为一个名词性概念(也许我的说法并不妥帖),您对于禅诗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或者换言之,禅诗写作给您带来了怎样的触动?


胭脂茉莉答:我理解的禅诗,并不是非要写寺院,僧人,山水.....它无处不在,它是美,是思,也是智慧;它是静水流深,是寂静中刺伤腐朽的力量;它是此时此刻,是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它是爱,更是慈悲......


我在诗歌《寂静之音》里曾经写到:

在广大的人间山脉,

苦行僧走得很快,

风扬起僧袍,

但你不用担心他会把灵魂抛出体外


朱玲曾经点评这首诗“很像一种影视镜头,很具有神秘感、悬疑性、紧迫感又不失寂静之美” 。行走于天地间的苦行僧,僧袍翻飞,已与天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要寻找的这种鲜活的画面下禅的真正精神“此心此体本来是佛”。




3.问: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禅诗写作是否对您的现实生活(比如为人处世、看人待物)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胭脂茉莉答:诗中禅,禅中诗,首先是美,这是不懂入门的人也能获益的直觉。禅诗写作,对我的生活倒没有什么改变,但是首先让我热爱美和暮晚那悠扬的钟声,这个难道不已经足够了吗?正如我在《路口的石匠》一诗中写的场景:穿过浓荫遮蔽的小径,有鸟鸣,有馥郁的桐花香气。在黄昏的路口,还能遇到一个敲击石头的老人,此刻,身后传来悠扬的钟声…….

有很多读者,会背后里问,我的修为够读禅诗吗?我总会说,从一首诗里能感觉得到美,也就足够了!顺其自然!


胭脂茉莉答67度诗刊关于现代禅诗胭脂茉莉答67度诗刊关于现代禅诗

4.问:在您目前的诗写中,您是随心而写并不介意自己的诗歌作品是否富有禅意,还是有意识地偏向禅诗写作?


胭脂茉莉答:关于在目前的诗写中,是随心而写还是有意识地偏向禅诗写作这个话题,以前我和碧青姐就谈过,禅诗并不是硬写的,而是禅者修为和自性的自然流露。为了写禅而去“造禅”首先就是违背禅的精神的。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诗无刻意现禅,而禅味自浓”,这才是写禅诗的最高境界。所以,以一个有足够内在修为的禅者之眼,来看万事万物,流落于笔端的自然就是禅诗。如果说真的有意为之的话,就是禅的不可说,在写禅诗的时候我遵循的规则是呈现,在场,尽量不用概念性言说。


5.请列出一两首您目前较为满意的自己的禅诗作品。能否说说这首禅诗诞生的背景,说说关于它的写作动因。


胭脂茉莉答:目前自认为我还没有最为满意的禅诗写作,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之中,或许当我对自己满意时,也是快要封笔之时了,目前只能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吧,像《白鹭》《入画》《微雨落黄昏》《花园里散步的人》等等我自己都挺喜欢,因为这些诗剥去禅的不可说那部分,都蕴含着一种永恒的美。



6.问:作为一名禅诗写作者,您觉得现代禅诗在当下诗歌现场中有着怎样的评介?关于宣传、推广现代禅诗,请谈谈您的建议和想法。


胭脂茉莉答:传统的禅诗,主要是禅理诗、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但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觉得超越传统禅诗的还是那些写百姓的禅诗。像《幸福》《路口的石匠》《山中无日月》等诗是我的一个尝试。这里就说说我的《山中无日月》这首诗吧。这首诗除了少木森老师在2016年禅意诗选本里对这首诗专门用了一些笔墨解读过以外。在之前,从没有被当作禅诗来读。这首诗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首诗,但是不是我最好的禅意诗,这里,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我觉得在禅诗写作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当时写的时候这首诗有两条主线,它不仅仅是一首禅诗,也是一首具有批评色彩的诗。这首诗都是用日常的句子,乍一看似乎简单浅白,可是定睛一看,又如漩涡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诗我不想解读过多,这里我仅仅从禅的角度来解释这首诗,在这首诗的中间部分我描写了一个山中的老人,一位不关心禅意的老人,确切地说是文人们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追求的趣味性的禅意,而这个老人呢,并不是不懂禅,或者说他懂不懂禅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他自身就是如此真实的禅。此诗中的“乡途”,不仅仅是对在经济大潮下日益萎缩的乡村灵魂的呼唤,也符合禅的精神:“回归自性”。

禅诗不仅要符合美学,还要不惜笔墨的对人类处境予以呈现,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禅慈悲为怀的真实呈现。我认为这是现代禅诗写作者的探索和方向之一。


《山中无日月》全诗附录如下:


雨后, 山中新竹破土而出

隐约可以听见布谷鸟在不远处啼鸣

野草莓在树荫下兀自美丽

没有看到往年那个采摘它的黑头发少年


年轻的麻雀们早已远离山岗

茶园里沉默着一把破旧的椅子

一只空空的背篓......


都说山中无日月

采茶的老人已经和山一样老了

他不关心陶潜的悠然见南山

山中泉水日复一日轻叩岩石之禅意

他揪心的是他的茶园是否丰收


他日益弯曲的脊背是

远走他乡的麻雀们最后的乡途


山中老屋投下他的影子

我们这些旁观者

看到的只是一块磐石

在自身的磨损中

消失于一片斑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