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胭脂茉莉读罗伯特·勃莱:深度意象下对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

(2021-04-26 15:22:20)
标签:

文化

胭脂茉莉诗笔记

图片

文化评论

诗人胭脂茉莉

分类: 胭脂茉莉观点

胭脂茉莉读罗伯特·勃莱:深度意象下对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

——选自《现代禅诗欣赏》

 

 

罗伯特·勃莱(RobertBly):生于192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第二次大战时曾在美海军服役,一生中长期住在明尼苏达西部的农村,以投稿、经营出版刊物、朗诵诗的收入为生。他有意放弃了许多美国诗人乐意追求的大学教书的机会,认为只有在艰苦的农村生活才能够接近群众、接近大自然,才能给诗歌创作带来丰富的生活素材。从50年代开始,他主编的刊物五十年代(后改名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在美国诗歌界有相当大的影响。60年代中期,勃莱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倡议成立了美国作家反对越南战争联盟,并且创作了许多反战的诗篇,在全国各地的群众集会上朗诵。

 

 

 

1. 诗人自己就是那个坚持不懈的守护者和身体力行者形象

 

 

  • 衣夹

 

/罗伯特·勃莱 译/董继平

 

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制作

衣夹。一切都不会被伤害,

除了某些松树,也许在我拥有的

土地上,会重新种植它们。我会看见

我那靠近湖畔的晾衣绳上的作品,

十月的一天在上面的北方,

也许是十二个衣夹,木料

依然清新,一股轻风吹拂着。

 

 

  • 胭脂茉莉点评:

 

罗伯特·勃莱(Robert Bly)也许很多中国诗人对他并不陌生,大自然给他的诗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诗意象清晰,准确。评论家称罗伯特·勃莱的诗为奔流在中西部大平原下层深部的、突然长出来的树干和鲜花

 

勃莱这首名为《衣夹》的诗,整首诗就是由一个清晰、精准的意象构成。

 

这首诗第一句就是一个肯定句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制作衣夹,这木质的衣夹,是诗人为一种美好而无害的生活发明的一个独特的意象,而诗人自己就是那个坚持不懈的守护者和身体力行者形象,正如诗人诗中所说我会看见/我那靠近湖畔的晾衣绳上的作品,这些作品,就是诗人毕生为之奔赴的艺术,这种艺术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如一个木匠对对待自己的手工作品一样,内心充满欣喜和温暖。

 

此诗结尾所描绘的场景,一种让我们必须抬头仰望的场景:十月的一天在上面的北方,也许是十二个衣夹,木料依然清新,一股轻风吹拂着。没有论述,却可感可触,诗人把诗歌的语言之口敞向那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如余音绕梁!

 

这首诗诗人不仅告诉读者有一种被当作艺术品一样尊重和热爱的工作和生活,是如此的朴素而高贵,也给写作者如何对待自己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力量和方向。

 

2.对个体生命的关怀通过场景的切换和情节的推进展开

 

 

  • 开车驶向拉基帕尔河

 

/罗伯特·勃莱 /董继平

 

 

 

黄昏,我开车驶往明尼苏达州。

田野里庄稼茬追赶着阳光最后的生长。

大豆在道路两旁呼吸。

小镇上,老人们正坐在他们门前的

汽车座椅里。我很开心,

月亮正在鸡棚上升起。

 

汽车这个小世界,

跳进夜晚深邃的原野,

在从威尔玛到米兰的路上。

这个被钢铁覆盖的隐居室

驶过夜晚的田野

被蟋蟀的叫声所穿透。

 

 

在接近米兰的地方,一座小桥突然出现,

而水匍匐在月光里。

小镇上的房屋被结实地建在地面;

灯光照落在青草的四足上。

当我到达那条河流,一轮圆月照映着它;

在一艘小船上几个人正低声交谈。

 

(注:明尼苏达河的一条支流,长190公里,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南部。)

 

 

  • 胭脂茉莉点评:

 

罗伯特·勃莱不愧为深度意象大师,这首诗布置的场景如此真实,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诗中真实的地名让这首诗更真实,但是,注意这里我用了布置两个字,因为诗人是否现实生活中有这个经历,不是读者所要考虑的,也不是诗人想传递的,因为整首诗的场景就是诗人对意象的处理。

 

此诗第一节,点名了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他正开车驶往明尼苏达州。接着用一系列的精准的意象烘托出这是一场一个人独自穿越黑夜的旅途,诗人用我很开心, 月亮正在鸡棚上升起这样私人化的语言来表达旅途开始的心情。

 

第二节诗人写一个人穿越黑夜的凝神冥思 ,他把汽车比喻成被钢铁覆盖的隐居室,这个隐居室"也是人类处于尘世的自我保护的壳,也是一个孤独的意象,这个隐居室在驶过夜晚的田野 /被蟋蟀的叫声所穿透。 这一节让人若有所思,反复品味的是诗人写到蟋蟀的鸣叫,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因为,恰是这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打破了一个人的孤独,让一个人从自我保护的壳里,释放了他自己,最终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一节是第二节的继续和推进,是一个人驱车穿越茫茫黑夜,到达目的地时,迎来的如水般的安宁和纯净,而这样的安宁和纯净是来自诗人的直觉思维和体验,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是出神,这最后一节就是入化,我们且看诗人诗中所描述的:

 

一座小桥突然出现,

而水匍匐在月光里。

小镇上的房屋被结实地建在地面;

灯光照落在青草的四足上。

当我到达那条河流,一轮圆月照映着它;

在一艘小船上几个人正低声交谈。

 

这样的画面, 皎洁如天上那轮圆月,又如佛光普照般的和谐,安详。

 

记得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曾经有一句名言: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一个举着灯/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遇。这句话说明了作为人,这一个个孤独的个体,都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冥冥中有能有一个人为生命点破迷津。


但是,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趟旅行,无论多么热闹,最终我们面对的还是自己,生命的孤独才是常态,也是最本我、最自由的状态,孤独,也是人类智慧和思考的源头,很多时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要一个人穿过茫茫黑夜,无疑,诗人这首题为《开车驶向拉基帕尔河》的诗,不是单纯的讲一个人一次简单的深夜开车,而是把对个体生命的关怀通过场景的切换和情节的推进展开的和读者也是和自己的对话。

 

有评论家认为罗伯特·勃莱的诗把拉丁美洲现代诗歌、欧洲超现实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熔于一炉,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我在感叹,在我们不断的从西方诗歌中吸取营养时,我们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也在远渡重洋,而且被一个外国人用的如此出神入化。

 

3. 一首世界上最美的情诗,当诗人写下它时,已成绝唱

 

 

 

  • 《情诗》

 

/罗伯特·勃莱 译/董继平

 

当我们恋爱,我们就爱草丛,

谷仓,还有灯柱,

以及那被整夜遗弃的小小的大街。

 


 

  • 胭脂茉莉点评:

 

这首诗,诗题为情诗,但是诗人没有黏得化不开的语言,而是把爱的对象升华到了爱草丛,谷仓,还有灯柱,以及那被整夜遗弃的小小的大街

 

所以,在读这首诗时,我为一个诗人能用如此朴实而又晶莹剔透的语言,来诠释爱,来诠释人性的美,内心充满了温暖和肃然起敬,虽然,我很少写情诗,也反对过情诗,甚至拒绝去看情诗,这源于我天生对黏得化不开的东西反感的原因,又源于对当今很多情诗的荼靡之风的对抗吧。但是,人是情感的源泉,哪一首诗或者哪一篇文学作品,不是来自于作者的情感呢?从宏观上说每一首诗都是情诗,包括我们对大自然的爱,都是一首情诗。

 

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万物,这样的爱是如此朴实、温暖、无私和慈悲。这首仅有三行的短诗,或许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诗,当诗人写下它时,已成绝唱。

 胭脂茉莉读罗伯特·勃莱:深度意象下对个体生命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

胭脂茉莉简介:

作家,诗人,父母取名刘彦芹,籍贯:江苏。公开出版发行《摊开画布的人》《这独一无二的人间》,同人合著《现代禅诗流派诗人十二家》等。评论及随笔见诸媒体及报刊。
曾获第二届莲花杯世界华文国学大赛铜奖,渤海风十佳女诗人,中国诗人微刊2018年名誉诗人,诗文集《摊开画布的人》获首届唐刚诗歌奖。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
代表作:现代禅诗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诗,《真实的风景》系列等。
作品被选入《中国诗歌》《诗选刊》《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中国新诗百年精选》《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诗歌周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阵线》《华语诗刊》《美国休士顿诗刊》《新加坡千红文学报》香港《流派诗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2015年禅意诗选本》《2016年禅意诗选本》《2017年禅意诗选本》等多种选本及刊物,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