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胭脂茉莉
中国当代诗歌选本--胭脂茉莉诗歌
林荣——东方明月赏读
《博物馆》
想象中的雨水不会落下
在这里
蝴蝶成为斑斓的标本
侏罗纪的恐龙也不例外
孩子们以为到了童话世界
而那些断痕
曾经沾满血污的截面
抽取疼痛和水分后
更像艺术品
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林荣赏读:
在这个娑婆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空性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所有的事物也正是空性的表达。没有不是空性的事物,也没有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空性,正如翩翩起飞的蝴蝶成了标本,而标本也将消失。正像恐龙失去了鲜活的奔跑和跳跃,成为孩子们所以为的童话世界的一部分,而可爱的孩子们也会慢慢长大、变老,直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蝴蝶也罢,恐龙也罢,它们在抽离了疼痛和水分后,成为博物馆的展出内容。较之于成为一把骨灰的人,它们其实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还有人类来用博物馆的形式记忆或者祭奠它们,至少还有一个女诗人把它们看作是一件艺术品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这首诗语言干净,冷峻,而又充满哲思。在一个诺大的琳琅满目的博物馆,眼前所见加深了诗人对于空性的认识,诗人的脚步是沉重的,眼神是凝重的,因为诗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万物的怜惜和悲悯之情。
《下午的阳光》
玉兰和紫叶李在我的镜头里
在阴影和光亮中变换着身姿
春风从远方搬运来花朵
下午的阳光正从花朵的缝隙间
洒在绿色的草坪上
花瓣铺满了草坪
从一朵花中你发现了什么
那属于我们的——
共同的阴影
林荣赏读:
从一朵花中,敏感的诗人发现了:那属于我们的——共同的阴影。在诗人的笔下,“阴影”指的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花朵盛开过后,花瓣铺满了草坪,原来那阴影就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死亡的“阴影”。春风正暖,花开花落,好景不常在,生死亦无常。世间万物,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盛年,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风光,谁又能躲得掉死亡的“阴影”呢?整首诗没有虚构的成分,诗人通过抓住这一瞬间的真实“玉兰和紫叶李在我的镜头里”与潜在的精神世界互相融合碰撞,以此呈现出人类和万物的秘密。
诗人把这首短诗命名为:《下午的阳光》,阳光已至下午,其中所传递出来的情绪不免是感伤的,与整首诗的调子非常契合,足见诗人对于诗之为诗的用心。
《在山中》
是一场有点凛冽的秋雨
打开了清新
微风拂过
层林尽染
寂静地可以听到鸟兽们的低语
松鼠在树枝间跳跃
蚂蚁在落叶间奔波……
没有人去打破它们的安宁
哦
这一切——
几乎就是我认为的美
此刻
皇帝扔掉了他的旧衣
剑客把宝剑放在一边
有人说
看到了聊斋里的狐仙
林荣赏读: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诗人认为的美是什么,是清新,是自由的奔波与跳跃,是不被打破的安宁。这首诗写到这里,诗人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荡开了去,写下了意味深长的三行诗:
皇帝扔掉了他的旧衣:这一句让我想到了那个著名的《皇帝的新装》,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耳目一新……
剑客把宝剑放在一边:这一句让我想到了战争与和平……
有人说
看到了聊斋里的狐仙:这一句让我想起了缠绵叵测的人鬼未了情……
这是一首简洁明了却不乏厚重感的诗,带给人的思考层叠繁复而开放阔远,尤其后面三句所带来的阅读冲击,给这首诗增添了人文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林荣简介:常用笔名东方明月,爱诗,读诗,写诗、写诗评、随笔等。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诗集《天边的月光雪》《蓝火焰》《隐居的果实》,与人合著诗集《火柴
明月和雪》。民刊《67度》执行主编。认为写作是一种倾听,倾听那些可以发出光亮的事物。
——————此全文转载自《中国当代诗歌选本》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