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诗(8)百家诗选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在别处 |
编者按:
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个性。每一首诗歌里都有别人不可企及的闪光点。我就是深入文字,体味你别致的气息、找出我眼睛中的新奇。一首诗歌它或许不可能称其为最好的诗歌,但它写出不予雷同的感觉和境界,已经足够!
为感谢长期以来,默默地为广大诗歌爱好者选编诗歌的网刊编辑们,由柳风老师提议,决定为每位编辑们点评一首诗歌。这次编辑都是选自《好诗选读》微信群的编辑们的作品。因为好几个编辑没有加入微信,可能没有接到通知。如果哪位希望点评。请投稿:542717604@qq.com
怀念露珠
.
一滴露珠
.
一缕风挤了过去
与低垂的繁星有更深的关联
.
偶尔有一朵云
在沉醉的影子里厮守
风上最传神的
.
一滴露珠
镜子的里面
那滴噙不住秋波的露珠
她摇摇欲坠的青涩
朱玲点评:
诗歌有时候是跳进一个漩涡又爬向另一种玄关.
“露珠”携带着双重任务,它是大自然的一个具象又作为爱情的意象。它既是一个因素的开端又是另一种情愫的伏笔。而“物我一体,物心一体”哲学观点又是繁生诗歌生命力的最基本根基。
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前三节)在一切情愫酝积之后,诗人笔锋一转以“镜子里面,还有一面镜子”之妙句,打开另一种情感局面。如此用心的去观察描写露珠,原来眼里的“露珠”却是隐藏于心底的眼神,一个“眼空蓄泪泪空垂”的凄美情节。
同时也打开诗性架构的又一玄关:原来所有的语言,无不是一语双关。无不有弦外之音,一个完整的情节呈现读者眼前,是非曲直尽在其中。此诗歌含蓄委婉、凄美动人。颇能抵达“藏以包其气,露以纵其神.”的艺术境界。
莲
@轻羽春风
沧浪之水濯你足缨
静谧之中
谁的玉手掬一瓣心香
轻托于荷叶之掌
让一盏心灯映对月光
身在低处
灵魂浮于世俗之上
朱玲点评:
诗歌其实是为某种状态、情愫、情思提供语言。
写一首含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小诗并不难。难的是同等条件限制、同等视角之上。你能不违众心,而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我们欣赏超然于事物之外,敢于走出众眸所不能及的境界。但也不可忽略那些处于传统美学中的别出心裁。不可忽略在同等意义上的另一种探索。
事实上,诗人没有刻意去改变“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境。而是在大众共同的审美之中,用自己的语言个性和智慧深化繁生这种意境。
不难看出,诗人竭力抓住荷的姿态、习性、以及生存环境,去想象一种雅静、一种觉悟、一种明比月色的超凡脱俗。一种处于俗世之上的超然,来抵达成一种禅意。
“身处低处,灵魂浮于世俗之上”这一神来之笔,让一切文字的努力趋向终极目标。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寂静之音
@胭脂茉莉
在广大的人间山脉,
苦行僧走得很快,
风扬起僧袍,
但你不用担心他会把灵魂抛出体外;
而在农家小院一角,
孩子正对着井水做鬼脸,
他已经分辨出什么是危险;
午夜的大街上,
一个嗜酒者始终没有等到
临街地下室
葡萄酒桶的爆裂声...
而一片寂静之音
正从一个倚窗倾听者的背影流出,
窗帘动了动,
室内的家具安静如素描...
朱玲点评:
反衬的手法能让本体与衬体对立存在又相互依存,让某种状况更具立体性、孤立性、震撼性。
如同夜里需要一声咳嗽来反衬寂静,如同害怕需要一个影子来加重心惊肉跳的状态一样。越是有衬托,越能使境况处于更加极端的领域。
诗人巧妙运用这种方法,使她意念中的寂静之音,充盈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生活中的微妙现象。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很像一种影视镜头,很具有神秘感、悬疑性、紧迫感又不失寂静之美。
俯视
@秋柳
三月的清晨,鹧鸪鸟的叫声,从泉子山的西北坡传来
一声,紧似一声
穿过窗外的旭日霞光,敲击着耳膜
依山而居的日子里,
和晶莹剔透的晨露,驻足于每一片小草的翠绿
有时候,
最牵引我视线的,还是筑在树杈的枝端,大大小小的鸟窝
仰望着她,臆想着鸟儿的卵出,待哺,展翅与飞翔
我看他时,好像他在俯视着我的童年,我的人生!
朱玲点评:
诗歌往往因一句话的功效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生活之中的一声鸟鸣,一个鸟巢,是最普通不过的了。也很容易被很多人忽略。诗人往往就是在生活的缝隙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并用自己的情思、语言雕塑形体。
在诗人这里,一切具有生命的律动的事物都具有情感思维。它们有自己的语言、生存方式,具备人类共同拥有的一切有关于生命生活的各种活动能力。于是便产生“我看他时,好像他在俯视着我的童年”之妙句。
我之所以点评这首小诗,也就是因为一句话的功效,救活了一首平淡无奇的诗歌。自然的深入生活,并拉近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无形升华了一首小诗的根本意义。同时把平淡无奇的境况拉升为如梦似幻,妙趣横生的境界。
高山平湖
@庞彩芹
它是有附件的
上升中的脱离
是看不见的
为了趋于平静达到理想中的海拔
为了追求平淡获得蔚蓝
它一路上做尽了减法
减却臃肿的多余的部分
远离喧嚣红尘万丈
不停地掏出心中的清澈明净
于高原的腹部
将它们铺展开来
就像是唐僧师徒在晒经石上晾晒经卷
盐场的工人在海边晾晒白盐
所有的阳光都奔赴高山平湖
朱玲点评:
诗歌其实是一种小小的容器,但却能装下浩瀚的天空。
这首小诗寥寥数语,却集多门学问于一体,赋予高山平湖以丰富的内涵。
诗歌就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思索的过程。它涉及物理、化学、自然、数学以及文学诸方面的东西。可谓移步换景,处处出奇。
诗人是极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找到事物本源,并以客观的思维,凝练的语言来呈现。虽然涉及面比较广阔,却丝毫没有臃肿繁复之感,反而感觉清新自然,干练委婉而富有张力。没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是不可能抵达这种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