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永普

标签:
文化佛学推荐诗人李永普 |
分类: 胭脂茉莉杂谈(部分) |
《诗人李永普》
一直不喜欢,给诗人命名什么打工诗人,农民诗人,官员诗人,学院诗人……在我眼中只有一个个鲜活的诗人个体。在这个只见诗人不见诗的年代,唯有隐去诗人,文本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李永普,我不想称他为农民诗人或者打工诗人,也不认为他和其他诗人相比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我只看到一个身处底层,出身贫寒,却不卑不亢,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沉郁浑厚,没有爆裂的高音,字里行间,秉承着汉诗的儒雅。
------胭脂茉莉
2015-7-3
原文见
蓬乱的头发、拉碴的胡子、油黑的衣领,一副紫铜色偏黑的脸颊,四处打工拼搏的烙印,无法掩蔽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星星》《绿风》《南国诗报》《芳草》《当代诗人》《诗刊》《诗选刊》《高雄青年》《花莲青年》《躬耕》《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报刊发表的200 多首诗歌,无不洋溢着他的汗水和心血。
1965 年10 月,李永普出生在邓州市赵集镇河北村一个贫寒家庭。因家庭特困且兄弟姐妹众多,年仅15岁的李永普高中辍学后,便跟邻居当起学徒学做沙发。
学业的被迫放弃,并不意味着对文学追求的放弃。在做学徒的日子里,他大量阅读了痖弦、洛夫、余光中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忙里偷闲时,李永普就试着写诗。他把打工的真切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触,融入心池意境和诗歌创作。
短短数年,他就相继在《中国青年报》《星星》《飞天》《躬耕》《南阳阳报》副刊、《南国诗报》《佛山文艺》等刊物,发表多首诗歌。
他的诗歌,透着从社会最基层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阅历的深深感悟与沉思。如他在诗歌《鱼》中写道:悲怆如水/ 一条河流之于我们/ 翔实而具体/ 它以蓝色创伤之镜/收藏或反馈/ 随波逐浪的苦难和眼泪/ 岁月一派盲目黑暗/ 一些外在天气/ 伤及循规蹈矩的秩序……一些冒险家/我们中的兄弟姐妹/循着抄袭复制误入歧途/终因水断路绝/晒尸他乡一去不归……一群小鱼/横斜飞掠中激起水花/那不叫欢快/肯定后面/有一条大鱼/想吃掉它们。
1995 年初夏,台湾《花莲青年》主编林文栋先生,收到李永普的《鱼蛙虎》等诗歌作品时,就曾这样称赞李永普:先生作品颇具大时代气息和黄土地情感。先生居白河汉水之交,秉承杜少陵与孟襄阳之大家文气,令人叹为观止……
而此时的李永普,囊中羞涩,游走四方,到处打工,除了养活自己,还必须靠打工的收入补贴家用。
结缘台湾著名诗人、原《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先生,是李永普今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有一天,一位近房亲戚找到李永普,让他帮忙给一位已是台北市荣成斋医院院长的亲戚回封书信,李永普爽快地答应了。随后李永普翻找到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先生的通讯地址,顺便给痖弦先生寄去了自己的几首诗歌。
1994年3月,痖弦先生收到李永普的作品后,及时给李永普回信:随函寄上我整理的台湾重要报刊名单,先生作品甚佳,在台湾绝对有发表的机会。
此后,李永普与痖弦先生保持着长久的书信往来,并成为忘年交。
痖弦先生在书信中说:我是南阳人,先生是邓州人,我们是老乡……
对于和痖弦先生的交往,在《旧信件》一诗中,李永普则这样深情而风趣地说道:翻看旧信件/不经意翻出一位老朋友/ 说是朋友/ 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老是他自己/包括红而又红的品牌及年纪……发了几首歪诗/ 浪迹经年/隔海飞过来的影印件/古道西风里全部丢失/丢就丢了吧/我摸摸头颅/庆幸自己没有丢/只怪人头里的猪脑子/糊里糊涂/把信交四年的老朋友/遗忘在加拿大一个不知名角落(注:后来痖弦先生到加拿大居住)。
南阳才子小蚂蚁,背井离乡四处飘。串巷走街捏小椅,养家糊口下煤窑——这是博友对李永普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永普兄妹5 人,由于地少人多,家境贫穷,1985 年春李永普远赴新疆打工。1988年秋父亲由于未得到有效医治因病去世,1989年冬大哥病逝,随后大嫂因承受不了贫寒交迫离家远嫁,留下两个3 岁和1 岁半的侄儿。
一边要照顾侄儿,一边要偿还债务。无奈之下,李永普先后到湖北、陕西、甘肃等地打工。进砖厂、下煤窑,搞室内装修、干建筑工地,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从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其间,《长江文艺》执行主编贺子英曾向《佛山文艺》推荐李永普的诗歌,并希望南阳诗歌界友人关心李永普的创作。2007年,李永普被河南省作家协会破例吸收为会员。
中国诗歌博客阵容2012 春节版,分别以李永普和蚂蚁的名字推出李永普本人的新浪博客,由此李永普被25家网络文学圈子加为资深成员或管理员,诗歌多次入选《网络好诗选读》。南阳市移民局等单位举办的“移民怀”征文中,诗歌《簇新的青山》获得优秀奖。
今年3 月16 日,《南阳日报·白河副刊》一次刊发一位建筑民工——李永普5首诗歌,这在近年《白河副刊》上,实属首例。
南阳唯一的文学期刊《躬耕》杂志,也在近期连续发表李永普的组诗和长诗,并配发专题评介,这在《躬耕》的办刊史上也不多见。
如今,李永普白天主要忙碌在南阳、邓州、镇平等地的建筑工地上,晚上则常常在民工居住的工棚或地下室里不顾劳累,伏案笔耕,坚持诗歌创作不辍。
愿李永普的诗歌创作之路越走越远!
附李永普组诗:
——写给某诗歌编辑
我有理由
回到一粒尘埃黯淡的层次
黯淡不是盲点
背面
不是银子
男儿膝下的黄金
就被掏空
为绅士所需的风度
而我
脚手架的云里汗污过
宁肯血不肯泪的岁月
草样
黑夜说来就来了
还是天空
小我再小
当两行清泪
淌出光亮的弧度
抬头
你不可能与花儿无关
盘古的梨花
一并上路
你的雪白
被万年的塬风吹醒
独立覆盖苦海的一片花海
光阴的枝头
低姿态栖落
尘埃澄明
出现
只有花儿轻轻打开香的弧度
朝你山环水绕的旧梦
梦的最深最幽僻处弯曲
花样的清纯回到你
年华的晶莹回到你
宁静的魂魄里
雪塬的花
沧桑的轮回
还原成春天
你的目光
收低
木槿树的秋天
正午的花影
前世的紫薇
让蕊心的暗香
浮动梦来梦去的流向
雁向南飞
流水上游的红尘连着紫陌
下游的邻里系着斜阳
子夜的纸张
似雪的灯光
严谨的秩序
雪花的款待
雪里梅香也在纸外
花落
唯黄莺的轻歌
长春
春天走了
针叶林常绿的忧郁还在
秋天退去
白雪花致命的温柔会来
如果黑夜的泪水
清晨的微笑
大洋很大
大洲很小
不用借的黄土
西半球的日出
圣劳伦斯河给出的蓝
打开渺远
聚结旷世的力度
飞翔
云的厚度
如果金雀花的高度
奇迹
水晶做的心
荷香
秋天里的春光
和秋天一起
九月从膝部漫上来
头颅之上的蓝天白云
和远上白云间的黄河涛声
邙山从青铜的瞩望里
蓦然回首
绕过烟花三月的童年
一朵兰花的花样年华
置换一新的仿宋体
日华月实
黑板
令多少嫩黄的间关莺语
一夜长大
将你送抵与蓝天白云比肩的高度
时光会从秋叶翻转的角度
给出和煦的春风
和三尺讲台一起
永远
一只鸥鸟
它上方的荆天
下面的楚地
天上既然有瑶池
没洪湖
百里碧荷与渔歌
一枚最美的日出
霞光孵暖的第一声啼哭
朝露请出的晶莹
相拥水做的女儿
流年的河
抬高骨朵和香气
年复一年烛照源头的日子
除了时光是水做的
水做的快乐
注入你身体的蓝色水域
拿得起的姿态
低到灵魂深处隐秘部位
——写给林西空谷幽兰婉约妹妹
我所认识的江南
是焦墨余香的江南
拟古的草长
撇起
自骈体盘旋
在仿宋横生的枝条上
展开今生最美的粉色
春雨
笔画间
鸟音
近了又远了
江南
韵脚
心慕白云的崔颢成仙了
他笔底的黄鹤
和山河
视线
穰原的脚手架上
千里一线的江南
从南朝借来的莲叶田田
还有霓裳罗裙
抬高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