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根源之蓝》
---田文读组诗《路口的石匠》
这首组诗的布局结构具有分合皆宜的特征,分则独立成章,三首十行诗都具有诗情抒发的独立形象和个性特色;合则内涵统一,三首独立的诗作在主题结构思想上是逐步深化的分层阶段。在这首组诗里作者开篇就以追忆往昔的笔法,描写了一幅生命原乡之朴实的美,即美的最高境界“美而不自知”!当作者被二十年前的秋千拉回到现实中戏子式的舞台时,一切形式主义以装腔作势之态洪水般轰然涌来,作者以一个时代的旁观者道出这样的浮华亦如同“浮云”。
《林间空地》可以说是这首组诗里最好的一节。作者先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个带有反讽意味的“当代天堂图”“天使们站在假山旁拍照,他们打着胜利的手势,嘴里说着虚拟的“茄子”“茄子“。在这一节里四个小图像相互对峙,而“天使”照相的这个意象,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隐喻。这一节作者抛出的第二个图像是“我在林间空地听鸟鸣,听远处教堂的钟声,用枯枝在地上画画。”让我好像看到一个被沧桑浸透的诗人,越过一切浮华岁月,回到林中空地,回到钟声,用风干了水份的枯枝书写,回到自身的清澈。这首诗的语言之口向我们指出一个道路,就是那些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永恒是那些生命的根源之物,一个万物静默如谜的神秘之所在。
作者以《路口的石匠》作为结尾,这是一首温暖悠长的小诗,看似朴实的诗行,实质上却是前两首诗的启示之作,一颗静然之心培植出的“莲花”“狮子”。莲,花中君子,狮子或许就是良知,而“石匠敲击石头的声音”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信念,朴实而执著的信念!如果读者细心感受,在作者的诗里,在那语言的深处,始终弥漫着一片心灵的宁静气息,而这片轻轻的宁静之光正源自生命的根源之蓝柔。
------田文于2014年4月15日
诗人田文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91791335
路口的石匠
文/胭脂茉莉
《浮云》
童年的花公鸡在篱笆外溜达,
小女孩在树荫下荡着秋千,
公鸡不知道自己羽毛的美,
女孩还分不清左右,
他们,无知而快乐…
把她从二十年前的秋千荡回现实的是:
闹市中小贩的叫卖声;
剧院中按着剧情左右穿梭的穿旗袍的戏子;
匆匆穿越斑马线的人群…
而此时头顶上偏偏是浮云翻滚
《林间空地》
天使们站在假山旁拍照,
他们打着胜利的手势,
嘴里说着虚拟的“茄子”“茄子“。
我在林间空地听鸟鸣,
听远处教堂的钟声,
用枯枝在地上画画。
蚂蚁们在地上奔波,
争夺一块不知是谁遗落的面包屑。
周遭灌木丛无声无息,
它们永不开口,却说出了一切……
《路口的石匠》
四月末的日子已恍惚夏日。
穿过浓荫遮蔽的小径,
有鸟鸣,有馥郁的桐花香气。
在黄昏的路口,
年老的石匠坐在一堆顽石中,
顽石在老人手中
忽而变成狮子忽而变成莲花…
她不知道是这鸟鸣、花香,
还是石匠敲击石头的声音,
让暮晚的钟声由苍凉突然变得悠扬
于2013-6-13日午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