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标签:
时光落叶大地芦花河流 |
分类: 胭脂茉莉十四行诗 |

如歌的行板
文/茉莉
落叶被流水载向远方
村庄 田野的不断后退中
你看见河堤上一个奔跑的少年
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在暮色覆盖一条河流的沉默里
你好像火山喷发后山谷中幸存的最后一粒种子
风一吹就能听到发芽的声音
根一扎进泥土就回到了人类出生的大地
那么温柔的 一开门就看见蝴蝶翩飞的菜园
一抬头就看见野鸭子嘎嘎叫着从天空飞过
而此刻河水正流过那些农舍的门前
恍惚间河里的芦花就白了头
哦 当你撑着那花瓣儿小船在河面上摇摆
是谁 唱着如歌的行板从暮色中走来
后记---我们每天都在穿越这如歌的行板,时光之河每天都流过我们的门前,不经意间我们和那些芦花一样白了头。耳边仿佛又想起起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如泣如诉。
注:《如歌的行板》选自柴可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一开始的旋律来自乌克兰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在这里,老柴使它变成一种表达灵魂深处得苦闷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旋律,这个主题的反复加强了沉重压抑的感觉。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继续和变形,在它的后半部,中提琴对第一小提琴的模仿,交替增强了感染力,并带来祈求,疑问的音调。在乐章的中间部份,大提琴以固定音型拨奏成为背景,烘托出阴郁气氛,第一小提琴则奏出了虔诚祈祷和倾诉的主题,音乐表现出热望与哀告。第三部份是第一部分的压缩再现,音乐变得激愤,乐曲变得忽强忽弱,断断续续,并出现了两次忽然的休止,内心的压抑与失衡变成无法抑制的泪水与抽泣。在长大的尾声中,祈求的旋律再次出现,经过断续的呜咽后乐章第一主题再现,以两个平静的和弦结束。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听完后这样说“我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这是柴可夫斯基最脍炙人口的乐章,他把自己内心的压抑与苦闷写入了《如歌的行板》,这也成了他音乐的一个代名词。此段文字转自基点音乐网。
前一篇:平衡术(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