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和20日,我有幸参加湖州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观摩活动,两天的时间,观摩了7节优质课,这些课理念新、流程清、方法灵,效果好,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诉诸笔端,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趣导入
做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一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你的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湖州市五中的戴亚萍老师在导入设计了“one
to
thirty”小游戏,一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戒备,而且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引入课题:井井有条。安吉凤凰山中学教育集团的曹凤友老师通过问题“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父母为我们花费了多少金钱?”引出本课任务“晒晒我的成长帐本”,
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长兴实验初级中学戴琴老师都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学生视力调查问卷,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
当教师创设的情景或者任务能够成为现实中的需要,或者激发出学生的内在需求、现实需求时,我认为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导入设计,没有由来的课程导入,为了任务而设计的课程导入是非常失败的设计。
二、授之以渔,学会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去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去获取知识,并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了解并学会自己想要的知识。如南浔锦绣实验学校的陈有为老师在教授插入序号这样简单易懂的内容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来学到知识,学生们几乎都能参照书本知识,再结合动手操作进行自学。
其实,在WINDOWS的操作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有自己的帮助文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其他的软件操作中自己遇到不会的地方都可以通过阅读帮助文件得到帮助,进行自学。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都彼此交往彼此影响,因此老师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会学生互帮互学。如德清禹越中学的罗志雄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比如请教同桌等。每个学生,与之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就是同桌了。当学生不会动手操作时,可以请同桌帮助。往往不会的地方就是那么一个关键点,一通则全通,不会的学生看着同桌操作,可以再一次学习操作过程,由不会到会,当他再动手时,应该能学会操作方法了。
另外,很多大的任务不是凭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并共同完成。先将学生分组,将大任务分成几个子任务分配给小组内成员,然后再合并到一起组成总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帮互学,以此达到以强带弱,促弱学强,小组互通,协作学习的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组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而且还能学习其他成员的优点,学习的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总之,听了这些老师的优质课,我从中领略到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我感到自己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