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掐丝珐琅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015-03-25 17:48:05)

              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珐琅器中,明代掐丝珐琅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包括了明代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的制品,主要有香炉、高足碗、扁瓶、出戟尊、葫芦瓶、梅瓶、玉壶春瓶等。通过对比分析,明代掐丝珐琅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明代掐丝珐琅器胎是黄铜镀金,为火度,其器上都有沙眼,民间的多一些,乾隆的胎多是红铜,铀不透明。黄如蛋黄而乾,白如车渠。后人难仿。
  
    明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制品虽多为香炉、花瓶、盒、盏子等妇人闺阁中使用的小件器物,但胎体厚重,给人以质朴的美感。明代中期的掐丝珐琅器与早期相比略显轻薄。明代晚期宫廷制作大件掐丝珐琅器物增多,胎体厚重。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掐丝珐琅出戟仿古尊,高达78厘米,重28.4公斤。另一件掐丝珐琅兽面纹大方炉,高64.5厘米,重达24.9公斤。民间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则工艺粗糙,胎体轻薄。
  

    二、掐丝的处理:由于明代早期珐琅釉厚,中期和晚期釉层薄,因此早期掐丝的高度高于中期和晚期。早期掐丝粗细宽窄不匀,衔接痕迹明显,末端多采用自然截断的方式处理。中期和晚期掐丝比早期均匀,并且从中期开始采用将掐丝末端卷成圆圈的处理方式。明代早期和中期掐丝镀金工艺较好,生锈情况较少。晚期镀金工艺比早期差,掐丝锈蚀情况比较普遍。
  
     三、图案纹饰:明代早期多以缠枝、折枝番莲纹为主。花头硕大,花瓣肥厚而尖端短。花心形似桃形、如意云头形或石榴形,被向上的二至三片花瓣紧紧包住。缠枝上有桃形或侈口杯形的花蕾。叶片形状不规则,比后期叶片大,亦不对生,在一片叶内常施用两三种釉色。纹饰多由单线勾勒表现,双钩的表现方式不甚普遍。这种以番莲纹为主的图案逐渐成为定式,在明代的掐丝珐琅器上十分常见。这一时期还流行葡萄纹,葡萄果实个大丰圆,施紫色釉,晶莹纯正,叶片五出,形似手掌。除此之外还见有瓜蝶纹、花果纹、云龙纹等纹饰。
  
      明代中期的番莲花瓣比早期增多,形状瘦长且瓣尖带钩。叶片变小形似逗点,几乎对生。紧紧包住花心的花瓣松开,最下层的花瓣下垂,花心与下垂的花瓣上分别生出如意云头纹。这一时期还出现狮戏、缠枝花卉、云鹤、鱼藻、双鹿等纹饰。主纹外则填饰不封闭的云纹锦地。
  
     明代晚期的番莲花心明显分为上下两个桃形,且花心上有葫芦形或圭形纹伸出。花瓣尖端变得细长,叶片整齐的对生排列。缠枝则呈规则的∽形旋转。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流行龙凤、八宝、松树、灵芝、桃、仙鹤、瑞兽等吉祥纹饰。明代晚期的龙纹很有特点,背脊由早期的锯齿形演变为三个连珠间一个锯齿,龙眉成“山”字形,下颚有一排三角形的短须。
  

     、珐琅釉:明代珐琅器多以蓝色釉为地亦有以白色釉为地的。纹饰除用单色釉装饰外,还出现了用两种色釉调和成的混合色,如白釉中掺合绿色形成淡绿色,白中混合红色形成粉红色,后又将黄绿釉混合成黄绿色等。这种混合色常用来表现成熟的瓜果或装饰蕃莲花心等。
  
     明代早期施用的釉色纯正稳定,温润如玉,主要有大红[昌化鸡血红]、宝蓝[深蓝]、娇黄[姜汁]、白色[如凝脂]、葡萄紫、草绿、墨绿及红黄混合色等。明代状中期以后珐琅颜色丰富,褐釉、绿釉等釉色比早期透亮,成半透明。明代晚期特别是万历时,珐琅釉色变为以暖色为主,红、黄、蓝、白、绿五色颜色浓艳,与万历五彩瓷有相似之处。豆绿釉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釉色。此外,混合色种类增多,出现了红与绿、白与黄、白与蓝的混合色,釉色艳丽。民间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则釉色灰暗,填釉不满,砂眼较多。
  
     五、器形:明代掐丝珐琅制品的器形多种多样,既有盘、碗等日常用具,也有仿古的尊、鼎等陈设用具。明代早期器形主要有盘、碗、梅瓶、薰炉、盆、觚等。明代中期器形有瓶、尊、炉、碗等。明代晚期大型珐琅器增多,有仿古的方炉、出戟尊、缸等,小件器物则有盘、盒、烛台、碗等。
  
     六、款识:明代掐丝珐琅器中带款识的仅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
  宣德珐琅的款识有“宣德年制”四字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和“大明宣德御用监造”八字款,多装饰在器物的口沿或器底。书体多为楷书,也有篆书和隶书。表现形式为掐丝、阴刻或镌刻阳文。
  
    “景泰”款情况较复杂,杨伯达先生《景泰掐丝珐琅的真相》一文中记述了三十余种景泰款识,但其中绝大多数为伪款。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景泰”款掐丝珐琅器来看,其款识的伪制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清代时用刻有“景泰”款的长方形鎏金薄铜片覆盖明晚期“万历”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掐丝珐琅兽面纹大方鼎;二是清代时将明代无款的掐丝珐琅器后配底并加刻“景泰”款识,如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掐丝珐琅凤耳扁瓶;三是明末和清代时仿制的“景泰”掐丝珐琅器,多在器底烧制“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掐丝珐琅伪款。
  “嘉靖”款目前仅见“大明嘉靖年制”阴刻楷书款一种。
  “万历”款均为红色掐丝珐琅款,有“大明万历年造”六字和“万历年制”四字楷书款。款识的方框周围以云头纹包围装饰。
  
  下面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掐丝珐琅器中挑选出部分精品,与读者共赏。
  掐丝珐琅花果纹炉(图一),明早期。通高22厘米,口径12.3厘米,重1.75公斤。铜胎,六棱瓜式,折沿,两侧饰鎏金双兽首形耳,鼓腹,三鎏金兽首圆柱足。盖顶为莲瓣座镂雕蕃莲纹钮。钮座下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饰花叶纹。盖四周开光内镂雕桃、石榴、葡萄、佛手等花果纹饰。口沿下以宝蓝色珐琅釉为地,饰掐丝回文。腹部以淡蓝色珐琅釉为地分饰葡萄、石榴、桃、柿、枇杷等瓜果纹。口沿下嵌鎏金掐丝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识。此炉造型端正匀称,纹饰简练大方,所用珐琅釉有大红、娇黄、草绿、墨绿、葡萄紫及红黄混合等色,釉色艳丽明快,晶莹透亮。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2642670.JPG


  
  掐丝珐琅鱼藻高足碗(图二),明中期。通高10.5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3.9厘米,重0.55公斤。铜胎,撇口,高足。外壁施以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六朵大蕃莲花。内壁以白色珐琅釉为地,饰三条鱼游弋于水草间的鱼藻纹。碗底周围饰一圈莲瓣纹,碗心以蓝色珐琅釉为地饰桃李纹。近足处饰绿色叶形纹。足柄饰花叶纹,内壁阴刻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识。此碗造型规整,掐丝均匀流畅,镀金光亮。所用釉色有黄、白、紫、红、绿、蓝及黄绿混合色,釉色丰富稳定,碗内图案采用晕染的施釉方法,似一幅具有写实风格的中国古代水墨画。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2655476.JPG
 

   掐丝珐琅凤耳扁瓶(图三),明中期。高30.5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8.8厘米,重1.4公斤。铜胎。盘口,长颈,两侧嵌饰双凤耳,削肩,扁圆腹,圈足。器表除腹部的桃形开光外,均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颈部饰下垂的白色缨络纹,腹部饰缠枝蕃莲纹。腹部的开光内以白色珐琅釉为地,饰彩色变形云朵纹,一侧的开光内掐丝填蓝行书“福”字,另一侧掐丝填蓝行书“寿”字。圈足饰一周缠枝菊花纹。底镌阳文“景泰年制”四字楷书伪款。此扁瓶造型柔和优美,纹饰繁而不乱。所用珐琅釉有草绿、红、白、黄、宝蓝等色。瓶体光亮平滑,工艺精湛,是明中期的精品之作。但口、耳、圈足为后加,“景泰”款亦为后刻。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2723665.JPG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盘(图四),明中期。通高2.8厘米,口径19.1厘米,足径13厘米,重0.4公斤。铜胎。撇口,斜壁,矮圈足。盘内露胎,外壁以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彩釉缠枝蕃莲纹,盘底四周饰缠枝花卉,中央饰一朵硕大的牡丹花。此盘用红、黄、绿、蓝、紫、白等色,釉色深沉稳定,纹饰绚丽,掐丝制作一丝不苟。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229137.JPG
 

     掐丝珐琅龙凤纹盘(图五),明嘉靖。口径24.1厘米,足径16.2厘米,高4.7厘米,重0.95公斤。铜胎,撇口,斜壁,圈足。盘内外皆施蓝色珐琅釉为地。外壁饰凤、凰、红色龙纹及朵云纹。内壁饰凤、凰及展翅飞翔的仙鹤纹,盘心饰一条黄色巨龙飞腾于云间。盘底镀金,金色大部分已被绿色铜锈掩盖,中心阴刻“大明嘉靖年制”两竖行六字楷书款。这件龙凤盘纹饰粗旷,釉色凝重,款识刻划较潦草。由于受土蚀水浸,釉色已被腐蚀,现在能够辨认出的釉色仅有红、黄、白及蓝色。由于目前国内外收藏的带有明确嘉靖款的掐丝珐琅器较少,所以此盘成为研究嘉靖时期掐丝珐琅工艺的珍贵文物。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245647.JPG


  
  掐丝珐琅兽面纹大方鼎(图六),明万历。通高64.5厘米,口长45.6厘米,口宽32厘米,重24.9公斤。铜胎,胎体厚重。口沿外折,上立宽大的双耳,长方形腹,直腹壁,底平,下设夔龙式四扁足。梯形盖,盖顶为莲瓣座镂雕龙纹球形钮,盖四面镂雕云龙纹,四隅镶山形棱脊。器内露胎,器表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盖与立耳饰菊花纹。口沿下分饰夔龙及凤鸟纹。器腹四隅及每壁中间均镶饰山形棱脊,腹面饰兽面纹,足饰夔龙纹。鼎底饰云纹锦地及双龙戏珠纹,中间镶嵌鎏金铜片,其上楷书阳文“大明景泰年制”双行伪款,四周饰以掐丝变形云纹。此鼎纹饰华丽,用色丰富艳丽,共用红、黄、蓝、松石绿、白、墨绿、草绿等釉色。钮、盖、耳、口、棱脊及足露胎处皆鎏金。根据釉色、龙纹及款识四周装饰掐丝变形云纹,具有万历时期的特点,其镶嵌款下应是“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款。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33609.JPG


  
  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葫芦瓶(图七),明晚期。通高39.5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12.1厘米,重2.8公斤。铜胎。口沿微侈,器身为亚腰葫芦形,底部有矮圈足,束腰,上下二腹比例适当,造型端庄。口及圈足皆镀金。器内露胎,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口沿下饰红色如意云头纹一周。肩及器腹饰红、白、蓝、紫、黄、绿色大朵蕃莲花。腰部饰红、黄、绿、白色六瓣花叶纹。圈足饰红、白、蓝、黄色变形云纹。器底饰五瓣花叶纹,中间以白釉为地,掐丝填红“大明景泰年制”双行六字楷书伪款。此瓶器型较少见,纹饰遍施器体,釉色灰暗无光泽,具有明晚期的特点。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327250.JPG


  
  掐丝珐琅兽面纹方壶(图八),明晚期。通高29厘米,口径9.6厘米,足径10.6厘米,重2.15公斤。器形仿战国青铜器的方壶形制。铜胎。方口,束颈,垂腹,方足外撇。肩部镶一对掐丝彩釉铺首衔环耳。器内露胎,通体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四面纹饰均相同。自口沿至方足分为八个部分,其中第二、四、六部分均为五瓣花朵纹带,其余依次为蕉叶纹、凤鸟纹、兽面纹、掐丝云纹锦地花朵纹。外撇方足饰蕃莲纹。方壶形制古朴,所用珐琅釉有红、蓝、白、绿、黄等色。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341904.JPG


  

    掐丝珐琅缠枝蕃莲纹梅瓶(图九),明晚期。通高31厘米,口径5.7厘米,足径11.5厘米,重2.1公斤。铜胎。侈口,短颈,圆肩,敛腹。圈足外撇。器内露胎,器表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颈部饰一周花叶纹,肩及腹部饰大朵缠枝蕃莲花,腹下部饰变形莲瓣纹。此瓶器形规整,纹饰略显粗糙,所用釉色有红、白、蓝、绿、黄及红白混合色,釉色略显灰暗。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44867.JPG


  
  掐丝珐琅松鼠葡萄纹大碗(图十),明晚期。通高12.1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8.7厘米,重1.2公斤。铜胎。撇口,弧腹,高圈足。碗内外壁施蓝色珐琅釉为地,内壁口沿处饰红色花朵纹及变形云纹,腹内壁在云纹锦中饰红、黄、粉、绿色四只海马踏浪奔腾。碗心饰阴阳鱼纹。外壁饰果实累累枝叶繁茂的折枝葡萄纹,在葡萄枝干上分饰六只松鼠,松鼠长尾上卷,或伏身昂头欲食葡萄,或俯身正在摘食葡萄。圈足饰缠枝花叶纹。此碗的松鼠葡萄纹生动活泼,所用釉色有红、黄、草绿、墨绿、紫、白及红白混合成的粉色等,虽釉色丰富,但色泽不纯正。


 

http://www.m6789.com/wwdh/edit/UploadFile/2007111011342063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