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之瑟

(2023-04-03 03:02:49)

锦瑟锦瑟


李商隐是虚岁46-47亡故。锦瑟应该是生命终结之前,最后几年所作。《锦瑟》是李商隐自编诗集卷首之作,应该也是面对人生终结所作。颇有一种墓志铭的味道。回首平生,最后的定性一般,如同天鹅之歌。天鹅之歌,说的是天鹅善歌,死前最后一歌,最为动听。(离个题咖啡加茶加奶,鼻子真的有一种冒烟的感觉啊)


李商隐很喜欢锦瑟,经常用锦瑟。锦瑟锦瑟,很有一种世纪末的华丽。什么是锦瑟,锦瑟投射了什么呢?瑟为什么锦。

瑟出在史记和汉书。代表无尽、深沉到连天神都无法承受的悲哀。据说瑟本有五十弦,演奏时连泰顶神都为之颤抖无法承受,所有人都为悲哀所没。故泰顶破其弦,最后剩下一半,二十五弦。李商隐为什么选这个乐器,悲伤到连神都承受不起的这种乐器呢?可能是因为五十弦,李商隐也快五十弦吧。无端五十弦者,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悲伤悲凉远胜于喜乐。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人世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人生。(这很天问啊)人生在哪里,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不知不觉要走到尽头。所以对人生进行了反思吧。诗人不是哲学家,诗人是人类的感官。对人类各种感情走到最远更广更深最细致的地方。所以对于李商隐来说,一弦一柱思(由于七言平仄之故 发第四音)华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要背负着这些沉重的悲哀和痛苦。


追忆也很有趣。追忆其实不建立在往事历历在目的重新建构,而实际上回忆和遗忘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我们在进行追忆的时候,失落掉的片段和不完整的轮廓会使得整个事件除了一个单一的焦点外,全部陷入到模糊的一个印象中。几乎所有的追忆文学都会带有这样的一个现象。接下来的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都是思华年的追忆的内容,也都是模糊不清的内容。都是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最典型人生意境:希望、幻灭、快乐、悲伤。越来越发现这是人性里面终其一身执着的最根本的元素。可是这四句里面展现的四种不同人生最基本的追求,人生,心念,欲望,心灵追求的本质。然而这四个典型意境都呈现出朦胧迷茫的不清晰的轮廓的感受。所以像“庄生晓梦迷蝴蝶”,事实上可以注意到用一个“迷”字,来告诉读者这里面有一种非常非常深刻的执着。愿意陷腻在这样一种执着的追求。用这样庄周梦蝶的典故,李商隐在引用的时候也再创造,添加了个性化的特征。庄周梦蝶没有“晓”也没有“迷”,加进去了就变得非常非常李商隐。庄子本意,人可以破除物我两之间的生命形态的隔阂和流通。李商隐加了“晓”字,就回应了迷离的不清的,但是又有一些独特性的内涵。做梦在不同时期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晓梦,是在我们醒来之前做的梦,一般来说第一个特征是都很清晰,记忆深刻,第二个特征是时间很短,很快醒。李商隐用“晓”想表达人生确实如梦,在这场梦里,有一些事件很dramatic,很多片刻很清晰,只可惜在时间之流里转瞬即逝。我们捕捉的都是在幻化的时间之流里,那些不能磨灭,永恒停驻在脑海里的那些意境化成不朽的图像吧。这些图像展现出来的就是好想李商隐说的,对于我们所追寻的那些美好,这些美好其实也是我们在无可奈何之下所用的词汇,蝴蝶很美,很脆弱,一点点风吹雨打都无法承受,生命也很短暂。所以这首诗里面,无论是典故、意向还是增添的语汇都在告诉我们,人生太短,但是人生在对一些美的追求。就好像迷字展现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彻底地陷逆。人总是会有沉迷的事物,但是沉迷不等于陷腻。李商隐的人生陷腻在对于人生一些美的、短暂、脆弱、甚至残缺的追寻。这些追寻所留下的片片断断,如今在回故平生的时候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脑海里。李商隐在这首诗对具体的细部的具体的没有进行刻画,因为对个人来说,事实上也不太重要,所以只捕捉了大的轮廓,然后把这样一种对于美的担腻,对于短暂脆弱的人生以及各种美好事物的这种幻灭的唏嘘,于是在这一句里面表现出来。这一种担腻和执着,用神话来表达,也是虚无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所以一路下来,都是在用虚幻的捕捉,在时光之流被过滤过,被筛选过,永远不能被忘记和磨灭的印记。望帝是蜀的帝王,死后化为杜鹃。杜鹃,啼血之鸟。最悲哀的鸟类,一直啼叫不如归去,一直唱到死前都不肯停歇和终结,这样一种歌者的内心是有多少执着和哀哭。只好通过这一种不堪的方式来竭尽自己所有的能量。李商隐加了俩字,春心。春心作为一个词汇,也是李商隐很喜欢用的语词,用了五六次。春心何意?非常美好的一片心。代表希望,代表美好。用这样一个最美好的心来感知,来体验,来接受和面对这个世界所给我的一切。毫不遮蔽,也毫不退缩,也不肯给自己一个屏障,就用这样一颗美好的心迎接这个世界的风吹雨打和偶尔小小的礼物。这颗心估计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吧。让它处在一个美好的状态,就算它意境遍体鳞伤,也不肯放弃执着。这颗心无比哀哭,收到现实的风吹雨打,但是对美好的向往和美的追求,对人生中还可以有的一些理想的追求,还是不愿意放弃的,这不仅仅是这一生结束了,死后还要托杜鹃,生生世世代代相传下去。沧海月明珠有泪,就是把痛苦推到极限。把三个典故融合。为什么有珍珠,对于古人来说,珍珠也是来于海里。有的发黄有的光滑,什么样的时候是最美好的呢,古人认为当月圆之时去采珠,此时珠就会最光滑,最圆润,最高洁,如同月亮一样。他们把人世间的类应,好像所有都可以联动起来联想,圆月时采珠最亮。但是李商隐又把珍珠和眼泪连在一起,因为古人说南海有鲛人,就是美人鱼。鲛人借住在主人家,临去之前借了一个盘子,临别之前哭泣,眼泪掉到玉盘中,就变成了珍珠。李商隐连上了这两个典故,南海之珠在月圆之夜,于是最硕大,最圆润的珍珠其实也就隐含了最悲痛最不舍最凄凉的那一种情感内涵,不仅止于此,她还觉得珠子上有眼泪,所以一切意向呈现出更深沉的悲哀。是天才也是真的惨,我们看到珍珠都不会想到是最悲痛的哭泣所得的眼泪,更不会想到月亮吧。所以这一句是绝美,但是也是最深沉的感受,也还是虚无的神话,连续三个虚无的神话了。最后一句蓝田日暖玉生烟,气氛转暖。如果说这首诗是一首墓志铭,它只有抽象化的概念,没有写实的故事。而此情其实是复数的此情,也就是之前的四种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是一个疑问句,不是陈述句,可待不是可以等待的意思,可待而是岂待的意思,何必要等到,表示否定的意义。(李商隐在《牡丹》一诗中有文本可证,“荀令香炉可待熏”,荀彧本身就传说中有香气,荀彧家的香炉何必要去熏香呢的意思。)其实意思不是这些珍贵的感受都要等到以后才知道很值得回忆,而是李商隐四十多岁的时候,想这些很珍贵的事情何必还要等到以后才知道珍惜呢,当下就可以用无尽的心灵去感受它和记忆它,让它刻在自己的心灵上。太了解幻灭的可能和失去的必然,又不能忍受这样的失去,所以反过来要用力握紧这个当下。这样就又会带来另外一个后果,你越知道幻灭的本质和失去的必然,你越想要紧紧握住必然失去和幻灭的当下,你不是更感觉到失去的必然和幻灭的本质吗?所以这就是一种很独特的心理循环。这就让我们眼睁睁看着这一种痛苦,我们的心一直遭到凌迟的原因。这和很多人的感受都不同,很多人是当时稳稳的并不知道,事后返回回来才知道,痛苦一下就过去了。而我们现在面对当下就知道会失去,我就拼命抓住它,可是我越是抓住它,越知道它在流失,所以我就更悲哀和痛苦。最后,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只是的意思,而是就在的意思。(文献依据: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在当时我就惘然了。惘然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无知的意思。惘然是如幻影般不真实的迷惘的感觉。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这迷惘就是因为我在紧紧握着的当下,我明明还在拥有的时刻,那一个具体拥有的对象表面上是很明确的清晰的在你的眼前,然而正因为你已经转瞬即逝的幻灭,你也知道不多时你会失去它,以至于你越想盯着它看,你越有一种模糊不清看不清楚的感觉。以至于这些真实的事物就在这种紧紧要握住可是有更清楚地更迅速地意识到它必然失落的那一种恐慌,以至于你反而在这个具体中看到了不真实,所以像幻影般的感觉。这种经验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因为有过才明白在说什么,因此才知道它是这个意思吧。这个惘然就是唯恐失落而因此恐慌,以至于产生了视线模糊的感觉。也许是被泪水盈满,所以更是看不清楚。因为我知道,我拥有的一切,都即将失去。握在手中这么珍贵的东西,无法失去的东西,明知道会失去,所以不真实。这种不真实的感觉贯穿全篇。中间的四句虚幻感,就不仅仅是追忆的幻影而已了,不用说已经过去的,就连还在手里的,都有一种不真切的,正在失去的不真实的感觉。

李商隐很可悲很可怜也很好玩。虽然一直在很绝望中,但是更好玩的是,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里,“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告诉我们不要觉得牡丹被雨打了很惨,明天反正老子比今天还惨。- -ORZ。果然只有魔法才可以打败魔法,只有更绝望才能打败绝望,痛苦是没有底线的,最痛之外还有更痛!Chiodo fucking scaccia chiodo。人还是会幻灭更彻底,所以现在是最好的了。



总结:李商隐是悲剧的抗压王。不要把她想成普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