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龙角山
标签:
龙角山泰山道里记扇子崖天外村中天门旅游 |
分类: 泰山游 |
龙角山是天外村景区的北院墙,如果说山的阴阳面以高度来划分的话,那泰山的主峰至龙角山再至雁回峰就是泰山山脉的阴阳界线了。《泰山道里记》说泰山之阳,水注入汶河,其阴,水注入济水。这一点似有不确。桃花源在龙角山以北,算山阴了吧,而水西流也聚于汶河。泰城内最大一条河就是发源于龙角山一线的,它就是奈河,天外村这个四合院里的水全注入奈河,所以在山南的河流中,算是水量最大的了。中天门下的主盘道,水流是从中天门开始的,纵深浅,横向距离也短,所以梳流河的水远远不及奈河。
http://s16/middle/80f5144cga51f703b980f&690
龙角山海拨1124米,比傲徕峰高一百多米。从城南、东两方向,看到的两边凸中间凹的山峰就是。因为两边高中间低,故名龙角山。走近些再看,两角之间,又看出几部分突起,中间突出部分较大,从山北看,就是三个山头,又有人叫三尖子。远看这几部分凸凹,又象是躺着的人头,故又称人头山,古时人称卧佛,现在有人附会是毛伟人托体山何。这人头形状,最佳观测时间是傍晚,暮色四合,山体己看不出层次厚度,只有一个轮廓,象是剪纸一样,这时在城中南部看龙角山,就相当形似人头了。由龙角山发端向南有个山梁贯穿下去,就是傲徕峰,最南端,就是泰安市政府,政府有靠山呀(应该看过风水先生的吧?)。
http://s14/middle/80f5144cga51f701d1f8d&690龙角山,远望就是两黛色的角,看不出雄壮与霸气,愈行愈近,方见其雄伟。一般的山,似不规则的圆锥状,而龙角山却象从头到脚一刀劈开的圆锥,南边一半扔了,剩下一个近乎垂直的剖面-----几百米的绝壁,突兀地竖在游人面前,象一个裸着的巨人。扇子崖与之相比就太过于纤细了,真象是小扇子一样了,青桐涧的宝瓶崖虽宽阔有气势,却没有这儿的垂直高度,拔天立地挺立着。
爬到峰顶,真是爬呀,手足要并用,还要俯着身子,把重心尽量地贴近石壁。不敢向下看,丢块石头,听不到一点回响。也不敢直身行走,感觉身象风筝,随时会被风吹了下去。山峰窄狭,如刀锋,没有两人并肩走的地。要跟同伴换换位置,对方要先斜过身子,手抓住点树枝,占好位,才能穿过去。小道如肠,少有人走,可见其险与荒。峰顶起伏,要穿越,就需上上下下地翻越,太陡峭了,上时难,下时更难。怪不得常听人说,能上的未必下的,在龙角山就是这种情况。下小山头时,脚下难找落脚点,而两侧却又是深涧,异常艰难,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不可测的谷地。有一处,两山间有一米宽的石缝,深不见底,中间,只一块石相连,如仙人桥,难的是,东侧山石到这桥有一米五左右高度,往下落脚,找不准又够不到,若踏空,向下就是看不到底的石缝,费尽了周折才过去。从东角到西角,几百米的距离,我们走了近一小时。2010年,龙角山失火,就是几个游人困在山上下不去,放火报警的。
站在峰顶,群山云集,沟壑曲折,脉络清晰。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从小细节上把握,反而离真相越来越远。山也如此,立足高了,山川才会清楚起来。山如是,人事亦如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