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

(2012-10-31 11:14: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实验教学

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

                                     方习贵   王聂平 

                         黄山市黄山区教育局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三中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教材上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在学习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时有一个【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设计目的是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红色逐渐褪去的现象,从而了解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等功能,具有吸附性。

(二)不足之处:

按照教材上【实验6-1】的方法进行,实验效果很不理想(现象不明显),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两点不足:

1.块状的木炭(或活性炭),表面积小,吸附能力大打折扣,吸附时间长。

2.实验过程中要振荡,这样一来,木炭表面上的细小木炭屑会混入水中,使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呈现了浑浊,褪色的情况受到干扰,看不清楚或褪色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过滤,才能观察到褪色现象,这样实验就变复杂了,也很耗时。

二、问题解决设想

(一)实验药品的改进选用:

将实验所用块状木炭(或活性炭)换成粉末状的木炭(或活性炭),增大其与稀红墨水的接触面积

(二)实验仪器的创新:

锥形瓶改为自制U型玻璃管(如下图:中间拉细的目的:一是让活性炭集

中在玻璃管一侧、二是节流,减慢红墨水的流速,延长活性炭的吸附时间,无需振荡)

http://s7/mw690/80efd7e1ncd52505ef076&690
三、实验创新方案

(一)实验名称:U型玻璃管中活性炭吸附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演示活性炭的吸附性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自制U型玻璃管、细颗粒状活性炭、胶头滴管、红墨水(稀释)

(四)实验仪器及实验效果装置图:

http://s10/mw690/80efd7e1ncd5252567229&690
(五)实验操作部分:

1.课前自制上图所示U型玻璃管(中间拉细的目的:一是让活性炭集中在玻

璃管一侧、二是节流,减慢红墨水在上图右管由下而上的流速,延长活性炭的吸附时间)(玻璃管内径为5-8mm),并从一端装入细颗粒状活性炭至玻璃管中活性炭层高约25cm,用铁架台固定备用(如图1所示);

    2.课堂演示时,用胶头滴管从另一端滴入红墨水至液面高出活性炭层约5cm

比较两端液体颜色即可(如图2→图3所示),可以发现活性炭上方液体已经明

显褪成无色(此步骤只需不到1分钟即可观察到图3中明显的实验现象),并且实

验成功率100%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用于课堂演示,操作简便,耗时少,现象明显,药品消耗少,仪器制作简单,

可重复使用。

(七)不足之处:

    由于玻璃管管口较细,加活性炭时稍微麻烦一点。下一步我们将对玻璃管管

口进行重新改进,把它吹成漏斗口状,这样就会解决这一问题。

(注:本创新实验是三中王老师和本人共同设计改进创新的,并获2012年安徽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三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