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铵消失的秘密
					
											标签:
																				
                            杂谈 | 
					分类: 化学试题 | 
碳铵消失的秘密
 
探究试题:(9分)小明为帮助父母干点农活,周末到农田施肥时,他一边挖着沟,一边埋入化肥,还不时地有一些肥料被洒落在干燥的土地上。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小明很好奇,马上找来几个同学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查阅资料】碳铵是一种化肥,全称碳酸氢铵(NH4HCO3)。白色晶体,有时会有氨味,易溶于水。受热不稳定。能被农作物较快地吸收,并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1)小红:被农作物吸收;
小李: 
小明:受热分解; 
(2)那天,阳光很刺眼,小明又带同学仔细地勘察了现场,重现当时情景,发现深埋的化肥还在,但散落在干燥土地上的碳铵消失了!
通过勘察,大家认为上述猜想中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大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http://s9/middle/80efd7e1nab37b2e74b98&690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将盛有适量碳酸氢铵的试管放入盛有半杯水的烧杯中,试管口放上一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塞上橡皮塞和导管,将导管的另一端置于澄清石灰水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观察现象。  | 
 A装置中: 
  
  B装置中: 纯清石灰水变浑浊  | 
 
   |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写出一种即可) 
加分题:你若还能设计出新的合理的实验方案,本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若小明等同学本次探究活动中使用的澄清石灰水久置失效,除新配制石灰水实验外,利用其他仪器或药品,如何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A装置保持不变):
| 
    | 
 实验步骤(文字叙述或画图说明)  | 
 实验现象  | 
| 
 实验方案  | 
    | 
    | 
命题思想: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以《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为依据进行命题,通过探究碳酸氢铵(NH4HCO3)消失的原因为情境,主要考查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猜想与假设的能力,结合【查阅资料】推断实验现象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依据已学的知识经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及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人语言表达的能力。
试题设置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开来。同时本题开放性强,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考查,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而不再是机械的记忆。
试题解析:
【猜想假设】:(1)小李的猜想难度不大,答案不唯一。 
(2)根据农田施肥时勘察的现象深埋的还在,土地是干燥的,不难判断因为散落的就不可能被农作物快速吸收,也不可能溶于水消失了。因此其答案要依据第(1)小题的猜想而定。
【实验设计】:结合题中【查阅资料】、实验装置和步骤进行分析,推断出实验现象和结论,难度略有提高,不过学生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和已有知识得出答案:A装置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管口有小水珠出现(答出前者即可得分)、B装置中纯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A中现象说明碳酸氢氨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水,
B中现象说明碳酸氢氨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而【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实验评价】:本问题设置是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开放性,可以是加热的方式特别,不是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来对碳酸氢氨进行加热,安全又节能;还有检验产物中的氨气用的是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是紫色石蕊试液,同时把产物中的水也可一同检验出来。
【实验反思】: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难度不大,也具有开放性,根据本题中信息:碳酸氢氨受热易分解、易溶于水,由此使用时一定要深埋,不能暴露在阳光底下,最好是在雨后施肥,利于农作物的吸收;保存时要密封置于阴凉处……
加分题:有一定难度,为了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方案是:可以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取B中产物,滴加稀盐酸进行实验验证,会产生大量气泡,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注:2011年安徽省中考第15题是取材于2010年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位参赛选手:安徽省蚌埠五中丁雅静老师上的一节优质课——《火焰的探究》。同时本题也是取材于2010年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位参赛选手:安徽省明光市哈正崑老师上的一节优质课——《谁偷了我的肥料》进行改编的,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