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都旅游文殊院一日游摇篮朝歌 |

2021年5月5日上午,我们来到成都文殊院游览。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语系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走近文殊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门对面的照壁。据记载,照壁上的"文殊院"及"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联幅为慈笃禅师手书。第一进殿为三门,由慈笃禅师建造,本圆和尚改建,供奉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三大士殿为第二进殿,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大雄宝殿为第三进殿,慈笃禅师建造,丈伯和尚重建。

此外,寺内还建有钟鼓楼、祖堂、准提殿、圆通殿、玉佛殿、三圣殿、五观堂等殿堂;上世纪80年代宽霖老和尚发愿建造了千佛和平塔,祈求世界和平;放生池、东西花园也让寺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不仅是修行者的圣地,也成为寺院周围老百姓的休闲场所。

大雄宝殿高10.56米,单檐歇山顶。殿中建有高大的玻璃翕,供奉铜铸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一尊;左右侍立为铜铸的迦叶、阿难尊者像,均为道光九年铸造。第四进殿为说法堂,相传是古信相寺的遗址。堂中有砖砌的戒坛,正中墙壁间镶嵌有康熙手书"空林"二字;堂中央宝盖下方供有药师佛一尊,左右供有药叉大将十二尊。

宸经楼为第五进殿,慈笃禅师创建,道光四年本圆和尚重建。宸经楼分两层,高15.84米,是寺院收藏经藏及重要文物的地方。寺内宸经楼左侧供奉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南京报恩寺发现,因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之地,同时玄奘法师还在此生活过五年。由此殊胜因缘,从南京请回顶骨舍利一份供奉。玄奘法师以其不畏艰险西行求发、不为世困全心阐教的精神,被鲁迅先生誉为"民族脊梁"。因此,此顶骨舍利不仅是玄奘法师精神的写照,更是"民族脊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