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本溪登山踏雪——探仙人洞逛财神寺

标签:
文化旅游图片摇篮朝歌本溪财神寺 |
3月17日周六来到本溪,进行样子沟—仙人洞—财神寺登山穿越活动,踏雪探洞逛财神庙很是嗨皮。


财神寺也叫财神庙,历史已越三百余年,系中国第一座财神寺,系中国佛教开山中派---天台宗道场。该景区遗址位于思山岭镇财神庙村后的锥子沟和棺材沟中间的山根处,这里仅有石碑一块,现存于平顶山碑林,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据当地老人介绍,庙字毁于“四清”时期,原名为“保安双泉寺”,其名由当年庙前的双泉喷涌而得,中经多次修缮,有民间善人投资数亿现主体基本修缮完工。驴友们的传说是已经花费了2亿元。

仙人洞位于财神庙山后,其内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洞深约有300米,高处有数米,人可自由行进在洞内。内部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动物活化石蝙蝠悬挂在洞内岩壁上。夏季旅游季节收门票20元,我们去时尚无人管理。

登山人的乐趣是集体约伴AA出行,既锻炼了身体,又呼吸了新鲜空气,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良好感受。


登山人走走停停,看到好景致就停下来拍照,比起正规旅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有一种无可比拟的自由感。

每次出队,一般要请一个熟悉道路的向导。



向导一般都是性格随和开朗的人,有经验、有体力、有头脑,能够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3月中旬还能上山玩到雪,让登山人非常惬意。


现在户外群坚持爬山的越来越少了,能坚持四季都发线爬山的群,对乐于爬山的驴友来说真是不错。

驴友们一边走一边交流着手机拍的图片。


在登山过程中,驴友们不放过一次在雪地上打“滑哧溜”的机会。


这是登山锻炼与在城里锻炼非常不同的地方,也是吸引人爬山的乐趣之一。

这里能体验童年的乐趣,让人年轻,使人快乐。




每走一段路,登山人就在一起小息一下,并讨论着下面的行程。





踏雪登山,在春季里还能享受到冬天的乐趣,让登山人高兴起来手舞足蹈。




登山人看到的景致,不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的,这种经历使登山人登山“上瘾”。


一般登山人都是一车出行,人数在20——54人之间,出队的一车人中又分成若干个小团伙。

山上到处是雪景,白雪让人心情大好,玩得畅快。


经过了5公里山路行走,我们从样子沟穿越到仙人洞景区。说是景区,其实在这个季节山上是无人看守状态。

在仙人洞大门楼处留个影。

门楼的造型还是比较讲究的,木质结构,构砌图案也有个看头。

从门楼处向上行300米左右,在路边右侧50米左右的高度,来到了仙人洞的洞口。

洞口不大,只能方便一个人进入。

然而洞里面还是比较宽敞的。从洞口弯弯曲曲向斜下方能够走行300米左右,沿路各处有不少景致被当地村民标记上了名称。

因为无人看守,洞内的彩灯也没有供电,我们只靠着登山用的头灯和小手电照着亮,简单拍了一些照片。

这个叫“天书”,石形像打开的书。

洞内沟沟角角到处是景的命名。洞的最深处还有一处人造龙景,叫做“神龙见首不见尾”。夏季开放时,洞内的灯光打开,效果将完全不同。


我们体验了洞深,看了一些钟乳石。本人不小心还被乳石碰了两次头,博文写到这里,头好像还隐隐作痛。

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出了仙人洞。沿盘山简易公路走向财神寺,前方的人在向我们招手。

顺山路拐过山头,终于在不远的山坳里看到了财神寺的庙宇。


据说这个庙宇群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所有建筑都是沿袭古人木制结构作法,全部为卯榫连接。在游览期间我特别注意看了看,表面上确实看不出钉筋铁构形式。

如果其内部也如表面一样,全部采用卯榫结构,保留下去,那这个建筑群真应算作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了。

那天登山,夫人只准我带一个镜头,我选择带了一个长焦镜头,便于拍远处的登山驴友。

可是到了财神寺,缺点出来了。虽然这座寺庙确实很大,但用我的长焦头,不论怎么选位拍,都只能拍寺庙的一个局部。这座大寺庙有五个连在一起的庭院,中间为黄色背景墙,两侧为上下石阶。光顾着用长焦头拍,忘记了用手机取五个庭院的全景,很是遗憾。这是否是这里的财神要我下次再来拜会呢?

好在用长焦从不同角度拍的这些图片,也够有兴趣的博友揣摩一阵子的了。







这座寺庙还有少量的内部装修未完成,我们去时还见到少量人员在施工。





我们是从半山腰处插到寺庙的最高处的院落,然后一层一层地向山底下走着,逛完了全部五层大的院落。





这个最高处的院落的正房庙宇就是大雄宝殿。

上书“佛历二五五六年立”,您能算出公历是哪一年吗?

这是大雄宝殿的门口左侧(拍摄方向的右侧)的牌书。

这是大雄宝殿的门口右侧(拍摄方向的左侧)的牌书。

这是殿中央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其座姿的高度能有成人站立的高度。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左手边(拍摄方向的右侧)供奉的药师佛。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右手边(拍摄方向的左侧)供奉的阿弥陀佛。

大雄宝殿内两侧供奉着两排佛像群。







这是释迦牟尼佛像。在大雄宝殿门口坐着一位身着尼姑服的尼姑一直在弄她手中的一些物品,殿内也有两个尼姑在帮着来上香的人讲解着进香的一些礼仪。因为怕打扰她们,我就没好意思拍照,多少又有点遗憾。

这是财神寺的大铜钟。


从大雄宝殿出来,沿两侧的石阶往下走,两个院落之间中间的这面墙都画着各种佛画。中间的园孔是排水口。




最后,我们下到了最低下的一层院落,来到财神殿。

里面供奉的是东方财神和其他诸神。




我对佛学和神学没有研究,这天匆匆而过,佛像庙匾随手拍了一些,观者如感兴趣可亲临体验。



庙宇群给我的感觉是相当宏大的,院内佛教建筑也是很讲究很精致的,与有些个比较粗制的庙宇完全不同。







走出财神寺的庙宇群,回首望去,终于能看全它的部分庙宇的建筑了。

然而,它依山而建,面积又很大,非航拍不能看到它的全景。


最下面的两侧石阶,中间同样的黄墙上涂写着近一米见方的大字,很是气派。

本溪人以这样的方式迎接着可能会是世界范围内将要来拜神的人。


通向寺庙群的山坡路中央,每隔不到两米,就有一块雕刻的佛教花纹石,建筑者所下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

座落在山坳中的这座寺庙,也许不久以后将会迎来各地蜂拥而至的香客。


是庙宇给这座山添彩呢,还是这座山以如来佛祖的胸怀容纳了它?
后一篇:巴音布鲁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