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拉提体验哈萨克文化风情
标签:
旅游图片那拉提摇篮朝歌哈萨克 |
(旅行故事情节续上篇)游完了天鹰台,我们乘区间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待人齐了,再乘车前往森林公园。
这条路从地图上看是沿东西走向的大致一条直路,与刚才我们去天鹰台的路线正好形成一个丫字形的图案。两条路线在依提根塞附近开始分叉,在此之前有很长一段重复的路。我不明白为什么景区让游客在游客服务中心到依提根塞之间来回坐着区间车走着重复的路,难道在依提根塞附近设一个导向森林公园的区间车站点不是很好吗?这样将能给游客节省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经过大概半小时的区间车行走,我们到达了森林公园,差不多是18:00左右的样子,相当于8月东北地区下午4点左右的时光,正值下午。公园只有一条通向深处的林荫路,也不知道这条路要走多远,我们一部分人顺路往里走,一部分人则在公园门口不远处浏览。
道路两侧一直是形似的绿色树林,因为沿这条道向里面走的人数稀稀拉拉地没多少,在二三百米的长度上大概只是不到二十来个人,所以中间这条林荫道很是寂静。除了我们一起同行的三人的声音外周围听不到什么声音,越往深处走,心里越发毛。
感觉大概向里面走了能有800米左右(实际可能只有500米),看到前方的人中途往回返。我们三人一嘀咕,不知前方的路还要走多远才是个头,也决定折返,加上另一位旅友因发热已在我们身后路边休息,我们就放弃了走到森林尽头看景致的念头。
我们走过的这段路两侧,除了树林,偶尔有些个渡假村和小亭子景观什么的,顺便拍了几张照片。

回到森林公园门口再乘车返回到游客服务中心大约是19:30左右(相当于东北地区8月的17:30左右)。
时间已经不够去“空中草原”的了,好在景区门口有一个“那拉提草原—哈萨克人家园”的展览,赶急抓紧时间进去看一看。在此看到了哈萨克不少艺术品,了解了哈萨克的历史,体验了哈萨克人的生活。
哈萨克民族是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民俗习惯的古老文明民族之一。数世纪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欧亚大陆游牧民传统文化保存的最完整的民族。研究哈萨克文化和历史的学者通过各地出土的文物和考古遗址证实,哈萨克民族从人种上是属于欧罗巴和蒙古人种。
哈萨克民族在从事游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而又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他们通过供祭、对唱、编织皮绳、刻木记日、修立族谱、族群印记,延续着游牧先辈的足迹。
哈萨克先民作为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生活在被称为人类文明中心之一的欧亚大陆中心。哈萨克族是我国历史最早有记载的少数民族之一,它的族源主要是古代的塞人、匈奴、乌孙、康居、柔然、克普恰克、鲜卑、奥古兹、奄蔡、阿尔根、乃蛮、克烈、瓦克等古代部落,这些部落或种族经过长期自然的和相互不断地融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哈萨克民族,并通过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对唱、乐曲、文字、建筑、饮食、马文化等成为世界上创立优秀文化之一的民族。

闻名于世的科学家艾卜.奈斯尔.法拉比、著名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拜.哈志穆汉.莫阿伊提帕斯都出自于哈萨克民族。

展览大厅里模拟哈萨克人生活的场景,织物面料、动物皮毛、人类发质全部用的是真料、真毛、真发,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哈萨克人的生活。
能在看完天鹰台路线上的美景后又在景区门口这个小博物馆里看看哈萨克的古物和展览,使这趟那拉提来得有所值和回味。“空中草原”因时间不够没去上,只有留给下次再来那拉提的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