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015-04-22 10:09:57)
标签:
转载 |
罄竹难书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形容“乱象极多,难以胜数”。后来多指“罪恶极多”。
《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描述乱世的各种异象,如马有生角、雄鸡五足、鸡卵多毈、有豕生狗等。又说: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意谓这些怪象都是政治败坏所产生的乱亡之兆,而且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
|
历史用法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 《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很多人只知道 《新唐书﹒李密传》:"隋时李密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解为"事端繁多,书不胜书",
负面语意
-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指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说的话。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贪污被抓下狱,公孙贺请求皇帝让他去抓一名久未到案的通缉犯朱安世为儿子赎罪,获得皇帝同意,果然也被他抓到了。朱安世听说公孙贺抓自己是要为儿子赎罪,便笑说:“丞相你这下灾祸累及宗族了,我知道你们家有许多见不得人的罪行,用尽南山之竹也写不完哩!”于是他从狱中上书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引发大案,公孙家也遭遇奇祸。
此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亦为负面用法,指罪行极多。
正面语意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征君书〉:“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说,用光南山的竹子当竹简,也写不完你的功劳。
中性语意
《孙膑兵法》:“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现代用法
罄竹难书一语,最初形容“乱象极多”,后多指“罪恶极多”。虽然亦有正面用法,指“善行”或“功绩极多”,但一般引用此语时,多只用以“形容罪状之多”。在未说明的状况下使用正面用法,可能会造成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