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125年前,美国芝加哥21.6万余名工人的大罢工,也就是在1886年的五月一日的这一天,工人们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他们英勇冲锋,浴血奋战,他们的生命如彩虹般的消失,他们的鲜血如浪花般飞溅。当正义与胜利终于紧紧相拥之日,从125年前的五月一日开始,这一天就永久的成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心中不倒的丰碑、永久的纪念日。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因为有了劳动,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日益富强,因为劳动可以进化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可以积累财富,可以描绘美好的明天。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发了反映我国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创造的不平凡的业绩,如:劳动者的中国梦、劳动style、劳动记忆、劳动者之歌和平凡岗位的感动等等。联想到前些日子播放的“留住手艺”专题节目中看到的景德镇瓷雕塑的悠久历史,给世人留下的美好的记忆。
江西九江市浔阳楼二楼展厅陈列着“水泊梁山108名好汉”的瓷雕彩绘像,是精美的景德镇瓷雕艺术的展现。前些年到江西庐山休假时,在九江市的甘棠湖的岸边的一古董店里,寻到了一件清未年间的《刘海戏金蟾》的瓷雕像。瓷雕像的特殊的地方有两点值得讨论。一是堂名款为“福建会馆”;二是全身披彩釉为“绿松石釉”,很是高贵而典雅。(如照片)
首先,讨论“福建会馆”的堂名款。有资料记载江西九江市浔阳楼内展示的“水泊梁山108名好汉”的瓷雕像作者正是民国时期瓷雕家曾龙升的儿子曾山东等景德镇美术瓷雕一厂的能工巧将们。
(“福建会馆印款的来源:当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时候,清帝国的大厦轰然倒塌,因连年的战乱流落四方的工匠将那宫廷特殊技艺带入民间,为了生活他们重新组成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当时的江西景德镇福建会馆就是其中的景泰蓝粉彩雕瓷制作的一个佼佼者群体。其精湛的艺术成就曾经风靡天下,无人可及,除了得益于美纶美奂的景泰蓝工艺外,还得益于福建德化何朝宗流派的瓷塑艺术。他的首席大师游长子(1874~1922年)是民国时期景德镇影响最有名望的陶瓷雕塑大师,字泽长,号蛮子,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湾边村人。他童年拜闽侯苗乡雕塑名家福建闽派雕塑大师何朝宗派传人张进奎为师,清末与陈山东离乡到江西,开始在临川、于都一带从事寺观佛道神像的修建,同时兼以手捏泥人肖像为生。民国初(1913)年,定居在景德镇
"福建会馆",从事陶瓷雕塑创作,同时招徒授艺,开宗立派,在雕法艺术上他不但继承了德化何朝宗流派的瓷塑艺术,又在历代雕塑、绘画、戏剧、民间木版年画等艺术门类中汲取精华,把富有特色的瓷塑技法融入景德镇陶瓷艺术之中,作品不但受到国内群众的喜爱,还远销日、法、德等国家,并曾在巴拿马赛会上荣获金奖。艺品热销,每器一出,风靡中外。其精品背后,盖有福建会馆或景德镇福建会馆印。瓷雕家曾龙升、蔡金台、林育玉、曹文祖先后拜其为师。可见这样一个享誉全球的会馆内也是卧虎藏龙,名师辈出,他们坚持走产品的高端路线,坚持着一丝不苟的艺术风格。把供奉佛雕瓷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其次是讨论绿松石釉。有资料记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考究,有的瓷器以玛瑙或绿松石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妙不可言。其釉色,青如明镜,绝美脱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仿佛说出来就沾惹了尘世俗气。如古代宋汝窑等官窑瓷被誉为是同享“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盛誉,使人过目不忘。
大家可以想象,此《刘海戏金蟾》瓷雕像会出自那位大家之手?是否真的使用了当时比较贵重的绿松石釉?。这就是劳动者给我们留下值得回忆、值得思考、值得留恋的讨论议题。
祝全世界劳动者节日快乐。
请博友们鉴赏
http://s7/small/80ea3c8dtdb9a0f661076&690
http://s7/small/80ea3c8dtdb9a13a8de06&690
http://s9/small/80ea3c8dtdb9a16f745d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