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
(2012-02-20 14:40:18)
标签:
七年级练习题教育 |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课题:《诗四首 》
主备人:李茹
复习目标:
1.积累四首诗中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
2.积累诗中重点的字 词 句
3.会背诵 默写 翻译四首诗
4.理解四首诗的内容与写法。
5.会赏析诗中的名句。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 文学常识积累
1、《观沧海》的作者是: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3、《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答案:1、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军事;慷慨悲壮;《乐府诗集》;《龟虽寿》;
2、王湾;唐;停泊
3、白居易;乐天;香山;唐;《白氏长庆集》
4、马致远;戏曲作家;《全元散曲》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东临石jié(
秋风萧sè(
啄春泥(
答案: 碣 dàn 竦 瑟 茂 雁 zhuó 藤
解释重点字词
1、山岛竦峙
2、星汉灿烂
3、幸甚至哉
4、次北固山下
5、客路青山外
6、海日生残夜
7、几处早莺争暖树
8、最爱湖东行不足
9、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1、高高地挺立2、银河3、庆幸;极点4、停泊5、旅途6、夜将尽未尽时候7、向阳的树8、不够9、黄昏时的乌鸦
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竦峙突兀的句子是:
, 。
2、《观沧海》中,通过奇特的想象来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7、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类的活动是此时大自然中最活跃的风景。诚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的那样: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当秋天风渐起,秋意渐浓,游子心头总会涌起想家的惆怅,正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那样:
, 。
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观沧海》:(1)、虚实结合,在实写时注意了动静结合。想象与夸张手法的运用。(2)、主旨;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3)、感情基调:慷慨激昂,豪迈雄奇
2、《次北固山下》:写景抒情诗;主旨:写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3、《钱塘湖春行》:(1)、写景的角度:动物、植物或动静结合。
(2)、点题字:爱
(3)、抒发了诗人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4、《天净沙•秋思》:衬托的写法;抒写羁旅之思。
(四)中考链接
(2007年)河南省
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思念故乡
2、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07年)青海省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2题。(3分)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