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园丁集
园丁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2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课教学案(人教七上)

(2012-02-20 14:40:18)
标签:

七年级练习题

教育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课题:《诗四首 》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李茹        审核人:
复习目标:
1.积累四首诗中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
2.积累诗中重点的字 词 句
3.会背诵 默写 翻译四首诗
4.理解四首诗的内容与写法。
5.会赏析诗中的名句。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 文学常识积累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沛国谯郡人。     时期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本诗选自《       》,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
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次:     
3、《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字     ,晚年又叫      居士,太原人,     代大诗人,著有《      》。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元大都人,著名的      家,这是一首小令,选自《       》。
答案:1、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军事;慷慨悲壮;《乐府诗集》;《龟虽寿》;
2、王湾;唐;停泊
3、白居易;乐天;香山;唐;《白氏长庆集》
4、马致远;戏曲作家;《全元散曲》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东临石jié(    ) 水何澹澹(   ) 山岛sǒng峙( )
秋风萧sè(   ) 百草丰mào(   ) 归yàn(   )洛阳边
啄春泥(    ) 枯téng(   )老树
答案: 碣 dàn 竦 瑟 茂 雁 zhuó 藤
解释重点字词
1、山岛竦峙
2、星汉灿烂
3、幸甚至哉
4、次北固山下
5、客路青山外
6、海日生残夜
7、几处早莺争暖树
8、最爱湖东行不足
9、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1、高高地挺立2、银河3、庆幸;极点4、停泊5、旅途6、夜将尽未尽时候7、向阳的树8、不够9、黄昏时的乌鸦
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竦峙突兀的句子是:
         ,          。
2、《观沧海》中,通过奇特的想象来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             ,蕴含着思乡的泪水。
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        
7、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类的活动是此时大自然中最活跃的风景。诚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的那样:          ,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当秋天风渐起,秋意渐浓,游子心头总会涌起想家的惆怅,正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那样:
         ,           。
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观沧海》:(1)、虚实结合,在实写时注意了动静结合。想象与夸张手法的运用。(2)、主旨;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3)、感情基调:慷慨激昂,豪迈雄奇
2、《次北固山下》:写景抒情诗;主旨:写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3、《钱塘湖春行》:(1)、写景的角度:动物、植物或动静结合。
(2)、点题字:爱
(3)、抒发了诗人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
4、《天净沙•秋思》:衬托的写法;抒写羁旅之思。
(四)中考链接
(2007年)河南省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1、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问1分。共2分)   
2、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07年)青海省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2题。(3分)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1分)
2、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1、思念故乡
2、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2005年)青海省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答案: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
(2009年)长沙市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1、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2、A
(2009年)扬州市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     (1分)
表达效果:                                (3分)
1.(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2009年)徐州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最爱(爱)
2.(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
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2007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1.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一空1分。共2分)
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09年)徐州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最爱(爱)
2.(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
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2005年)辽宁省沈阳市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C
 
(2008年)湖南省岳阳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为什么不把末句中“断肠人”直接写成“羁旅人”?(2分)
    “断肠人”能强调思乡情浓。

(2008 年)青海省
阅读《 西江月》 ,完成1 ——2 题。(4 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 、“见”,读jiàn ,“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词的上阙从           、听觉和        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2 分)
l、D ( 2 分)
2.视觉   嗅觉(2 分)
2009年湖南省衡阳市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分)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2分)
1.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喜悦的心情。
3、“明月”、“清风”这样的习惯运用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 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整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观沧海》同步练习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