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浦与上海
(2024-06-29 20:14:58)分类: 谈天说地 |
杂说浦与上海
浦也是一个与河流有关的常见字,大家最熟悉的无疑是上海的黄浦江。
浦字的原义是水边,也就是河流的边上。《诗经·常武》中有“率彼淮浦”的诗句,淮浦就是淮河边上。《吕氏春秋·本味》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句子,江浦就是江边。
我们看带有浦字的地名,不是在水边就是在海边。例如,浦口在南京的江对岸,从上海到北京,过去没有长江大桥,在南京要摆渡到浦口。那条铁路称津浦线(天津-浦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浦口。
胥浦,在江苏仪征长江边。据《史记》,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楚投吴,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楚国追兵,在“渔父”的帮助下由此地解剑渡江,故得名“胥浦”。本世纪初,胥浦镇并入真州镇。
乍浦在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是重要的海防前线。那里现在还存有清代的两座炮台,是重要的文物。
合浦在北部湾边,素以珍珠闻名天下,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汉代合浦太守孟尝,革除前代横征暴敛的旧弊,使得合浦珠业复兴。成语“合浦珠还”,是善政使旧业复兴或好人复来的意思。
连小说中武松大闹的飞云浦也是水边,两个“公人”和蒋门神的徒弟都被武松杀死在水边。
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说:“水源枝注江海边曰浦”,也就是说,浦是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或入海处的意思。
实际上,许多河流特别是人工开挖的河流,其名称都是某某浦。
《明史•卷八十八篇•河渠》中有这样的话:“三十八年……巡抚都御史翁大立言:东吴水利,自震泽浚源以注江,三江导流以入海,而苏州三十六浦,松江八汇,毗陵十四渎,共以节宣旱涝。”这里说的三十六浦的浦,是河流的泛指。所谓三十六浦,是指大致三十六条较大的河流,而并不一定只是指三十六条名称为浦的河流。后人据此凑出来的三十六条浦名多为附会。其实,称浦的河流在太湖东流域,不下数百。下面略举几例。
黄歇浦,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名黄歇,他执掌着楚国的政事,开始被封在淮河流域。后来,他主动要求改封到当时被认为比较落后的江南吴地,把原吴都(今苏州)作为他的都邑。在那里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样,他在江南一带有较好的名声,许多河流都传说由他开浚。其中一条称为黄歇浦,简称黄浦或歇浦,引淀山湖水入海,鸦片战争后被称为黄浦江。
七浦又名七鸦浦、七丫河 、戚浦塘、七浦塘,自古为太湖下游东北部“三十六浦”之一。它位于苏州市东北部,是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五大骨干通江河道之一,具有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环境及航运等综合功能。河道自阳澄湖至吴塘以东沿迷泾河、荡茜河入江,途经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以及太仓市,全长48.4千米。河道底宽30米,河道常水位3.3米。素有“七浦畅,则阳澄水位降”之说。
据同治《苏州府志》记,宋景祐二年(1035年)苏州知府范仲淹督浚七丫河,并建牐御潮,为阳澄地区东吐主流。自宋至清,七浦曾大浚46次。现代又多次疏浚,建造水闸并另开引河与七浦相接,从而提高了阳澄地区的抗洪、挡潮和引排能力。
自古以来,吴淞江是太湖水流入大海的主要通道。在吴淞江两侧,有许多次级河道,南北各有“十八浦”之说。在这些较大的支流中,下游近海处有一条称上海浦,其大致位置在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外滩到十六铺附近。再下游还有一条下海浦。习惯上称离开源头近的为上,下游的称下。
在宋代,政府有征收酒税的机构,称酒务。上海浦一带虽然以前只是一些渔村,随着三角洲的不断东扩,经济发展迅速,卖酒的不少,因而在上海浦东岸设立一个酒务,称上海务,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设立,一说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立。那时候,上海务附近开始有比较繁荣的村镇了。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这里设置了上海镇,辖区主要为今上海南市一带。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辖于松江府。这就是上海这个名称的来历。也就是说,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后来建镇,叫上海镇,再升级为县,称上海县。
那么现在上海浦哪里去了呢?宋元年间由于长江口不断有泥沙堆积,原来的吴淞江入江口(即吴淞口)和黄浦的入江口淤塞严重。明代初,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太湖流域水系,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引黄浦入吴淞江,合并吴淞江一起走吴淞口入江。开通范家浜后,新老河道共同形成了黄浦江的雏形。明成化年间,浙江筑海堤,原来在杭州湾北岸入海的水流改经淀山湖入黄浦,使得黄浦水势大增,浩浩荡荡,成为主干,而吴淞江反成支流,史称“黄浦夺淞”。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浦沦入黄浦中,成为黄浦的一部分。
上海得名于上海浦,而它的简称沪则来源于沪渎。
沪是古代江南当地人捕鱼所用的竹栅。陆龟蒙解释沪说:“纲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沪”。沪与簖(也就是抓捕大闸蟹用的“闸”)差不多是同一类的东西。吴淞江的下游入海口地区的河流,称沪渎。东晋时,在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附近(青浦是如今上海市最西边的一个区),曾筑“沪渎垒”。
后来,沪渎也随着三角洲的不断扩大而东扩,而开埠以后,沪上也就成了上海的雅号,以至于最后沪竟成了上海的简称。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