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端午节的根本原因
(2024-06-13 20:36:56)分类: 谈天说地 |
古人过端午节的根本原因
端午的有些风俗起源甚久,闻一多先生认为是南方古人祭祀龙的图腾,其起源远在屈原之前。
也有黄石等学者认为端午起自夏至。端为正,午为五月(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午月为五月)。周代以子月为一年的开始,午月则相对于一太阳年之正中(夏至前后)。这样端午来自古人的夏至祭祀。(参见《端午日杂说“端”》2021-6-14,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91078.html)
如今的说法则以纪念屈原说为主流。
为全体老百姓的传统节日,还应当有一个更加接近老百姓生活的基本理由。
查我自己过去的记录,十一年前的端午节,即2013年6月12 日上午,我与家母通电话,97岁的老母亲叮嘱我要吃粽子,她说:“端午吃只粽,一夏健松松”。母亲虽然读书不多,而且当时年势已高,但是,对于中国传统谚语民间习俗,说起来还是有板有眼。
“端午吃只粽,一夏健松松”,这句话我过去没有听说过。我根据自己的习惯,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论述。但是没有查到这句话。在家里的几本书上看一下。在清代人所著的《清嘉录》和《吴郡岁华纪丽》也没有直接的论述。《吴郡岁华纪丽》中只有这样的话:“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祝之,名曰健粽,云令人壮健也”。但是我最后终于在史襄哉先生于民国十五年编写的《中华谚海》中找到了这句话:“端午吃只粽,一夏健松松”,一字不差。
“端午吃只粽”,为什么就“一夏健松松”?好像说不出什么“科学道理”似的。这应该说是古人的一种良好祝愿。
端午有什么习俗?《百度百科》这样说:“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这些习俗的基本宗旨就是老百姓的健康、平安和欢乐。
清代人顾禄《清嘉录》记载有端午习俗十五节,其标题和大致内容是: 1.修善月斋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这些习俗,都是人们为了求得自己的健康、平安、欢乐和幸福。人类要在世界上生活,平安、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对于比春秋战国时期更早的古人而言,老百姓的健康、平安、欢乐和幸福也是最重要的。这大概是整个端午节民俗活动的根本。
祝大家端午节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