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触祭”小考

(2014-08-12 11:07:21)
标签:

文化

吴方言

说文解字

詈词

餟祭

分类: 汉语言与吴方言

 “触祭”小考

吴方言有音“触祭”者,“触祭”者,吃也。无论是苏州话、绍兴话、上海话都用这个词。不过,这不是一个好词,是一个詈词。当然,这种詈词不像如今的国骂那样粗野,不堪入耳。

比如说,过去骂小孩子光想着吃(那时候整个社会都穷),会说:“倷个小赤佬,一日到夜想‘触祭’”(你这个小东西,一天到晚想着吃)。又有俗语说那些细脖子的人:“头颈绝细,独想触祭”(脖子细细,光想着吃)。

这是一个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而沿用下来的词语,到底为什么叫触祭,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好像没有什么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的字典上也不收这一类方言俗语。

吴方言是一种古老的方言,在那里的文人很多,一般地说,像这种用得很多的俗语通常都是有出处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权威的文字著作,可以说是字典之祖。据《说文解字》:“酹,餟祭酹就是餟祭,餟祭也就是酹

,餽也(《玉篇》),也就是送吃的,有辍、缀二音,《辞源》上注音为chuò

酹就是祭祀时“以酒沃地”(《广韵》)。把酒浇洒在地上,老百姓的俗话,那是给鬼吃的。

“餟祭”可由此而得其引申义:鬼吃。而说让人“餟祭”,就等于骂人是鬼。这是拐着弯儿的骂人,如此而已。

由此可见,这个词不应当写成“触祭”,其正确写法应该是“餟祭”。看来这个词的历史也是够悠久的了,一下子捅到了近两千年前的东汉。现在,餟字被许多人写为啜,这样,这个词似乎也可以写为“啜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