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绩效工资下的“黑鱼效应”
(2012-01-30 13:28: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所谓的“黑鱼效应”是指在一个鱼塘里放几条大黑鱼,那么其它的鱼虾便整天惊恐万分,天天唯恐是下一个被食者,而自觉成为戒备状态。
那么教育需要不需要这种“黑鱼效应”呢?我个人认为——不需要。竞争机制是需要的,但教育竞争应该是共赢,不是生死搏杀。所谓“共赢”应该是和谐进取,集众人智慧,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才是。
知道学校领导工作也难,一方面希望老师们“敬业”,另一方面别闹出“问题”。可如今有了有了“绩效考核”这个法宝,他们心里的担子算是轻松多了。他们无需绞尽脑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了, “高效课堂”是要倡导的,只不过那只是讲座交流时的一个话题罢了。
以我校为例,现行的绩效工资下的考核:教学工作占绩效的70%,而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又占教学工作的70%,那么除了年级前两名创优的可以拿100%,最后一名拿80%,其余则拿90%。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能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自然是要纵容,甚至是“鼓励”部分教师先“富”起来,成为一条“大黑鱼”,这些“大黑鱼”来得早,走的晚,学生的副课几乎都被占用,就连做操都去得迟,抓紧一切时间,学生除了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在上课或自习,语数外老师甚至为能多占几节副课而闹得不愉快。
当然,学校在学生压力过重,教师违背教学常规,家长、社会有反响的情况下,也是“提醒”大家要查课表执行情况的,而且一再“重申”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德从教,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其中“分寸和尺度”的把握就是教师的学问了:一、学校偶尔会例行一下公事,查一下课表,你要反应快,动作灵敏,比如是上品德课,要教学生把品德书放在桌上,然后再做数学习题,发现有“情况”,立刻把数学作业换下,打开品德书,整个动作要快,大家还要装的若无其事;其二、一旦出现教育负面影响,如,家长反映作业量大,学生被老师变相体罚之类的,学校是一概不付任何责任,因为“该说的”会上都已经说过!如果造成“后果”自然要跟你的绩效“挂钩”。老师们要钻研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在奔赴绩效考核是路上“各显神通”。
唯有像我这样伤不起的老师,撕不下颜面教学生“应对”,不敢违心与家长“沟通”,可又不甘心被“黑鱼”所杀,更不忍心自己的学生学得太苦,学得太累,于是内心很是纠结和痛苦:“黑鱼”吃掉的不是自己的同类,而更多的是生杀他们的学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