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峰
来源:现代与经典网,2010-08-23
http://www.xdyjd.com/msfc/980.html
http://www.xdyjd.com/uploads/allimg/110701/1_110701172118_1.jpg
沈峰,女,1968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她长期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成为省、市英语教学的骨干。她的课堂教学轻松自如,特色鲜明。连续获得玄武区、南京市、江苏省赛课第一名,全国竞赛一等奖。她的教学论文清新实在,富有创见。多篇论文获省、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并公开发表。她在小学英语界贡献突出,影响广远。她担任了多部教学丛书的主编及编写工作。她被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聘为“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示范VCD”主讲教师,被全国核心期刊《学英语》、《英语辅导报》等报社聘为全国英语素质教育讲学团成员,被江苏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聘为授课教师。她现兼任省教科研“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省教科所重点课题《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2002年11月担任了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评委。她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
称号(是全市唯一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是全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中唯一的青年同志)。多年来,她还相继被评为“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连续三次获得区“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
学生的朋友青年教师的导师
—— 记南京十佳教师沈峰
北京东路小学教师沈峰自1985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在小学中高年级担任英语教学工作。20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不仅成就了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让她成了学生眼里的大朋友和青年教师的好导师。
她是学生的大朋友
沈峰教过的学生都把她看作自己的大朋友,喜欢她,爱上她的英语课,而她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是百倍的关心爱护。
青年教师应冰洁清楚地记得发生在沈峰老师公开课上的一件事。
“一般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避免尴尬,会叫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发言。但是当时沈老师并没有这么做。”应冰洁说,“她居然叫一位平时课堂上不爱听讲,而且从来不发言的学生起来发言,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那位学生被提问后,站起来还是什么话都不说,沈老师走到他身边,俯下身来,平视他,像个朋友一样和他谈话。虽然那个学生最后只回答了几个字,但是在以后的每堂课上,这个孩子都主动举手发言。而且一有问题就喜欢问沈老师,就是这么神奇。”应冰洁说。
沈峰老师的学生们都说,在沈老师的课上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而且下课后一有机会她就会和学生们聊天。
因为在教学中的突出成绩,2002年,沈峰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成为至今为止全市唯一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
她是青年教师的好导师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对青年教师的辅导是毫无保留的。她的每堂英语课都向所有青年英语教师开放,青年教师随时都可以到她的课上听课。
一次,青年教师陈姗姗要开一堂英语公开课。为了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有个活泼的结尾,陈姗姗找到了沈峰,请她出谋划策。
陈姗姗说:“那天凌晨2点多钟,我家的电话铃声响了。是我父亲接的电话。电话刚接起来,对方就开始唱歌。我父亲觉得奇怪,还把对方骂了一通。最后才知道打电话的是沈峰老师,她想到可以用唱英文歌的方式结束课程的主意,于是立即打电话告诉我。因为太兴奋,没问清楚接电话的是谁,就在电话里唱了起来,闹出了笑话。”
“她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辅导我们,凌晨2点多钟还在牵挂着我们的事。”陈姗姗说。
沈峰老师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次市教研室组织的对全市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老师都在“你最想拜谁为师”一栏填上了沈峰的名字。
*************************************************************************************
听全国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课有感
今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恼人的热,对于参加新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说,却是得到了脑的洗礼,心灵的净化。
在为期三天的浙派名师展示课中,最让我为之喝彩的便是由全国特级教师沈峰带来的《It’s late》,在她的课上,我看不到教学的痕迹
,她就是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们娓娓道来,让我不禁联想到杜甫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那种简洁明了的Greeting,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她那种不露痕迹的Presentation,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新知识的负担,感到的是学习英语的轻松;她那种收放自如的Consolidation,更是让学生觉得他们在课堂内实实在在的生活、交流;她那种生动幽默的Board
handwriting,使学生一目了然,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之用。
听了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农村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把知识武装到头脑,因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有更多的输出;
2、认真做好课前的思考工作,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环境中互动。拿到一个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不是哪些词、句子要学生掌握而是怎样让学生去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个点,如何去用,以便能在以后的生活场景中能脱口而出。
3、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学游泳一样,让他们在情景中觉得非说不可。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思维才能创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学生变成不假思索的应声虫。
5、灵活处理教材,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这决不是一句空话。在这学期,以至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学以致用,认真完成好这一期培训的作业要求,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化研究主题,展开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名开拓进取的小学英语农村教师,实现自己的农村教育改造之梦。
***************************************************************************
我最欣赏的名师——沈峰
沈峰,著名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京名教师。近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的“情景创设、主体活动、能力展示、心灵体
验”的教学特色,以及清新、自然、轻松、自如的教学风格,深受全国同行的好评,多次获得全国、江苏省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受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邀请,在全国作解读新课程标准巡回讲课。
以上的信息是我从冀老师和其他老师或是网上了解到的,真正能聆听沈老师的讲座是在2010年夏天的南京安生英语培训上。沈老师的报告也如她的课一样,平实自然,如行云流水,使我很受启发。
一、享受教学的过程
沈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什么是享受生活:生活不仅指家庭生活,还包括工作。作为教师,应享受教学的过程,享受给学生带来的进步,那样才会真正享受生活。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工作态度极端认真。为了在学生初学英语时就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她坚持让学生录音,并认真倾听,给每个孩子纠正发音,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家长们也非常感激。可想而知,沈老师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是何等辛苦,但是学生的进步,家长的感激,使她体会到了快乐,她用享受教学的心态,享受生活的快乐,是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
二、善于反思、思考、实践、创新
沈老师丰厚的教学经验来自于不断的反思。她认为当学生出了问题时,教师不应只埋怨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比如:当她
面对学生背不过单词时,就积极想办法,按照依音拼词记单词的方法,帮助学生先知音义,再知形,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平时在教学中也是这么做的,这也增加了我对自己英语教学前行的信心。
三、用爱心构建学生学习的自信
沈老师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中教师对学生眼睛的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她不希望老师用眼神去杀学生,而是应该充满关爱地去看每个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更喜欢,“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四、时刻牢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践
沈老师特别强调教者要给学生以足够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才能在“人人参与,个个动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内涵
与快乐。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达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同乐。
作为一线教师,我特别佩服那些凭借自己的实力而成功的人,因为他们是真正教育教学的思考者、反思者、实践者,是真正热爱教育事业
的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向名家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改进自己,切实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
沈峰老师的教学艺术
来源:行簸右俱乐部网,2009-5-26,作者:宿迁市实验小学马莉梅
2009年5月14日,对于宿迁市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有幸与著名英语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京市名教师沈峰老师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对于我来说,这是至上的荣耀,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听了她精彩的示范课之后(5B Unit
8EFGH)感触
颇深,她的教学就象一门艺术,她对牛津小学英语的教材实践与探索对于众多面对新课程理念感到徘徊、茫然的小学英语教师而言,具有较大的启迪、借鉴、示范和引路作用。
在她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她的每个言行举止中所隐含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可以从每次点头微笑、活动设计和亲切的语调中体会到背后所隐含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听了她的教学和讲座,让我颇受启迪,从中学到很多教育教学技巧。下面我把感受最深的几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的老师把游戏视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手段。而沈峰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巧妙设置悬念,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她精彩的示范课上就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片段1]:
T:(呈现自己的照片)Who’s this
woman?
S1: I don’t know。
T: Well,you can ask me
(出示一张图片)Name: Hometown:Hobbies:
S2: What’s your
name?
T: I’m shenfeng.
S3: Where do you
live?
T: I live in NJ.
S: What’s your
hobbies?
T: My hobbies are read books, go
shopping and listen to music.
Now Can you guess How do I spend my
weekend?(沈峰老师又巧妙的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这些key words 进行提问从而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又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句型How do I spend my weekend?
二、面向全体学生,体验差异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话语权归还给学生。
1、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
沈峰老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片段2]:
由How do I spend my
weekend? 引出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How do your classmate
spend the weekends? 给学生Tips:表述别人的周末活动时,特别注意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沈峰老师先给学生做示范,以降低难度。但沈峰老师并不苛求学生全部准确无误的说出来。正因为这种宽松的话语表达氛围,才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
2、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在智力、能力、兴趣和认知上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问到What insects do you know ?这一问题时,有一学生不能回答,沈峰老师循循善诱却引而不发,既体现了沈峰老师的高超的教学艺
术,又化解了回答问题学生所面临的尴尬,恰到好处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策略
沈峰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自编谜语,辅助英语教学Make a riddle
自制谜语每个小组从六种昆虫中选择一种昆虫,用英语写出它的外貌,(颜色、大小等等)、特征、习性等等,制成一条谜语。为降低难度,先给学生做示范。
It is green.
It lives in grass.
It has long legs.
It likes jumping.
It can jump high.
What is it?
并提供句型有用的句型:
It is …
It has …
It likes …
It can …
What is it?
学生根据此句型编出了丰富多彩的谜语,学生学的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教学目标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三、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沈峰老师先请学生Skimming
快速阅读然后回答:文中提到了哪些昆虫?阅读时在书上用铅笔将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There are ants,
butterflies,dragonflies,fireflies and other
interesting insects.
沈峰老师再请学生SkiScanning 细读,仔细阅读课文,将形容这四种昆虫的句子分别用直线划下来。而后沈峰老师出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将昆虫的图片与对应的特征连起来。
(1)They are very small 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
(2)They’re very beautiful. I like watching them dance in
the flowers.
(3)They’re very special. They glow at night. Sometimes, I
catch them and put them in
bottles.
除这之外, 沈峰老师上课的课堂氛围,给人以自由、舒适的感受,她教态亲切自然、从容不迫,一点也没有特级教师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和
生硬。她所营造的赏识、激励、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值得每位老师认真学习借鉴的,这也是学生们所喜爱的。她的课堂真是一种成长的课堂,幸福愉快的智慧的天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使人快乐着,进步着。
*****************************************************************************************
特级教师沈峰的英语课给我带来的思考
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自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掌握的重要条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前不久,在网上观看了一节由特级教师沈峰执教的观摩课《Review and check
》,感触很深。
一、学生参与自由表达 体验乐趣
教学片段(一):
值日生答“小记者”问。当值日生用流利的口语表达完话题“My
family”之后,其他同学纷纷向这位学生发起了“进攻”。
S1:Do you like
meat?
S2:Why are you so
fat?
S3:How many teeth are there in
your mouth?
S4:Why don’t you go to the
bathroom?
S5:Are you bored?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
二、学生参与新型课堂模式 体验创新
教学片段(二):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幻灯片显示):刘涛老师生病了,请一名学生当代课教师,教学内容是复习句型“What’s
the matter?”(“T1”代表小老师)
T1:Oh!(做打哆嗦状)
Ss:What’s the
matter?
T1:I’m cold.
S1:Wear my coat.
S2:Why don’t you go to
bed?
S3:Have a cup of tea,
please.
…
随后这位小老师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交流能力。孩子们智慧闪烁,灵感凸现,他们分别利用“I’
m ill.”,“I’m hungry.”,“I’m
angry.”等多种情境自如地运用了句型“What’s
the matter?”,课堂也因此成为想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
回忆沈峰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我感觉正是因为教者给学生以足够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才能在“人人参与,个个动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内涵与快乐。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达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同乐。
我们学校的英语嘉年华活动,有幸邀请到了英语沈峰老师来学校,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对她非常崇拜,虽然很遗憾从来没有真正的进入过她的课堂听课,可是我看了很多她的视频,从中学习到很多,特别是英语教学气氛和教学设计,别出心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这些名家,从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改进自己,努力争做一名好教师。
*****************************************************************************
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概述
引言——教学艺术的概念界定
有的学者从教学的科学性出发,为了强调教学规律和教学科学方法的本体地位,认为教学艺术体现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探究和运用能力。如戚建庄等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戚建庄等,1990)
又如崔含鼎、梁仕云认为,“现代教学艺术,是把现代心理学、现代行为科学、现代学习科学和现代美学有机地融人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与学这一系统工程的辩证化合体。”(崔含鼎等,1992)
再如张翔认为,“毫无疑问,教学的合规律性是教学艺术的必要前提,教学的合个性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和源泉。教学艺术是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张翔,1987)
有的学者从教学的创造性出发,为了突出教师教学的能动创造性,把教学艺术看作教师艺术家式的创造劳动。如张武升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认识记忆进行创造的教学活动。(张武升,1993)
又如苏灵扬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创作的对象是生动活泼的人,创作本身不是集中、提炼与典型化,而是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又是艺术家,而且是有更特殊要求的艺术家。”(苏灵扬,1981)
有的学者则从教学的审美性出发,认为教学艺术不属于一般教学论范畴,而是一个关于教学的纯审美范畴或美学范畴,教学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创造活动。美国克莱德·E·柯伦的《教学的美学》和哈里·道的《教学:一种表演艺术》等著述较为集中反映了这种观点。如罗斯基认为,“教学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唐文中,1997)
又如王晋堂认为:“所谓教学艺术,就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套方法。”(陈友松,1985)
再如阎增武认为:“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认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阎增武,1987)
也有学者将教学的科学性、创造性与艺术性合为一体,对教学艺术作出了比较全面并能够广为人们接受的定义。唐文中认为,教学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并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唐文中,1990)
我认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为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素养和行为。
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
具体教学科学是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学艺术是教学科学的升华。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科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普通操作工、能工巧匠与艺术家手中出来的作品的卖价具有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产品的原料本身,而在于凝结在劳动和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含金量的高低与优劣。
一、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1.实践是教学艺术形成的根基
2.立足课堂是教学艺术形成的条件
3.教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85——1995 )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1996——2001)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02——)
4.形成和发展轨迹的特征
遵循常规→发挥优势→优化设计→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1.激情与智慧的演绎(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智慧调动学生;智慧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智慧在教学生成中体现;智慧在对学生的表达错误纠正的策略上体现;智慧在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上体现。)
2.严谨与潇洒的统一(严谨定位教学目标;严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严谨设计教学程序;在捕捉和利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上体现潇洒;在教材的二度加工上体现潇洒;在任务设计上体现潇洒。)
3.实践行为与课程理念的对接(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差异教学;关注学生情感,尊重学生自尊;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策略;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4.语言能力培养与交际能力培养并重(在自由会话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新授知识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操练新知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综合巩固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的核心
1.爱生—— 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
2.敬业—— 一直以敬畏之心对待教学工作
3.科学—— 一贯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4.人文—— 坚持语言教学与语言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坚持语言教学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高度达成。
5.超越—— 永不停步、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
四、如何学习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
1.学习沈峰老师的爱生品质和敬业精神
2.学习沈峰老师的对教材处理的方法
3.学习沈峰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技巧
4.学习沈峰老师的课堂调控艺术
五、学习沈峰小学英语教学艺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艺术并不神秘。
2.教学艺术是可以学习的。
3.学习教学艺术可以从模仿入手,但是不能机械模仿。
4.要坚信:每个教师实际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
记特级教师沈峰
也许是见惯了成功人士的矜持、儒雅、不怒自威得总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派势,我很难把眼前这位随意间带点儿顽皮与稚气的同行和那位在全国赢得众多师生崇拜的小学英语专家联系起来。
认识沈峰是在2002年夏天的一次教材培训会上。尽管曾当过十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对沈峰这个名字却几乎一无所知,倒是她总是笑呵呵的圆脸蛋和风趣幽默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位1985年始执教鞭的女孩在“圈内”颇有些名头——首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第一名获得者、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像所有的成功人士一样,沈峰还有一大堆荣誉称号:“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江苏省教科研“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教科所重点立项课题《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2002年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专家组评委兼点评人。
在其后的几天里,大家常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神侃,我也慢慢地发现,在沈峰那无拘无束的率真中蕴藉着浑厚与大气,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展示着南京人特有的坦诚和洒脱。我心里很希望她能到我工作的苏州工业园区传经,但来自南京市教研室的“老哥”官思渡悄悄告诉我:沈峰承担的指导任务实在多得喘不过气来,估计没戏。然而,当我在玩笑中提出请她来讲学时,沈峰居然立即答应下来。官“老哥”在一边直摇头,“没办法,没办法。这人就这样!没有时间还硬。”我后来才知道,沈峰的热肠古道是出了名的。北京东路小学在南京较偏僻的郊县有好几所姐妹学校,沈峰从未推脱过传经送教的工作,在了解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那儿的教师上示范课。不仅如此,她还将最新的教研动态和教学资料复印好送给教师们。近年来,随着沈峰“送教”的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都与她成了好朋友。在遇到教学中的难题时,他们常常打电话到她家,沈峰有时一接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但她乐此不疲。她说,“教学本来是就是互相帮助与互相促进的,在探讨中大家是一同进步的。”
2002年9月24日,沈峰到无锡参加江苏省小学优质课会课活动。活动结束后,她连夜赶赴苏州。9月25日上午,沈峰在新城花园小学为来自苏
州各地的一百多名小学英语教师上了一节题为YOU MAY CALL
HIM的示范课。课题是根据学校的进度临时安排的,凭着自己过硬的业务素质,沈峰借助普通不过的投影仪和粉笔、黑板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那是我所曾听过的最完美的一节课,具体过程我多少有些模糊了,但她亲切的教态、清新简明的教学风格令人难忘,她的一些活动设计极具生活气息,至今我区仍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仿效。课后,沈峰为大家作了《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讲座。在简单的盒饭后,沈峰坚持立即返宁,她还在挂念着这几天出差拉下的课,还在挂念着自己的学生。她谢绝了学校安排的参观活动,也谢绝了送她回校的专车。
太感谢了!我说。
沈峰在大客车里冲我一挥手,笑道:别谢!我们是朋友嘛。
“She
has a big round face and two small eyes. Her hair is
not long. She's in the classroom now.
Who is she? Guess!(她
有一张大大圆圆的脸,头发不长,眼睛不大,现在她本人就在教室。猜猜看,是谁呢?)”
到底是谁呢?台下数百名听课的教师和上课的学生共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It's me(那是我哟)!”
台下笑倒一片。
这是沈峰到山西省进行示范教学时的一个的场景。她用刚刚教授的词句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也就是这个玩笑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
,课堂气氛变得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校领导在大会上评述道:人常说我们这儿的孩子胆怯、拘谨,沉默寡言,思维不活。看看沈峰老师上的课吧,同样是我们的憨厚、淳朴的农家子弟,学得多么活跃,多么自信,多么快乐!
在沈峰的课堂里享受快乐的又何止是这些山西的孩子呢?那年在连云港的江苏省首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活动中,在气势恢宏的会场里,沈峰微笑着和一群海滨的孩子们在英语的乐园里嬉戏。老师的机智幽默,孩子们的快乐自信,课堂的轻松高效,使得4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们自发起立,掌声、笑声伴着下课的铃声如海潮般涌向讲台。
据北京东路小学的袁浩校长介绍,沈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生活、对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正是如此,她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
业,一丝不苟,往往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她会精心推敲,反复揣摩,直到迸出灵感火花,寻觅出满意的结果。在教学实践后,她能进行反思并通过理论学习寻找再实践的支撑点。她的教学活动充满情趣、童趣和生活气息。她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使众多听课的教师认为听沈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她始终认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做到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和设计,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能力的空间和舞台。
为了避免“哑巴英语”,让学生掌握活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沈峰坚持实验研究、探索前进,确立了“活化教材,建立开放的英语课堂”研究课题。她常常观察孩子们在玩些什么、谈论些什么,在课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陪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由她策划“英语日活动”使得每周二成了全校孩子最盼望的日子,这一天从进校门起就说英语,下午校园英语角的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大大激发了全校孩子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慢慢地,孩子们都变得乐于开口、乐于使用英语了。
有人说,沈峰老师的课堂总是充盈着一阵阵特有的、愉心悦耳的笑声,像小溪里活泼泼的流水,如琴弦上飞出的欢快旋律……那么喜悦自
信,充满生命活力,令人荡气回肠。连孩子们的话语里都透发出一种抑不住的快乐。
去年沈峰执教六年级。在毕业前夕,平时开心惯了的孩子们抹着泪水在黑板上挥笔写下:“Miss
Shen , we love you!”他们说,“是沈老师使我们喜欢上了英语,是沈老师使我们爱上了学习。我们喜欢她这位善解人意的好朋友!”
真正了解沈峰是在其后的两年里。我所听到的故事使我不再仅仅感动于她对教学的专心和对孩子们爱心,而是震惊于她对理想教育执着追求的毅力。
沈峰出生于教育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秉承了长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早在1987年,沈峰就在全省率先进行了3L教材的实验研究工作。作为江苏唯一使用该教材进行实验的小学英语教师,她查阅教学资料,翻译英语教参,自己动手绘制教学投影片与教具。她还独具匠心地创造性地设计了英语录音作业:让学生把学会的课文录在磁带上,她听后,再把需要纠正的发音、发音方法录在作业后面。当时,家长能够辅导孩子学英语的极少,沈老师的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但她的工作量却为此大大地增加了。她执教两个年级,每周上18节课,每天要听200多名学生的录音作业并进行评点、正音,为此,她几乎每天都要在学校加班加点。
讲台上,沈峰的课总是赢得满堂喝彩,多次被推荐参加各级英语优质课竞赛,从区到市到省乃至全国,她一路夺冠,载誉归来。可有很少有人知道她乐呵呵的笑容背后的艰辛。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她的兜里总是装着救心丸,而她却义无反顾地奔走在教育的路上。
1999年春的某一天,沈峰像往常一样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讲课,可上着上着,她觉得自己的气有些喘不上来了,台下的学生也似乎从她苍白的脸上觉察了一丝异样,可她硬是坚持着把课上完了,一到办公室,她就瘫倒在地……经查,她患有严重的“室性早搏”,24小时内她的室性异位搏动竟达到13447次,远远超过常人的100倍左右!医生严厉禁止她加班、熬夜,限令她尽快进行手术。可她笑笑说:等等吧,暑假做手术不耽误工作。可还没到暑假,外出送教的任务又把她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了。她又笑笑说:不碍事,我平时多注意点。于是,遇到天气不好、气压低,身体承受不住时,她便会在上完课后跑到离学校最近的小诊所挂点水。每回去诊所,熟悉她的护士都会说,“挂脚的来了!”原来,每回挂水,她都要求挂在脚上,好腾出手来批卷子、改作业、写材料。诊所就这样成了她的另一个办公室。
“教师,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乐趣所在。我把教育作为我的至爱,作为我一生相伴的好朋友。”沈峰在电话的那头笑着说。
*******************************************************************************************
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的教学艺术
来源:博客,2010-11-28
一、启航——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
沈峰老师出身于教育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秉承了长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着教师素质的培养,坚定自
己当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理想;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她努力挤出时间看书、查资料、翻译教参、写教学随笔、写教育心得、搞学术研究。
二、确定航向——浅尝与实践
(一)关爱在前,英语教学紧跟其后
沈峰老师在她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把“当一名爱学生的好老师”作为自己前进的标尺,她认为她自己首先是个德育工作者,然后才是英语教师。她将每一位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充满爱心地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经常碰到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站在那里的难堪场面,沈老师允许他们说:“Sorry, I don’t
know.”(对不起,我不知道。
但同一个问题每节课只能用一次,因为她不想让这句话成为学生不认真听课的保护伞。这使得学生面对老师时不再压抑、胆怯。这也保持了学生平等话语权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她更是加倍地关心、指点与爱护。课堂上的赏识与课后的无偿辅导,让这些学生重新找到自信,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有一次南京市玄武区进行调研考试,在前一个周末,她带着女儿来到班上为几个学生补课。她面带微笑、充满耐心地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指导、点拨,为他们解答疑难。当夜幕降临,被她辅导的孩子们满意而去时,她才想起女儿,回首望去,满脸泪珠的女儿孤零零的坐在教室的角落,面对女儿
的她充满了愧疚。
(二)精湛的英语教学技术
有了爱学生的情怀还不够,沈老师从走上教师岗位,就孜孜不倦的把所学的教师技能进行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加强、巩固自己的教师技能。通过努力,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
首先,她严谨地定位教学目标。沈老师总是能把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她总能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完成技能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如:
T: Look at me, please. Now, I’m a grandma. I’m ill
and tired. I
want to go home. I need help. How can I go home?
S1: By bus.
T: It’s too late. There is no bus
now.
S2: By taxi.
T: Good idea. But I have no money.
S3: Let’s go on foot.
T: I’m ill and tired now. I can’t walk any
more.
S4: I’ll ride a bike and carry you home,
OK?
T: OK. Thank you. You are a kind boy.
在此过程,沈老师精心创设了一个老奶奶需要他人帮助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by bus, by taxi, on foot, ride a bike and
carry
her”等解决方案。这既紧扣该单元的主题“Let’s go by
bus”,又促进了感情的交流,而且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同时,有机结合了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格。
其次,她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她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通过分析沈老师的7个教学视频,发现沈老师很善于区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时非常到位与巧妙。而沈峰老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情境自然、真实;活动有趣、科学、实用;家庭作业富有挑战、开放性、趣味性。
最后,充满诙谐、激情、智慧的教学行为。在沈峰老师于 2006年5月14日在南京举行的“2006年全国首届小学英语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会”上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5B第二单元中的教学片段课窥见一二:
S1: What food do you like?
T: What food do I like? (诡秘地一笑) Can you
guess?
S1: You like rice.
T: No, I don’t.
S1: Do you like fish?
T:(面向这个学生,摇头)No, I don’t. I don’t like fish.
Can you guess? Look at me. Who
can help him? Have a try.
S2: You like vegetables.
T: No, I don’t. I don’t like vegetables. Please
look at me and guess.
(沈峰老师的身材略显富态。)
S3: I think you like meat.
T: Yes. I like meat very much. And I like
hamburgers. I like ice—cream
and chocolates. So, look(手指自己作夸张、自嘲状,学生大笑。)
沈峰老师的这一充满诙谐、激情、智慧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
三、远航——冲破樊篱,超越平凡
很多教师在经过了一些年月的教学生涯后,难免会出现不良状态:一、职业倦怠,缺乏动力;二、心态失衡,牢骚满腹;三、心情焦虑,无所适从。而沈老师却没有出现这些情况,经过了浅尝与实践的确定航向的阶段,她又努力在“平常”、“平凡”、“平淡”的工作岗位中冲破樊篱,超越平凡,树立了一流的师表形象。最让我佩服的是:早在1987年,沈峰就在江苏省率先进行了3L教材的实验研究工作:她查阅教学资料,翻译英语教参,自己动手绘制教学投影片、制作教具。她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英语录音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文朗读录在磁带上,她听后,再把需要纠正的发音、发音方法录在作业后面。当时,家长能够辅导孩子学英语的极少,沈老师的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但每周要上18节课的她,为了完成检查这个听力作业,她几乎每天都要在学校里面加班加点。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开始冲破了樊篱,开始超越平凡!
天道酬勤,如此勤奋的她连连被推选参加优质课竞赛,从区到市、到省、到全国,一路折桂夺冠,成为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于是,她34岁便跨入了特级教师的行列,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于是,她获得了一大堆荣誉称号: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此外,她还在学术上超越自己,她担任了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总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教科所重点立项课题“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2002年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专家组评委兼点评人。沈峰在平凡中忙碌,在忙碌中超越,在超越中收获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四、驶向彼岸——升华,形成独立的精神世界
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如果只是重复他人的经验、成果,只知道照本宣科,那只能说是教书的机器。要真正成为“特级教师”,要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并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感染青年教师,使更多的教师走进优秀的行列。这便是在教师事业中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升华。经过20多年的教学,她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理念: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学校所有所学新知识都要借助于学生生活中原有的经验,这样才能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的知识。正如上述教学片段中沈老师教“What do
you like?”的句型时,她没有直接告诉学生:I like meat,
ice—cream
and
hamburgers.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这个句型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老师的体态上找到答案。这就是课堂回归生活的很好体现。
(二)让学生参与是教学的核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最基本表现,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有效的。
(三)新课堂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是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个人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沈老师在一次上《牛津小学英语》6A: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时,把著名主持人杨澜及美国总统Bush的计划录下来(录音是模仿的),她让学生先用所学采访他们(即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再一一公布学生的猜测是否准确。这打破了一贯的在课堂上采访同学的做法,而且学生对能与名人面对面“亲密接触”非常感兴趣,学生一下子就在实践情境中把当堂的句型运用得如火纯清。
(四)教师是学生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变更教学行为。教师应是组织者,要给学生创立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生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的积极心理。
沈老师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关爱、鼓励着自己的同行,培养着“新人”。她通过校内带队伍,校外勤送教的形式发挥着自己的模范作用。沈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北小的赵蔚老师、中央路小学的马维颖老师等长期在我的课上跟班听课,在较短的时间内都成长为区英语教学骨干。遇到每一位来北小求教的英语老师,无论有多忙,有多累,无论时间有多晚,有多长,我都会停下手中的一切工作,专注地倾听他们的疑惑,热诚地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帮助;看过我的示范教学、听过我的专题报告的老师常常打电话、寄信、E-mail讨教,我都一
一答复,从不懈怠……
“春雨足,染就一池新绿”,作为一名优秀
的特级教师,她时刻发挥着自己的模范作用,耐心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希望“染就一池新绿”。沈老师的得意弟子林丽,传承了她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在青年教师中亦是佼佼者。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对全市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老师都在“你最想拜谁为师”一栏中填上了沈峰老师的名字。
五、小结:
一个优秀的特级教师,必需要经过接受教育、教学实践、超越自我以及形成独立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是个递进的过程,而特级教师的发展规律也蕴含于此,必须经过了这些历练才能成为优秀的、让人敬仰的特级教师。
******************************************************************************************
介绍江苏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
来源:百度网,2010-1-22
采访前不知道,面对面坐下后才认出坐在我对面接受采访的居然是我中学老师的女儿。一时间我真的很难把二十多年前跟在妈妈后面,和我们一起去郊游的那位顽皮又稚气的小妹妹与眼前这位小学英语教学的名教师联系起来。也许因为是儿时的朋友我和沈峰的交谈极其随意,正是在这随意的神侃中我找到了她成功的答案找到了孩子们爱她的原因。
Miss Shen, we love
you.
沈峰出身于教育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秉承了长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沈老师教过的学生都把她看作自己的“大朋友”,喜欢她,尊敬她,亲近她,爱和她谈心,爱上她的英语课。
沈峰老师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德育工作者,然后才是英语教师;自己首先要爱学生,然后才能让学生爱她所教的这门学科。踏上讲台第一天,她就把“当一名爱学生的好老师”作为自己前进的标尺,将每一个学生都视如掌上明珠,真诚地尊重、由衷地关爱他们,做他们“心心相印”的“大朋友”。
有一次英语课,一位学生说 “I have some
ears.”(我有一些耳朵。)原来,这位学生想说“小耳朵”,结果把small(小的)说成了some(一些),沈峰老师笑眯眯地走上前摸着这位学生的耳朵说:“Some
ears?How many﹖”(哦,你有一些耳朵?几个呢?)这个孩子恍然大悟,扮了个鬼脸,自己把口误改了过来,轻松地坐了下来。
沈峰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是百倍地关心、百倍地爱护。她在课上赏识,在课后无偿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去年南京市玄武区调研考试前的一个周末,她带着女儿来到班上为几个学生补课。她面带微笑地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指导、点拨,一遍又一遍为他们解答疑难。时间过得很快,夜幕降临了,孩子们满意而去,而她这才想起自己的女儿,回首望去,教室的角落里,女儿孤零零地坐着,挂满脸颊的泪珠分明诉说着委屈和不满。可不是吗,别的孩子可以得到妈妈的精心辅导,而留给女儿的永远是充满疲惫的那一句:“自己思考,妈妈忙着呢!”是啊!爱的天平倾斜了,沈峰心中装着的永远首先是学生。她的学生经常在英语考试中高居第一,而自己的女儿呢,英语考试中连班级的第一也从来没有拿过——每念及此,她总觉得心里特别地对不起女儿。
最深的爱结出最甜美的果子。学生们谈起沈老师,同样也充满了爱。他们说喜欢她的人,她是老师,更是朋友;他们说向往她的课堂,新颖的教法,快乐的氛围,和她在一起,总是那么轻松、愉悦,令人难忘。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去年沈峰执教六年级。在毕业前夕,平时开心惯了的孩子们抹着泪水在黑板上挥笔写下:“Miss Shen we love
you.”他们说:“是沈老师使我们喜欢上了英语,是沈老师使我们爱上了学习。我们喜欢她这位善解人意的好朋友!”
It is me.
“She has a big round face and
two small eyes.Her hair is not long.She's in the classroom now.Who
is she? Guess.”(她有一张大大圆圆的脸,头发不长,眼睛不大,现在她本人就在教室。猜猜看,是谁呢?)
到底是谁呢?台下数百名听课的教师和上课的学生共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It's me (那是我哟)”
台下笑倒一片。
这是沈峰在山西省进行示范教学时的一个场景。她用刚刚教授的词句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个玩笑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沈峰的课堂里享受快乐的又何止是这些山西的孩子呢?那年在连云港举行的江苏省首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活动中,沈峰微笑着和一群海滨的孩子们在英语的乐园里嬉戏。老师的机智幽默,孩子们的快乐自信,课堂的轻松高效,使得4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们自发起立,掌声、笑声伴着下课的***如海潮般涌向
讲台。
早在1987年,沈峰就在全省率先进行了3L教材的实验研究工作。作为江苏省唯一使用该教材进行实验的小学英语教师,她查阅教学资料,翻译英语教参,自己动手绘制教学投影片、制作教具。她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英语录音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课文朗读录在磁带上,她听后,再把需要纠正的发音、发音方法录在作业后面。当时,家长能够辅导孩子学英语的极少,沈老师的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但她的工作量却为此大大地增加了。她执教两个年级,每周上18节课,还要听那么多学生的录音作业并进行评点、正音,为此,她几乎每天都要在学校里面加班加点。
据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袁浩介绍,沈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生活、对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正是如此,她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她往往精心推敲,反复揣摩,直到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寻觅出满意的结果。在教学实践后,她能进行反思并通过理论学习寻找再实践的支撑点。她的教学活动充满情趣、童趣和生活气息。她能将课本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她始终认为,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做到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和设计,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能力的空间和舞台。为了避免“哑巴英语”,让学生掌握活的、有生命力的语言,沈峰坚持实验研究、探索前进,确立了“活化教材,建立开放的英语课堂”研究课题。她常常观察孩子们在玩些什么、谈论些什么,在课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陪他们做游戏,让他们在玩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由她策划的“英语日活动”,使
得每周二成了全校孩子最盼望的日子,这一天从进校门起就说英语,下午校园英语角的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慢慢地,孩子们都变得乐于开口、乐于使用英语了。
有人说,沈峰老师的课堂总是充盈着一阵阵特有的、愉心悦耳的笑声,像小溪里潺潺的流水,如琴弦上飞出的欢快旋律……那么喜悦自信,充满生命活力,连孩子们的话语里都透发出一种抑制不住的快乐。
天道酬勤。对如此执着而勤奋的人,生命之路能不洒满阳光,生活能不把成功的笑容奉上?于是,沈峰连连被推选参加优质课竞赛,从区到市、到省、到全国,一路折桂夺冠,成为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第一名获得者;于是,她34岁便跨入了特级教师的行列,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于是,她获得了一大堆荣誉称号: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
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多彩教育网,2008-7-9,作者: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沈峰
http://www.dcjyw.com/mingshi/view_695.html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课题A
telephone call
以后,就引发激疑: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在电话里谈了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思维很活跃;我又因势利导:听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你能学会用英语打电话吗?又如,教“购物”这一话题时,我一上来就出示了一张Shopping
List(购物单),布置学生学会用英语完成“购物”的任务……通过任务设疑,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二、插图求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can you see? How many? Where are
they?
Whose…等。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三、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对话的多种结果(即续说课文),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第三册第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是:Go
and get him
please.即高老师让林涛去办公室找李磊。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疑问:林涛和李磊会说些什么?他们一起回教室时,高老师又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续编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变序释疑,训练学生的跳跃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对话顺序逐句教学,费时较多,且不易突出重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打破对话的顺序、框架,把话题中的重点部分提前,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如教第三册第13课时,可先提问:Who
can you see in the photo?通过这样设疑,帮助学生抓住对话的中心话题,去枝留干,变序学习。再如第四册的A
Letter
一课,内容繁杂,生词较多。我设计了一张“方明”的个人资料卡,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填写卡中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班级、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等栏目,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变序阅读这封长信,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五、扩展激疑,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第三册教材中有这样一组对话:A:I
like…(我喜欢……)B:Me too.(我也是。)在教学中,我故意对一位男生说:I like
skirts.(我喜欢裙子。)使其无法按课文套路说出Me too.激发学生根据对话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不同于课文的新的回答方式:I
don’t like…等等。又如在和学生进行“问路”对话时,按课文内容,当学生给我指去电影院的路时会问:Do you know
Zhongshan Park?(你认识钟山公园吗?)我该回答:Yes.学生会告诉我:The cinema is beside the
park.(电影院就在公园旁边。)在实际对话时,当学生问我时,我却打破课文的框架,回答:No.使学生无法按原有思路完成这一对话,情急之下,他们说出了许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Sorry,
I can’t help you.(对不起,我没法帮你了。)You can go and ask the policeman.
(你去问警察吧!)Follow me.(跟我来。)
Taxi!(出租车!)等等。有时,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应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