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攀枝花本土作家张清——有文学相伴的日子

(2014-03-17 09:41:34)
标签:

新华文轩

攀枝花

张清

文化

http://s6/mw690/002mhbi5ty6Hn9ubqyp65&690

2007年,我27岁生日的那个下午,我看到了肖洛霍夫笔下那一轮黑色的太阳,在医生面无表情地告知我母亲得癌症的那一刻。

生活有时比小说更戏剧。儿子、生日、母亲、癌症……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出窒息的复杂心绪,绝不是儿时作文中“打翻了五味瓶”能够简单表达的。

那个下午,攀枝花热辣的太阳无法带给我温暖。我亲手在心里锁上了一扇厚重的门,它令光明的力量离我远去。我躲在门内蔓藤纠结的世界里,悲伤的情绪无法得到纾缓,旁人的安慰像是隔着千山万水显得苍白无力。在那个不愿看不愿听的世界里,满满的都是医生冰冷的声音,扩散开去。

晚上,我坐在泛白的电脑屏幕前,缓缓敲下冰心老人的诗句——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我与母亲相处的一个个片段,像电影画面一般,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地播放。我忍不住用文字去捕捉那些片段,在泛黄的光影里,母亲牵着我慢慢地走,她的手柔软温暖,身后一长一短两个影子被阳光拖得老长。那条路上的我永远不会长大,母亲也永远不会老去。

我写着写着,忽然痛彻心扉,眼泪剧烈,却发不出丝毫声响。泪光朦胧中,我看到放大了的文字,它们在倾听,在诉说……然后,就有了散文《载着母爱去远航》。她是诞生于不幸中的幸运孩子。她在成千上万的同伴中,被时任《攀枝花文学》责任编辑的普光泉老师所发现并青睐,让她得以亮相于2009年第5期的《攀枝花文学》“视野”栏目,让她有机会以真实的面貌被更多的人阅读和喜爱。

“《载着母亲去远航》涉及‘爱,生命,温暖’这些人类永恒的主题。整个写作只是一些散漫而细腻的文字,没有技巧,却感情真挚。我们可以从中感受文章所带来的温暖,并且得到心灵的宽慰与救赎。由此,我们把2009年度《攀枝花文学》杂志散文奖颁发给本文作者张清先生。”

当时任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主席刘成东先生念出这段颁奖词,并将荣誉证书递给我的时候,母亲已在成都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这是后话。我意识到,这或许是老天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不只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侥幸获奖,更珍贵的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亲情是不能被忽视的,让我明白了“陪伴就是爱”,让我倍加珍惜和父母亲人相处的每个日日夜夜。

当我再次翻看那晚留下的文字,突然想起欧﹒亨利说:这世上最棒的是文字,以及它们结交朋友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对,这些文字就是一个呼唤一个而来,没有生拉硬拽,没有缜密构思,没有高超技巧,他们就这样呼朋引伴而来。直到今天,我都很感谢这些文字,感谢他们代替我,勇敢地站在寂寥的白色空间里,一个挨着一个。

读着自己过去青涩的文字,我更加明白,当我如搁浅的鱼一般无能为力、痛苦挣扎时,是文学排遣了我的绝望,为我的痛苦开辟了流淌的出口。珍惜是何等的美德,而相见又是何等的幸事。一切事物,包括相遇,都有最好的时机,真诚感恩与《攀枝花文学》的美丽邂逅,感恩《攀枝花文学》新老编辑用温暖的心真诚对待如我一般文学爱好者的稿件,感恩写作和成长之路上给予我无私鼓励与帮助的良师益友,感恩用心阅读我的文字的读者,谢谢你们帮助我在荒凉中摸索着走上了一条繁华的路。于我而言,这是一条朝圣之路,我已成为文学虔诚的信徒。

我对《攀枝花文学》心怀感激,是她帮助我不经意间轻轻拔掉了心里的闩,让和煦的日光洒进来,让真诚的文友走进来。于是,我有幸认识了身边那些用心写作的朋友。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吵闹的时代,他们因为热爱文学而散发独特的气息,让我着迷;他们因为洞悉这个世界所以充满力量,令我敬仰。他们中,有的人读书废寝忘食,有的人写作笔耕不辍,有的人为了文学放弃仕途,甘于清贫与寂寞,是他们共同坚守着文学这块诗意纯粹的净土。他们是我的榜样,催促我洗去浮躁,教会我于热闹处谛听安静,在忙碌中得以休憩。每每翻看新一期的《攀枝花文学》杂志,行走于书的墨香与纸的质感中,我总会习惯性地先扫描一遍作者的姓名,这些名字,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因为大家尺码相同,有着精神上的血缘关系,他们都让我感受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温暖。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在这个崇拜速度的现代世界,我总是用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的这段台词来警醒自己。喜爱文学日久,阅读便进入我的身体,成为我的生活状态,如同每日都需要饮下的一杯清水,为的是维持日常生存。每一本书,都是白纸黑字的灵魂的呈现,会渐渐进入血肉之躯。没有阅读,我的内心会感到强烈的干涸与不安。正如孟德斯鸠说,阅读驱散了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人生因此而有意义。当我在生活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抑郁苦闷时,阅读像直升机上抛下的一根救命绳索,当我牢牢抓住它,拼命往上爬的时候,我才得以脱离泥沙俱下的混乱漩涡,只听见耳畔呼呼的风哨和哗哗的水声。阅读让我清醒,似在生命的阴雨天里投进的一缕阳光,让我不至于因短暂的困难而痛苦不堪,也不会因一时的幸运而忘乎所以。

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约上三五文友,一本书、一个午后、一杯清茶。“我什么东西都可以用盗版的,但我一定不能允许自己买盗版书。”在一次与文友的清谈中,我强调这是我的底线。每当我捧着一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是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固执与坚守,才拼命换来的。一本好书,饱含了作者一辈子的经验和智慧,而我只需要花上几十元钱,几个小时就能吸收,试问,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便宜的事情呢?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或耳热心跳,或神游四方,或醍醐灌顶,或掩卷沉思……阅读中的那份快乐,是不读书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倘若读到大家之作,竟会恍惚觉得自己也成了有学问的人。

郭珊在一篇文章里说:“好好写下去吧,不负此生,不负己心。别忘了那些倒下的树,白纸黑字,是它们的命换来的。”这让我对写作心怀敬畏。因为《载着母爱去远航》得到的肯定,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向。很多读者告诉我,这篇文章有让他们流泪的力量。为什么从前费尽心思写的那些华丽的辞藻不能打动读者,反而是质朴简单、饱含情感的文字更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我想,一篇文章有再好的技巧,如果没有情感,都不会是一篇好文章。所以,我希望自己接下来的文字不能是无关痛痒的,一定要饱含温度、要有感而发,不谄媚,不取巧,尽己所能地打动和宽慰每一个读到我文章的人。为此,我会一直不懈努力。

“阅读,点亮心灯;写作,传递光亮。亲爱的孩子,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阅读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书,像森林一样幽奇,像星空一样灵动,像你一样活泼可爱——他是有着血肉丰满的美丽生命的。书用最简单的材料——文字,构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美丽城堡,在这里,你能穿越时空,去到过去和未来,遇见人,发生事,欣赏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在于,你会走上两条风景截然相反的路,一条繁花似锦,五彩斑斓,一条杂草丛生,黑白静默。事实上,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果没去过也就罢了,可当你去过后,就再也放不下。文学就是这样,它可以把我们从生活狭隘的地方带到无垠广阔的空间,你哪里会舍得离开?”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和一双双饱含水分的注视,我总会这样坚定地告诉他们:“孩子,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仿佛一束束光、一盏盏灯,会一直照亮你童年的天空。只要怀揣文学梦想努力成长,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

是的,有文学相伴的日子,就会单纯而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