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砥砺前行,不负青春不负己(学习心得)

(2018-05-29 21:22:21)
标签:

教育

砥砺前行不负青春不负己

——第三期语文新教师工作坊培训心得

      沐浴着春风,翘首以盼,我们又齐聚在602教师,一起学习、一起前进。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本学期我们培训的主题是修炼教师基本功。修炼内功、提高教师技能,时刻警醒着我们要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与体会,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教师因读书而有底气。每学期开始,黄老师都会向我们推荐不同的书籍。有把握着教育科学前沿的《智能的结构》;有生动有趣的《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更有与学科教学息息相关的《文体教学大观》。语文教师如何上大气的课?源于老师的视野,源于老师的知识。语文教师要读专业的书,更要读杂书,多读读学生爱读的书。不断读书,给我们的教师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记得邹建成老师给我分享的讲座《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悠悠,书声朗朗,这位语文教育者的厚重人生在我们面前展开,我惊叹于他的勇敢、他的坚持。从教几十年,他初心不改,他说:“语文是离不开阅读的。”,他说:“语文是离不开职业的热爱的。” 是啊,班主任工作可能让我们时时处于繁忙琐细中,但我们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还应该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应当坚持阅读,坚持对职业的热爱,用“书香”致前程、致远方。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就是这样一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厚重、洒脱。字正腔圆、气势非凡的范读,是文化浸润的力量;句句经典,彰显的是邹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小见大,以一文带一章,以一章带一人,以一人带一书,是邹老师润物细无声式的荐读之法。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在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教师除了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丰盈外,更要有深厚的教育情怀,爱的教育是最高级的。记得刘校长给我们分享的名师成长心得,她把这次分享的标题定为《回到时光的源头》。刘校长一路走过来的道路就像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情诗,这首情诗是写给孩子们的。刘校长用自己精心写下的诗作和拍下的图片,诠释了一位师者的伟大情怀,她告诉我们要全心全意去爱每一个孩子,只有拥有灿烂的阳光,生命才会流光溢彩。是啊,试想如果对孩子没有足够的爱,对教育没有足够的热情,又怎能在年年岁岁、无限繁琐的工作中坚守呢?刘校长在用袁枚先生的一首《苔》告诉我们,苔花虽然如米小,但是浑身焕发着生命活力,他们的生命力比任何娇艳的花朵都要坚强,感受着这样鲜活的生命力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的生活增添阳光呢?我们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孩子,让我们内心的阳光去浇灌微小的花朵,总有一天,它也会如牡丹一般夺目。刘校长的分享像一首隽永的诗歌,溢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她对教育真挚的热爱,她散发的温度与人格魅力的光芒,深刻的感染着我。童老师感慨: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很多对教育深怀热爱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师,他们已把教育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课堂不仅在传递知识,更是在传递爱、传递思辨的艺术、传递生活的智慧,而这也是我不断奋斗的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它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贡献自我,砥砺前行,不负青春不负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