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者刀哥
行者刀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51
  • 关注人气:2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画面的特点

(2013-02-17 15:43:39)
标签:

传媒编导

传媒艺考

邹城编导

刀哥

邹城文管

教育

分类: 影视同路人

 

.电视画面的小型化

电视画面就其外形而言,表面上看来电视画面的尺寸是可以变化的,从最初的几英寸变为现在几十英寸,但是电视的画面不可能无限制的变大,由于观赏条件的限制,电视屏幕不可能也不会变的像电影屏幕那么大。即使有了电影屏幕那么大也不会深入到家庭,而只能像电影一样让少数观众去欣赏。所以小屏幕是电视区别于电影的最大特点,人们有时把电视称作小电影。

基于电视画面小型化的特点,有人甚至断言说电视画面就应该多拍一些近景、特写画面,而尽量少拍摄或不拍远景画面,有人把电视称为特写的艺术。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绝对化,是从画面小的特点来提出的。实际上,电视画面小并不排斥远景和全景的运用,只是不能太多了。电视画面小是个弱点,人物多了观众就看不清面孔,有些气氛镜头也不如电影出效果。所以,我们在创作时应该尽量考虑电视画面小的特点,场面里主体人物尽量不要太多。

.电视画面的家庭化

如今电视越来越成为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电视是大众传媒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传媒工具。它不像报纸那样只是视觉媒介,而且需要观看者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不像广播那样是单纯的听觉艺术。电视是一个视听结合的、能方便不同类型人观赏的大众传媒工具。家庭化是电视与电影相比较的另外一个特点。由于电视的家庭化特点,观看电视就不像观赏电影那样具有针对性,看电视时大家可以同时办一些所谓性的家庭琐事,例如可能在打毛衣、洗衣服、也可能在聊天之类的。而电影就不是这样了,通常人们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欣赏这部作品,看完后对其进行好坏评价,大家也都会花钱买了票去坐在黑屋子里(电影院)聚精会神地欣赏这部所谓精彩的电影,等人们欣赏完后也恰恰就是这部影片得出结论的时候,所以说观赏电视就不像电影那样具有针对性,也可以说有时是没有目的性,只是一个生活的调味品或娱乐工具。这样电视导演和摄像在创作中就应该遵循电视的家庭化这一特点,在画面内容上,尽量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在节奏的把握和时空关系的处理上也应该不像电影那样复杂和多变,使观众在没有特别集中注意力或休闲时就能了解电视所传递出的信息。

.电视画面的层次不如电影丰富

从摄像造型的技术角度来讲,电视画面的层次不如电影丰富,尤其是景物的暗部和亮部层次上这一特点就明显了。虽然是个技术问题,但和画面的艺术表现效果却有密切联系。电视画面层次不丰富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较小还不能和电影摄影机(感光材料)相比较。所谓动态范围是指摄像机按比例传送和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本领。和电影胶片的宽容度是一个相同的概念。电视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一般在1:28-1:32之间,而现代的彩色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在1:128左右或者更高。

电视画面影调层次不如电影丰富的另一原因是和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有很大关系。电影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和电视摄像机的动态曲线都有直线部分,除了有直线部分外,更大的区别在于曲线的趾部和肩部。电影胶片的肩部和趾部虽然没能按正比关系记录景物的亮度,但随着景物亮度的增加,底片的密度还是有所增加的。而电视摄像机的动态曲线,肩部是“1”电平,趾部是“0”电平,随着景物亮度的增加,CCD上景物的密度(电平)没有一点增加,是一条直线,就是说在景物的暗部和亮部如果曝光分别在趾部和肩部的话,随着曝光量的增加,景物在CCD上的密度(电平)没有变化,没有层次体现出来。

电视画面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具体拍摄时,选择景物时尽量不要选择亮度间隔范围大的景物,在用光上,尽量缩小光比。在拍摄夜景时,尽量在画面中选择一个高光点,避免画面的整体平淡、发灰。电视画面的这一特点,制约了对空间的表达,对空间深度的表达上还是远远不如电影胶片的。

.电视画面可以和现实时空同步

电视画面可以做到与现实时空同步,这是电影画面做不到的。现场直播,使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现场事件,通过电视的传播技术手段传播到国内外各个角落。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现在都要进行现场直播,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机看到正在发生和发展事件的全部进程。观众观看实况,要比看录像亲切得多。比如观看奥运会的现场直播,就在身临其境的感觉。

电视画面和现实时间同步大大增强了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同时给摄像带来很大方便:摄录时,当场看可以看到画面的效果。摄影师个人独揽取景构图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演员表演、取景构图、光线、景物都可以在现场看效果,发现问题马上纠正,节省了时间。但有些导演在摄录电视剧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性,过多地干预摄像创作人员工作使其无所适从,导演成了导摄像。这种现象,在电影的拍摄现场是见不到的。影视是综合艺术,导演应发挥其中心作用善于发挥各创作部门的主动性。

但是,也正是由于电视画面具备上述一些特点,使得现在的一些创作人员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电视画面的拍摄中不注意细节而普遍粗糙,光线常常是打的满堂亮而不营造画面的气氛,电视节目不注重画面的运用而多用对话和解说词等等。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电视区别于其它门类艺术的特点,取长补短,为观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