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18:00时,窗外散落的残黄,飘零的萎绿,俨然一幅寒秋特有的肃杀之象。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验楼303教室里,人声鼎沸,虚席难觅,一派斗志昂扬的景象。由我校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柳成刚副教授带来的名为《经典的学习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学术讲座在此举行。
柳成刚老师为基础医学院院长姜德友教授的得意门生。其天资聪颖,屡获殊荣,精研典籍,融会贯通。在学术上,晓夜攻习,一日万机,敏而好学,见贤思齐;于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苦心孤诣。实为青年俊杰中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http://s4/mw690/80bf469ftx6DrZLHGvN93&690
柳师以经中之经的《周易》作为契入经典学习的密钥。《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也称“易经”。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柳师结合后天八卦方位图、洛书与太极图,详细讲解中医五行阴阳理论与周易之间的关系。太极图用数字来表达,即为“洛书”。“洛书”是数字化的太极图。
http://s3/mw690/80bf469ftx6DrZFhIKm92&690
柳师指出,现行教材将五行的解释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五行学说,即为关于五种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说。五行产生的机理为:在远古春天入夜之后,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二十八宿的苍龙七宿出现在东方天空。随后斗柄逐渐南指,苍龙七宿行进到南天,时序进入夏季。一年分为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木火土金水五大自然气息。在临床应用方面,柳师将《周易》的思想融入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的鉴别诊断选药之中,构思精巧,独树一帜。柳师又以单味川贝、杏仁,阐述自己临床与众不同的用药思想,每获奇效。
http://s11/mw690/80bf469ftx6DrZH4X585a&690
在不经意间,两小时讲座落下帷幕。众学子流连忘返,翘首企盼柳成刚老师再次座客伯仲学术沙龙。讲座虽已结束,但柳老师所传研习经典的执着精神,将鼓舞所有立志光大中医的有为青年努力拼搏,发奋图强。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精彩讲座的到来!
通讯:白鸿源
摄影:徐虹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