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一两周指数可能还会震荡反复

(2016-11-05 20:13:47)
标签:

大盘趋势分析

股市周评

分类: 大势趋势分析

 、本周主要观点:

近两周反复说过3140点作为一个重大阻力位,除非是大牛市来临,否则是不可能一次性就有效突破的,二三次反复冲击都是常有的事情。上周的3137属于第一次冲关失败,而本周最高点则达到了3141点,瞬间突破了3140点,但从量价关系及市场热点的表现看,估计依然不算有效突破,后市很可能还会存在一、二次关前回撤的洗盘动作。

1、 从日线图上看,本周上证指数周四触及3140点时成交量2658亿,大于前高3137点的2504亿,量价关系还算理想,但是周五触及3141点时却缩量了,而且即便本周四的2658亿也小于8月份冲击3140点时的3280亿。因此从整体的量价配合看,也许有效向上突破的时机依然不成熟,未来两周依然存在冲高回落或者关前回撤可能性。

另外就是看市场热点,最近市场最明显的热点无疑在几块——以来伊份、恒康家居等为代表的新股板块,以煌上煌为代表的高送转填权板块,以廊坊发展、四川双马、泸天化等为代表的股权转让板块,以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为代表的建筑类PPP蓝筹股。但是从周五看,除了中字头板块似乎还没完全炒作到头外,其他三大板块主力参与资金分歧明显加大,下周短线震荡或者调整的概率很大,这样的话,除非下周市场再出现新的明确群体性龙头领涨板块,否则指数有效向上突破的契机显然并不成熟。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好指数会在5月线(或者60天线)和3140区间反复震荡的心理准备。

 另外一个提示未来两周内可能会出现震荡反复的信号就是指标背离,本周冲击3141点时KDRSIMACD等指标全部低于3137点数值,呈现出顶背离状态,当然由于2658亿的成交量盖过了2504亿前量,所以暂时用量能化解了指标背离,但是要彻底瓦解背离,下周就必须持续维持2500亿左右的量能,但这是一个未知因素,所以一旦量能不济的话,指标背离就会诱发或者导致指数震荡或调整。而周五的盘面已经有点显示热点散乱和龙头股集体调整迹象了,那么主要看点在于补涨板块或者有否新热点涌现来扛住外盘的持续调整(美国大选效应是诱发因素之一)和热点消退效应了。

未来一两周指数可能还会震荡反复

2、 目前上证指数下档最集中的支撑位在3060点附近,因为截止本周五30天线在3065点,60天线3063点,10周线3064点,5月线3059点。所以如果未来两周市场遇到风吹草动出现意外急跌的话,这些均线位置就会构成较强烈的短中期支撑带。另外目前年线已经逐渐下行到3075点(每天下降一点),而60天线上行到了3063点(每天上升2点),按照这个趋势的话,下周末前后,60天线就可能上穿年线形成金叉,剩下来的牛市启动条件就是等待120天线何时跟上上穿年线了(目前120天线还在2995点,每天12点速度上移)。

3、 由于周线和月线走势图和技术指标尚无明显问题,因此提示2638以来的中期上升趋势尚未有任何改变迹象。有人说2638以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5浪,本周已经进入末升浪,接下来又要大调整了。波浪这个东西千人有千种数法,如果2638-3097只是第一浪,3097-2780为第二浪,2780-3140是三浪13140-2969是三浪2呢?这样数下去不是上升空间还大得很吗?现在争论这个暂无必要,因为今年来市场太谨慎了,这不是大头部特征。比起疯狂的房价来,上证指数根本就是如履薄冰般一步步挪上来的,这种背景下主力是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或者大幅减仓的,年初从3684-2638损失惨重,年末连3684-2638的累计跌幅1046点一半位置(3161点)都还没收复呢,你让大资金如何结账?所以只要没有特别大的利空或者原因,年末继续减亏或者吃饭行情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二、综合结论:

本周上半周走势还算正常,但下半周冲击3140时尽管量能有效放大了,但热点也有散乱迹象(本周四来伊份、四川双马、煌上煌等领涨股已经率先冲高回落了),周五中字头板块也出现了大震荡,除非这些龙头股下周再度满血复活,否则冲关合力有点问题(创业板里还有乐视网、温氏股份这类拖累大盘的做空力量)。再加上日线周线指标有背离,因此下周的量价关系和市场热点状况值得重点关注,如果都表现不济的话,可能再度大幅震荡或者回落调整,当然上面分析过3060附近(5月均线)是正常的技术调整的极限位置了(这个重要防线如果也守不住的话,就容易诱发周线级别调整了),震荡完上证指数年末前仍有向上突破冲击3250-3350一带的可能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