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要不破5周均线市场仍无大碍

(2016-08-28 11:05:05)
标签:

大盘趋势分析

股市周评

分类: 大势趋势分析

      、本周主要观点:

1、上周的主要观点是:下周只要上证指数还能持续收在3097之上就属于有效向上突破,指数也就还会再创新高(目前维持3250-3350区间是首要攻击目标的原有观点)。下周一的走势可能会对全周影响较大,一是分时结构的临近变盘点,二是周一效应往往能直接反应市场的一周强弱。由于上海市场本周一量能释放有效,因此下周对量能要求可以不高,只要维持在2500亿左右或以上就可以视为攻击量。

上周末重点说了三个变量,一是周一的走势对全周影响较大,二是若能继续持续收在3097点之上就属于有效向上突破。三是量能维持在2500左右才是攻击量。而本周的下跌正是上述三个变量的体现,一是周一指数低开低走跌破3097点,提示了全周的走势就是调整格局,二是全周量能都没一天超过2500亿,多头也就无力组织有效的向上攻击。但总体上看,指数仍在正常的技术修正范围内,没有改变中短期的上升格局。

2、下周继续关注20天线和5周线的支撑力度,不破支撑则市场随时可能重新上涨。跌破则会向下考验2999点和60天线支撑。中线方面依然维持原先观点,只要上证指数后市没有效跌破5月线(2966点)和半年线(下周上行到2960上方)则中期上升趋势依然延续。

 只要不破5周均线市场仍无大碍


①从上证指数日线图上看,本来只是一个正常的旗形整理(上证60分钟图特别清晰),但本周四的意外跳空下跌(无良媒体唯恐市场不乱胡乱发布的6000亿万能险将撤离股市消息引发恐慌性抛售)一度破坏了旗形通道(小时图上出现了短暂的三小时向下破位下轨线),但周四最后一小时的止跌回升使得指数又重新回到了旗形通道之中。由于指数不可能永远维持在该旗形通道之中,下周应该会有一个方向性的选择(向下突破则有失守20天线和5周线的危险,向上突破则需要放量支持)。

另外,本周四的最低点3041点正好触及20天线,而周五20天线已经上移到3046点,下周估计在3050点上方,而五周均线本周在3037点,下周将上移至3055点。由于目前周线图上5(下周一3055点)、10(下周一3023点)、20(下周一2956点)、30(下周一2940点)周线呈现多头排列,KDRSIMACD等辅助指标也没发生死叉,很显然3140以来的调整目前还只是日线级别的短线调整,尚未诱发周线级别的短期调整。只要下周指数依然能够守住5天线,或者周线5周和10周均线不出现死亡交叉,就无需担心大盘趋势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②月线级别上,目前5月线在2966点,10月线在3024点,指数已经突破10月线,10月线将成为下档较强支撑,而一旦5月线上穿10月线时,就是大级别反弹行情确立或者进入小牛市的信号了。而下周还有三个交易日就结束8月份的交易了,而按照本周五的收盘指数位置3070点测算,9月份5月线有望上移到2992点附近,10月线将下移到2986点附近,也就是说,只要下周前三天上证指数不出现离谱的破位大跌,下周四9.15月线就将上穿10月线形成黄金交叉,不仅5月线将给指数形成3000点附近的强力支撑,而且月线级别的上升行情也将确立(20148月份5月线上穿10月线所形成的超级牛市行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所以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实质性对后市行情持有悲观预测的充分理由!

③综合来看,下周60天线在2992点之上,120天线在2961点之上,20周线在2956点,5月线在9月份将上移至2990点附近,也就是说2960-3000点之间是强力支撑带和多头大本营。只要未来一二周内不出现离奇的大跌把半年线给有效跌破了,那么9月份就可能进入月线级别的主升浪(因为5月线将上穿10月线,虽然这个不是大行情启动的100%确定信号,但历史上每一次大行情都是从5月线和10月线实现金叉产生的)。

二、综合结论:

下周只要上证指数还能持续收在20天线(或5周均线)之上就依然随时有结束调整上攻可能,如果跌破20天线或5周线那么就会进一步考验2990-3000点附近的支撑作用。从中期趋势看,一旦9月份实现5月线上穿10月线,只要不跌破5月均线,中期上升趋势就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而且行情可能会进入加速主升浪阶段。因此只要把中线止损点设置在5月均线或者120天均线附近即可,之前都可以持股观望或待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下周一总规模高达152亿的中证上海国企ETF将正式上市交易和进入开放赎回期,这对上海本地股板块表现下周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