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置于死地方能后生,2437破比不破可能性更大

(2011-09-03 20:31:49)
标签:

股市周评

股票

   本周市场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周五跌破了2437—2636所形成的收敛三角形下边线,而是再度地量频现(上周上海股市的地量是655亿,本周三到五新地量分别是622亿、599亿和560亿)。

   上周已经提到过本周和下周可能决定突破方向,而本周的地量频现也是变盘先兆,而向下突破三角形则可能意味着2437—2636只是3067下跌以来的中途整理,后市还存在着最后一跌破新低的可能。

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在于技术分析注重量比价先行,在中期上升市况中阶段性地量就是调整结束标志(卖盘惜售),但在中期下跌市况中阶段性地量则是后面指数还会创新低的信号(虽然地量意味着买盘惜售,但同样意味着买盘谨慎和犹豫,否则只要买盘踊跃市场必涨)。这就是上升趋势中地量地价和下跌趋势中先见地量后见地价的重大区别。再则三角形整理往往出现在B浪反弹或者第四浪中,其通常不会改变之前已经形成的中期趋势,目前在2437—2636形成收敛三角形,其本身就似乎预示着从3067开始的中期调整,距离结束至少还缺少最后一跌。

上面是纯技术理论分析,下面再看市场面情况是否印证上述观点。对于本周的地量究竟是惜售还是买气乏力,我认为几个市场信息可以揭示:第一个信号是国债回购市场。91天回购(三个月回购)是个成交异常清淡的市场,因为很少有资金拆借方会去通过91天回购拆借长期资金。去年6月份之后,长达4半年时间91天回购没有成交过,今年也就2.24、2.25、3.11、6.16、7.8和7.11成交过6天,而且最大资金量才1800万,利息也不高,普遍低于5%。但是本周却出现了罕见成交,从本周二开始连续4天91天回购出现了大额交易,利率都在5%左右,资金需求量也非常高,星期二达到1.66亿,之后三天也都在8000万到1.2亿之间。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有资金需求方开始进入回购市场以5%的利息来借入三个月资金使用。同样的本周28天回购也非常活跃,利率也保持在4.5%左右。

    第二个信号是可转换债券市场本周集体大跌。可转换债券因为进可攻(牛市里可转换成股票)退可守(熊市里可持有债券确保本金安全)向来是机构资金(保险资金、券商、基金等)的配置最爱,通常情况下都不会跌破面值,只有在大熊市里才会大批跌破面值。而本周上海市场的可转换债券却普遍出现了暴跌,歌华有线、国投电力、中石化、川投能源、中海发展、中国银行的可转债全部跌破面值,其中领跌的中石化(因为再度提出发行可转债计划导致整个转债市场纷纷抛售)收盘只有91.04元,周五新上市的国电转债也当天跌破面值。这说明了对新股和债券市场大扩容的资金压力已经扩散到转债市场。短期内市场资金供给形势难容乐观。

    第三个信号是新股再度提速,8月份市场还在庆幸新股发行节奏放慢了,没想到指数才从2437反弹到2636,新股扩容立马再度提速,不仅下周连续5天有8个小盘新股发行,之后还有长城汽车、中国水利等大盘股嗷嗷待哺。除了新股发行抽资压力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其上市后不断乘数的大小非解禁市值,去年所谓的1万亿IPO融资仅仅只是流通股,而通常新股发行时流通股只占25%左右的份额,还有75%的份额就是日后的大小非,也就是说发行1万亿至少等于4万亿的全流通压力(更不要说发行流通股份额比例极小的超级大盘股了)。

    对于保证金缴纳准备金我就不评述了,但周末证监会表示中国401K计划在短期内无望推出下周可能又是一个上周抢盘预期利多落空的案例。

    因此我个人还是坚持认为这里的地量频现不是单纯的抛压减轻、市场惜售,而根本原因在于股市依然缺乏增量资金入市,因此2437的有效性并不可靠,下周考试必须还要受到严峻考验。在目前的市况下,要引发中期反弹行情或者反转,以下两个条件必须具备其一:一是政策面出现实质性利好(比如暂停新股发行、货币政策转向等等),而是吸引外围资金进入股市。既然目前的点位不足以吸引外围资金抢筹(成交量揭示一切,比如1664后的持续放量上涨、去年国庆后的爆量上涨),那么只能通过股价打折再下台阶或者政策扶持来引起外围资金的兴趣。

 

    结论:在目前诸多因素都不利于股市短期上涨的背景下,与其被动指望在2437上方能够再度止跌,不如提前主动做好2437还会失守的心理准备。我个人的观点是2437破比不破更好,因为置于死地才能后生,指数越接近2319就越调整彻底。这也是我下半年来一直坚持2350±100才是继2319之后又一个中期底部区域的观点。当然,如果2437再度瞬间失守引发恐慌性抛售,也是下半年又一次可以大量抄底的机会,这也是本文开头说的市场至少还缺最后一跌的含义。因为我对9月份市场先抑后扬,然后出现类似于去年国庆后那样的300—500中期反弹行情还是抱有很大期待的。

    如果要想不破2437,必须未来两周放量上涨,因为多空平衡拉锯总有结束时、地量成交也总有结束时,后市不是先放量跌就是先放量涨,只是目前的市场要想先放量涨的难度实在太大了,只有先放量杀跌砸出空头陷阱才行。最后本人依然中期看好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掘金机会。因为中国的蓝筹股尽管表面看上去市盈率很低、估值很吸引人,但很多都是垄断利润。一旦垄断预期落空,估值马上需要重新大幅调整。前期高铁板块的集体大跌已经很说明问题。再则说到银行股,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国的利率是非市场化的,所以各大银行才能取得目前的垄断高额利润和持续盈利增长。倘若那天实施利率市场化,银行股的盈利和估值马上就会瞬间变脸。实际上目前的民间借贷、拆借市场已经逐渐向市场化靠拢,只是中国大量的老百姓还没有享受到、继续只能存在各大银行去获得很低的利息,然后让银行去赚取高额贷款利息。一旦银行股不断依靠再融资扩充资本、然后扩大贷款规模以及利率非市场化的垄断盈利模式被打破或者取消,那么银行股的业绩也许马上会下降的一塌糊涂。这也是市场主力资金看清本质而撤离银行股的实质因素。并不是估值便宜的一定是好货,而是经得起市场磨炼和考验的便宜才是真金。

     从这点上来说,已经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的小公司,符合未来中国乃至国际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又依靠大量超额募集资金未来三五年内都可以保证不差钱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一旦在残酷的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杀出一条血路。那么未来的成长之路是非常可观的。在美国上市的百度、苹果、网易等不就是这样曾经获得狂热追捧的吗?而这样的公司在国内多数正是处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之中,因此不少公司短期即便看起来估值稍微高了点,也并不影响其长期的投资价值,当然如果股价能被错杀或者恐慌性抛售,那就更值得积极抄底了。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毕竟目前不是大牛市,抄底注重安全第一,不能配置太激进的小盘股,对于近两年来累计涨幅超过几倍的老上市公司(一旦遇到突发利空跌幅惊人,双汇、中梧集团等都是前车之鉴)和新上市后价格涨幅超过发行价一倍以上的品种尽量不碰(由于近二年的发行价已被投行人为太高,涨幅再超过发行价一倍以上属于提前透支品种了),虽然其中可能出现类似历史上苏宁电器的长线超级牛股,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研究员,没法去准确和有把握的甄别和筛选。因此我个人还是继续倾向于在目前股价还停留在发行价附近或者处于破发状态的次新股里人弃我取的进行淘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