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中期维持箱体整理的心理准备
(2011-08-20 12:44:19)
标签:
股市周评股票 |
本周的再次探底验证了2650的压力位置,同时也说明了没有成交量放大支持的反弹行情向来是走不远的。接下来怎么看市场?
从纯技术角度看,我依然坚持原先的2350±100点就是中期底部区域的观点。股市的涨跌其实和战争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双方的攻防转换。其表现方式无非就是二种:一方进攻另一方防御(多头市场或者空头市场)、双方都采取防御守势(缩量横盘区域震荡)。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多头明显是出于被动防御阶段,而下方的重要的支撑带(防线)分别位于2480、2360和2250三处。
这三处的支撑意义以前已经详细分析过,这里再次说明下:1、2480附近是去年国庆前头肩底形态的左肩位置,是一个历史的较强支撑位。这一支撑位在上周已经经历了瞬间下探2437和2505两次考验,本周五的最低点2513也对应这一支撑位。2、2360附近支撑的形成。目前10年线在2365点,而08年1664底部反转时曾经构筑过一个向上倾斜的头肩底2333—2402的颈线位。去年探底2319前后的最低收盘指数是2363点。因此2360不是一个精准的支撑点,而是一个2319—2402的相对中位线。3、2250是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极其重要历史强支撑。首先2245是01年的最高点,这个历史重要阻力位目前已经转化成强支撑。120月均线目前也在2253点,同时998—1664的原始上升支撑线目前也在2200附近。4、我多次提到过,三重底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常见的中期底部形态,既然2319已经出现过第一个重要中期底部,而2250—2480之间又具有那么多道的支撑带,因此之后如果再出现一二个中期底部其位置就不会距离2319太远,因此2350±100点是个中期底部区域的结论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2437来说,位置是包含在上述的2250—2450底部区域范围内了,但由于2437出现的前后特征是下跌放量、回升持续缩量,有效底部的特征并不明显,这是我一直不认同2437会是V型底的重要依据。因此,这次经过二次探底后的底部位置可能才会更加明朗。我个人认为破下2437要比死守住2437更好,一是破了2437就距离2319更近了,越接近2319的底部就越安全、越值得去买入。二是再破下2437才能又一次引发恐慌杀跌盘的出现,而底部的重要特征就是恐慌性杀跌。越疯狂的头部级别越大,越恐慌的底部级别也就同样越大(1664时砸出来的价格都是目前回过头来看真是遍地是黄金)!
最后要强调的是:即便8月份在2350附近再砸出一个中期底部来,也不要轻易认为之后就会反转走牛了,我个人认为最多也就是下半年出现又一次幅度在500点左右的中级行情而已(2350—2850?或者2400—3000?)。因为这还是2350—3000点长期箱体整理的组成部分,直到第三个中期底部被确认后,才会有新牛市行情来临。
不管市场认为目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也好、社保抄底发出信号也好、CPI见顶回落也好、货币政策下半年可能松动也好,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并不是产生大牛市的根本因素。在中国,大牛市的根本因素就是资金推动市,而至少目前这个因素并不乐观。这里引用我昨天看到的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徐一钉发表在上海证券报上文章中的一组非常实用的分析数据:512点时A股流通市值69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96万亿元,流通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比为2.35%;998点时A股流通市值879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05万亿元,流通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比为6.73%;1664点时A股流通市值3.80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46万亿元,流通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比为18.59%。再看看目前我们股市所处的环境——8月17日998点时A股流通市值19.27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2.6万亿元,流通市值与居民储蓄存款比为59.11%。
这就是中国股市近二年为什么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资本市场、为什么大盘股始终没作为的真相!高速的扩容导致了流通市值的急剧膨胀,尽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快速增长,但三年1.6倍的增长幅度和股市流通市值三年翻5倍相比是相形见绌的。中国资本市场从08年前的不差钱到目前的很差钱,高速扩容是个毋庸置疑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一直说如果国际板仓促出台,中国股市还会暴跌。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个决定新牛市何时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证监会正确认识到新股大扩容的对市场造成的损伤前、在房地产市场巨资没全面流入股市前或者中国股市对外资全面开放前,轻言大牛市会马上来临是缺乏说服力的。对于一个缺乏增量资金的市场来说,保持整体低估值是唯一的生存之道,炒小盘股也是唯一的无奈选择。体现在上证指数上也就只能继续维持区域整理和波段来回。
操作策略:在未来3—6个月时间内,将上证指数2250—2450视为波段买入区域,2850—3050视为波段卖出区域,直至2350附近的三重底最终完成。股票配置继续以小盘成长股为主。在新牛市启动前,大盘股就是鸡肋,市盈率再低也不足以掀起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