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毫不夸张!作弊与反作弊是场持续千年的斗争

(2016-05-26 12:45:24)
标签:

杂谈

再过不了几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不少地方都出台各种作弊防控系统:“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严禁带手表入考场……等等,希望给靠自身勤奋努力的同学多一些公平。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62144/0

点击播放

 

GIF/184K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73150/0

古代的科举考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有人打算以真才实学博取功名,也有人挖空心思研究作弊之道,其实我们学生时代作弊的方式,都是千百年前古人玩剩下的。

看看古时候科举考试的考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04499/0

乡试,前后要考三场,虽然场次没有高考多,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是9天7夜。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04490/0

考试期间,考生就在这样的鸽笼中度过,吃喝拉撒俱在其间。考场谈不上有卫生条件,在号舍巷道最后面,放置一只粪桶,供考生大小便。高温之下,臊臭难闻,蚊蝇乱飞,身处附近号舍的考生如同坐牢,不要说考试,就是臭味也够考生受的。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04500/0

靠近粪桶的号舍叫“臭号”,靠近做饭地方的号舍叫“火号”,均不受考生欢迎。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04486/0

当年在江南贡院乡试中,有一位成绩超群的考生,因为坐在“臭号”里考试,被气味熏得发挥失常,不只未考中,回家后还大病了一场。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17466/0

所以,考生都希望选到靠中间的号舍,如在粪桶附近便惨了。因此看考场时要“抢号”,抢到一个好的号舍,考试心情也舒畅。考场龙门一开,早准备好的考生,便会快速往里赶跑,将占位置用的空考篮放在号舍的桌上,此号舍就属于自己的考间了。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工具和方法: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81564/0

写满密密麻麻字体的夹带上衣

河南洛阳曾经发现的一本《五经全注》,被誉为世界之最的微型书。这本小书有342页,共30万字,书长6.5厘米,宽4.8厘米,厚1.5厘米,宣纸印刷,细丝线装订,书中刊载着《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26314/0

真是666,有木有。

看看各种夹带小抄,这水准真是没谁了。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91525/0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91534/0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91533/0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91532/0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791537/0

虽说神器在手,但是那时候考场的安保也是非常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甚至打开发结,脱去衣服进行检查。明清时甚至要求“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考场”。后来因这样的检查让读书人觉得有辱斯文,于是朝廷想出另一种绝妙的方法来:开考前,让考生脱去自己的衣服进入沐池沐浴,浴毕则让考生换上统一的考生礼服,然后有贡院差役带领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想要夹带进考场也并非易事。于是作弊之人无所不用其极,有人竟将作弊文稿藏于肛门之中。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1939218/0

万历年间,有个官员搜查出某个监生考试挟带作弊文稿,是用防水的油纸卷紧了,用细线绑着,藏在肛门里的。搜查的人拉着线头把它拽了出来。这个监生推脱说这是他之前的一个考生丢弃的。前一个考生辩解说:“假如是我扔掉的,难道它能够不上不下,正好投中你的肛门?而你又为什么抬高你的屁股,来等着我投呢?“监考的官员都大笑起来。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47984/0

此外还有糊名、封卷等措施。为了防止“枪手”,宋朝开始推行“准考证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准考证制度,那时的准考证叫“浮票”,上面除注明应试者姓名外,还有面形、身高、体型等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以此防止冒名替考。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被抓会怎么样?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317856303/0

中国古代的“殿举”、“罚科”制度,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五代及宋元时期称为“殿举”、“殿罚”,明清时期称之为罚科,指科举时代对违规、舞弊或文理纰缪者暂时废止其继续考试资格的一种处分。乡试中式者罚停会试,会试中式者罚停殿试,并根据所犯轻重以定处罚停考之科数。

清咸丰八年顺天乡试案,数十人被罚科,主考官柏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科场案被杀的内阁大学士。

虽然作弊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脑洞越来越大,作弊的方式还是有些不同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早知如此就用这时间多读点书嘛,亲故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