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彦学长的主题演讲
(2014-12-14 20:02:17)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投资谏言 |
王俊彦学长的主题演讲
我毕业之后一直在从事金融行业,最早的时候是做投行,像万科、金地这些公司的上市是我做的,后来也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证券投资、风投、收购兼并等等这些事情。到最后我觉得金融挺累的,前半段的感觉好像都是在骗人,后来休息了段时间就做了对冲基金,做了投资。投资这12年还算比较顺利,这12年我们的年化净回报达到20%,在亚洲地区能够保持在前三名。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其实投资是蛮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考虑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利息,第二个是盈利。其实这12年我们都是坚持这么两个原则,去看利息的情况,去看盈利的情况。所以呢,A股上周交易金额达到一万亿。我相信在座至少一半都是股神,另外一半呢,可能也就是满仓踏空了啊。所以从整个投资,我发现在座的都,应该很专业了。我们为什么只看这两个东西呢?所以在这里呢我可能不是去讲我有什么体会,更多呢是提出一些问题,我希望你们能够考虑啊,最好也能给我答案。
第一个问题呢,我想提,中国的利息会不会走到零?就是说现在全球的利息呢,如果我们看美国、欧洲、日本,包括加拿大、瑞士、北欧大部分的发达地区利息已经降到零了,但这个过程它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先走到零的是日本,接着是美国,接着是欧洲。那么现在如果把全球的经济版图大家都能够拿出来看的话,可能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已经是最后的一个高息的领地了。中国人能不能守得住,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最后中国会不会走到零。而这个问题其实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做金融做投资的话,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考虑这个问题里面应该还有很多子问题,什么叫中国的利息?它指的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还是贴现利息,还是实际的利息?中国的利息,什么才叫中国的利息?这个可能我们也要考虑。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呢,我希望了解的就是说:中国和美国,究竟哪个国家先涨利息?今天我问这个问题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美国明年应该可以涨息了,而中国正处于降息周期,所以问这个问题,可能显得有点幼稚。但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深思,其实这里头隐含的问题是说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样的。其实现在全球是进入了一个零息或者我刚才跟大家说的趋于低息,用低息来顶住经济发展的一个状态。其实谁能够先涨息呢,其实谁的经济实力是相对较强的。所以第二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
第三个事情呢,我想讲讲我们金融的核心,就是我们做这个金融工作的核心究竟是干什么?就是说,我们做投资,究竟我们是在干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我也有很多的朋友跟我说,你天天在那里赚钱,其实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么我自己怎么想呢?为什么我们坚持啊?并不是说要赚多少钱的问题。其实这个做资产管理,无论你是做二级市场也好,做一级市场也好,在这个社会里面这个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我们起到的作用是要配置社会的资源,就是说社会上有闲散资源,比如我这个钱不用,存在银行,或者交给你们,你们把这个钱投到运用这些资源最好的公司里。那么,做这件事情的人,谁做得最好呢?现在是美国人做得比较好。就是咱们看历史上过去的几十年,美国人做得比较好,所以说他们硅谷发展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确实能够把这些过剩的资源用到最好的地方,所以他们能出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所以他们能出苹果这样的公司。那么中国在这方面呢,以前其实不那么重要,因为还轮不到你来做,国家在配置,商业银行在配置。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一万亿的水平。其实这个社会我觉得在呼唤比较有能力的资产管理人员、社会资源配置人员,所以在这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我认为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就是说未来的企业有没有希望,这得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究竟我们这些人在做什么?我们每一天究竟在做什么?就是说,是不是跟某个企业勾兑一下,去寻找两个涨停板?是不是就做这一点点事情?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那我说我自己的研究是做什么呢?刚才肖坚讲的很多我觉得都很有参考价值,那些都是对外部的,市场、公司、策略。但我觉得有一个部分应该重视,就是对自己,就是你要研究自己是怎么做研究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风格,那么你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研究是在做什么样的研究。就等于很多人说“我在思考”,其实他并没有在做思考,他只是把自己的偏见重新编排了一下,他就认为自己做了思考。所以真正的思考是怎么样的也是值得深思的。那我为什么说思考这件事情很重要,那我回顾我离开岭南这20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你要找到你自己很敬佩的人,这是我自己成功的经验,如果说我有一点点成功;然后你去找他们,去和他们交流。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是跟着婆婆长大的,我小时候老是有好多事情要做。那我外婆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老是很忙,比基辛格还忙?我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基辛格是谁,所以这三个字在我脑海里印得很深。一直到我真正知道基辛格是谁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确实很厉害。所以我就花了很多时间找他,终于有一次机会呢,我在北京做演讲的时候,基辛格也是演讲嘉宾,所以这次演讲就我们两个人。所以我挺幸运,我有机会和他很短距离地接触,只有一个五分钟的聊天,我当时就在想我应该问他什么呢?当时我当然做投资,我很想问,中美关系怎么样?中国会不会和美国打起来等等。后来我想,我问他他也不会答我。所以我最后问了一个问题,我就说你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他就跟我讲他每天都要至少都留下一个小时思考。所以我就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思考和我们平时的思考有什么不同?我们很忙,我可以说,我毕业时候的头十五年是非常非常忙的,每一天可能至少开十个会、接二三十个电话甚至五六十个电话,像我现在每天基本接十通电话,开一两个会,做的事情可能比以前还要有效。所以这里头,一个独立的思考,对于岭南学子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我们岭南的传承。这个事情呢,就是我后来毕业以后的。我当时在岭南念书的时候啊,伍沾德学长和原来的一帮老学长都有一个奖学金。我当时念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成绩还不错,但是老拿不到一等奖学金,所以我对学院是有一点意见的。到我后来出来工作以后碰到伍学长,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给我交代了几个事情,他说你在四十岁以前应该很努力去成就自己,四十岁之后你要注意去成就别人。那么这里头是什么意思呢?别人有你的家庭,有你的员工,还有我们学院其他的人,还有社会上其他人。而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我记得我在和他接触的很多次,我问他这个美心是怎么做的,零售的生意是怎么做的。他都是毫无保留地教我。他就说,为什么美心在香港能做得这么成功,他说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员工,放在第二位的才是顾客,第三位的才是股东。那么他经营这个是跟我们课本上学到的不太一样,课本上告诉我们客户就是上帝,他显然没有这么做。那么为什么他这么做,跟我讲了很多。那么,到后来我去投资,当时香港有个上市公司叫做翠华,翠华上市的时候我是它的流通股里面拿股票最多的人。我自以为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分析,很多很多的研究,我觉得没有错。我去跟伍先生交流,伍先生跟我提点了很多的风险点。上市完了以后,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大概涨了一倍到两倍。我当时还跟伍先生有一次喝茶,我就跟他说,当时你说好像有点问题啊,看来现在涨得也蛮快。他还是跟我提点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后来确实就是在听了他的这些教诲之后,我们自己再去学习再去了解,我们才发现他说的确实是对的。所以我们后来也把它卖了,卖了之后这股票不知道为什么就跌了很多。但是我是想,就是说老一代人的学长对新一代人,他是毫无保留的,那他完全可以不那么对我们提点,他为什么会这么跟我们讲呢,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其实这里头就是有一个岭南的文化在里面,也就是为什么邱红提出来这个建议我是非常愿意支持的。就是说我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来自同一个文化。那么在社会上,我们其实是应该互相守望,互相帮助的,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做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做,无论他是什么人。那么这一点呢,我觉得从伍老先生这一代,希望能够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也能希望传承到下一代或者以后更多。
好,话说回来,今天稍微花一点时间来说我们对2015的研究成果。上一次聚会呢,我说石油的价格会跌一半。结果在很短时间跌下来了,所以很多校友说希望我再继续讲一讲。其实我先提醒一下,一般对一次之后,后来都会错的,所以稍微注意。但是我想讲一下,上次因为时间很短,我没有展开讲的,为什么石油价格会跌?这里头其实牵扯到一个未来,基于我们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共同的研究,就是说在2018年到2022年大概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描述。首先就是电动车的发展将会在2018年大量普及,而且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能普及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我们的研究报告,蛮有意思,把结果跟大家讲一下:首先就是说对汽车的保有量会大幅度下降,就是说如果自动驾驶电动车的使用,人们将不会拥有汽车,他不要汽车了。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每个人驾驶的汽车,95%的时间都是在车库里,也没有在用。所以如果它已经是智能化的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很多人也就不需要使用。那么智能化以后呢?如果路上都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我们高速公路的容量,就是同一条高速公路,大概可以容三倍的车,因为它全是可以智能调度的。所以,如果你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高速公路可能它的收益量会增加,如果说你认为去投资一个停车场获取一个固定回报,可能四到五年之后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电动车是大家值得去研究的事情,那么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出现和普及,它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多的摄像头、很多的sensor不同的繁荣。所以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发展到2022年,按现在的技术路线,我说的这个事情基于我们的研究是一个确定的事情,就是怎么来的,所有的路线我们都有,但是我这里就把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等于电力的输送成本。那么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发电,它都干不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就是煤炭也好,天然气也好、核电也好,都得回家。这是2022年要发生的事情,咱们还有一定的时间。但是这里头呢?我为什么今天用很短的时间把结论告诉大家。从今天走到结论的中间的每一段过程,应该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投资机会,就像肖坚刚刚说的创新的这个东西。但是这个是美国的路线图。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问题大家需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现在是在重新定位的,这个重新定位以后,每个人的角色会有一点不一样,但会非常有意思,比方说,像分布式太阳能在美国它为什么要到2022年,因为它非常困难,跨这个省,比如说加州装了我把电输到隔壁非常困难,它上电网非常困难,它有很多的议会、很多的环保等等。所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如果一旦技术出现,比如这样子为什么技术出现,成本的下降。中国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中国是可以很快,它可以中央集权推广,所以中国的推广速度可能远远快于美国,所以也不是一个2022的问题。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在座的我想都应该是属于不同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研究的力量,你们都可以跟进,可以去看。但这个,在我们的研究里认为,在未来,会对我们整个社会有很大影响的事情。
最后呢?我想讲一讲这个国际分工的重塑问题。其实现在海外对中国的整个看法还是非常负面的。但是为什么会很负面呢?主要几个事情:第一个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制造业就没有竞争力了;第二个是所谓的杠杆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现任领导看到我们有高杠杆的风险之后,决定再加杠杆,这个也是外国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所以在国际分工里面,我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是关联到石油,刚才我说的两件事情,同时由于美国的页岩油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美国现在的开油成本已经跌到20块钱,而且是非常大量,所以为什么我们认为油价会停在40-45元很长时间。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制造业,首先是能量密度高的制造业将大规模的回流美国。这个事情可能现在很多人没有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很多人觉得美国人开产石油成本低之后,它就出口原油,由原来的原油进口国变成一个原油出口国,可能对中国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因为我们石油价格便宜。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美国现在办的事情是大规模的上电厂,它的电厂是效益最高、科技最高的电厂,这也就是会说它有这么便宜的能源以后,它并没有准备停在这个地方,它是要把整个产业链搬回去。所以你会看见下一步,未来一两年会看见首先烯烃在美国的成本非常低,那么如果在炼油、在烯烃这些原材料价格非常低时候,你看到就像上次我推荐的股票做汽车玻璃的,叫雷奥玻璃对吧?他们为什么要把工厂搬到美国?因为做玻璃的都是能量密集的行业,它认为就是便宜,没什么好讲的,所以要搬回去。所以在3-5年里面,你可能看见,随着产能在美国的不断增加,能量密集型的制造业将会大量的搬回到美国。那么中国怎么办呢?那么多的制造业,甚至是连玩具和鞋子可能都会搬回去。那中国人剩什么呢?我觉得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我看到的机会是说中国每一年,我现在看到的数字今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727万,大概比十年前涨了3倍!而现在大学的入学率,中国整体大学入学率是30%,就是100个中学生有30个能进大学。所以未来中国过剩的是大学生,所以大家看看大学毕业生的这么多年工资没有怎么涨。这个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也就是说在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里,中国将会有10年的优势。那么这样子呢,中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比如说软件,比如说服务,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开发等等,这些反而会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牵扯到我们投资,如果说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能对我们未来的投资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回到2015年,究竟应该怎么投资呢?我们自己内部的一个考虑是这样的:2015年的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也好、A股市场也好,它将会有多股力量,其中一股可能是由于外资的力量,那么外资在前,外资买的股票将会是高分红比例、高盈利稳定的公司。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且这个潮流将会持续多久?你们可以看看美国和欧洲整个降息周期,它的股市是怎么样的走的。如果你们认为中国的第一次降息周期之后是另一个降息周期,它是怎么走的?第一次降息的时候,通常是金融股领涨,而且涨得非常快,像这次中国A股涨这么快是一样的,接下来是板块轮动。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降息的时候,涨的是什么股票呢?其实这已经慢慢涨的是所谓的高息稳定回报股票。到了第四次降息的时候通常股市是大跌的。
所以呢,为什么我说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我们也认为中国的利息像外国一样走到接近0的位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节奏,所以你们去研究欧洲研究美国的次序,可能对2015年股市的走法会有一定参考的意义。所以我就觉得在2015年,我们的投资其中的一条路线就是我们寻找高息的稳定回报,第二条线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把自动电动车、太阳能这两个领域在未来五年。当然,我们投资会看长一点,对于那种寻找两周涨停板的人不一定这么看。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看法。
最后呢,我想就是给大家总结我们做这个行业呢,还是我刚说的这句话,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当我们选择一些投资机会的时候,还是要凭良心选择。什么意思呢?钱还是希望能交到像腾讯、华为这些长期可以给社会给所有人都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做一些短线,通过消息炒卖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比较重要呢?其实我做下来,我自己认为能做到今天,还是这一点让我获得了坚持,所谓“不忘初心,方知始终”。就是我们做金融行业的人,应该记得我们金融行业应该做什么。谢谢大家!
论坛结束后,各位参会校友进行合影留念。
【岭南汇简介】:
岭南汇是岭南校友自发组成的专业学术研讨机构,其宗旨是推动校友在证券投研,私募股权,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等领域进行高水平、深度的专业和跨领域交流,促进红灰同学情谊。
【嘉宾简介】:
肖坚先生,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历任易方达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经理、专户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肖坚先生也曾管理多只公募基金:易方达科翔基金基金经理(2002年3月13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基金经理(自2003年12月9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06年8月16日起)。
王俊彦先生,香港守正基金China Alpha Fund主席、中国盛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席、曾任中信证券国际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投资总监。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国际贸易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获金融硕士学位。1997年10月至2006年12月,任第一上海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俊彦先生也曾任内地、香港两地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学系客座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董事。
我毕业之后一直在从事金融行业,最早的时候是做投行,像万科、金地这些公司的上市是我做的,后来也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证券投资、风投、收购兼并等等这些事情。到最后我觉得金融挺累的,前半段的感觉好像都是在骗人,后来休息了段时间就做了对冲基金,做了投资。投资这12年还算比较顺利,这12年我们的年化净回报达到20%,在亚洲地区能够保持在前三名。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其实投资是蛮简单的事情。我们只考虑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利息,第二个是盈利。其实这12年我们都是坚持这么两个原则,去看利息的情况,去看盈利的情况。所以呢,A股上周交易金额达到一万亿。我相信在座至少一半都是股神,另外一半呢,可能也就是满仓踏空了啊。所以从整个投资,我发现在座的都,应该很专业了。我们为什么只看这两个东西呢?所以在这里呢我可能不是去讲我有什么体会,更多呢是提出一些问题,我希望你们能够考虑啊,最好也能给我答案。
第一个问题呢,我想提,中国的利息会不会走到零?就是说现在全球的利息呢,如果我们看美国、欧洲、日本,包括加拿大、瑞士、北欧大部分的发达地区利息已经降到零了,但这个过程它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先走到零的是日本,接着是美国,接着是欧洲。那么现在如果把全球的经济版图大家都能够拿出来看的话,可能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已经是最后的一个高息的领地了。中国人能不能守得住,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最后中国会不会走到零。而这个问题其实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做金融做投资的话,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考虑这个问题里面应该还有很多子问题,什么叫中国的利息?它指的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还是贴现利息,还是实际的利息?中国的利息,什么才叫中国的利息?这个可能我们也要考虑。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呢,我希望了解的就是说:中国和美国,究竟哪个国家先涨利息?今天我问这个问题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美国明年应该可以涨息了,而中国正处于降息周期,所以问这个问题,可能显得有点幼稚。但是我觉得值得大家深思,其实这里头隐含的问题是说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怎么样的。其实现在全球是进入了一个零息或者我刚才跟大家说的趋于低息,用低息来顶住经济发展的一个状态。其实谁能够先涨息呢,其实谁的经济实力是相对较强的。所以第二个问题,也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
第三个事情呢,我想讲讲我们金融的核心,就是我们做这个金融工作的核心究竟是干什么?就是说,我们做投资,究竟我们是在干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我也有很多的朋友跟我说,你天天在那里赚钱,其实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么我自己怎么想呢?为什么我们坚持啊?并不是说要赚多少钱的问题。其实这个做资产管理,无论你是做二级市场也好,做一级市场也好,在这个社会里面这个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我们起到的作用是要配置社会的资源,就是说社会上有闲散资源,比如我这个钱不用,存在银行,或者交给你们,你们把这个钱投到运用这些资源最好的公司里。那么,做这件事情的人,谁做得最好呢?现在是美国人做得比较好。就是咱们看历史上过去的几十年,美国人做得比较好,所以说他们硅谷发展的比较好。因为他们确实能够把这些过剩的资源用到最好的地方,所以他们能出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所以他们能出苹果这样的公司。那么中国在这方面呢,以前其实不那么重要,因为还轮不到你来做,国家在配置,商业银行在配置。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一万亿的水平。其实这个社会我觉得在呼唤比较有能力的资产管理人员、社会资源配置人员,所以在这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我认为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就是说未来的企业有没有希望,这得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究竟我们这些人在做什么?我们每一天究竟在做什么?就是说,是不是跟某个企业勾兑一下,去寻找两个涨停板?是不是就做这一点点事情?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那我说我自己的研究是做什么呢?刚才肖坚讲的很多我觉得都很有参考价值,那些都是对外部的,市场、公司、策略。但我觉得有一个部分应该重视,就是对自己,就是你要研究自己是怎么做研究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风格,那么你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研究是在做什么样的研究。就等于很多人说“我在思考”,其实他并没有在做思考,他只是把自己的偏见重新编排了一下,他就认为自己做了思考。所以真正的思考是怎么样的也是值得深思的。那我为什么说思考这件事情很重要,那我回顾我离开岭南这20多年的经验,我觉得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你要找到你自己很敬佩的人,这是我自己成功的经验,如果说我有一点点成功;然后你去找他们,去和他们交流。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是跟着婆婆长大的,我小时候老是有好多事情要做。那我外婆就跟我说:你为什么老是很忙,比基辛格还忙?我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基辛格是谁,所以这三个字在我脑海里印得很深。一直到我真正知道基辛格是谁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确实很厉害。所以我就花了很多时间找他,终于有一次机会呢,我在北京做演讲的时候,基辛格也是演讲嘉宾,所以这次演讲就我们两个人。所以我挺幸运,我有机会和他很短距离地接触,只有一个五分钟的聊天,我当时就在想我应该问他什么呢?当时我当然做投资,我很想问,中美关系怎么样?中国会不会和美国打起来等等。后来我想,我问他他也不会答我。所以我最后问了一个问题,我就说你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他就跟我讲他每天都要至少都留下一个小时思考。所以我就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思考和我们平时的思考有什么不同?我们很忙,我可以说,我毕业时候的头十五年是非常非常忙的,每一天可能至少开十个会、接二三十个电话甚至五六十个电话,像我现在每天基本接十通电话,开一两个会,做的事情可能比以前还要有效。所以这里头,一个独立的思考,对于岭南学子来说,我觉得,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我们岭南的传承。这个事情呢,就是我后来毕业以后的。我当时在岭南念书的时候啊,伍沾德学长和原来的一帮老学长都有一个奖学金。我当时念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成绩还不错,但是老拿不到一等奖学金,所以我对学院是有一点意见的。到我后来出来工作以后碰到伍学长,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他给我交代了几个事情,他说你在四十岁以前应该很努力去成就自己,四十岁之后你要注意去成就别人。那么这里头是什么意思呢?别人有你的家庭,有你的员工,还有我们学院其他的人,还有社会上其他人。而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我记得我在和他接触的很多次,我问他这个美心是怎么做的,零售的生意是怎么做的。他都是毫无保留地教我。他就说,为什么美心在香港能做得这么成功,他说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员工,放在第二位的才是顾客,第三位的才是股东。那么他经营这个是跟我们课本上学到的不太一样,课本上告诉我们客户就是上帝,他显然没有这么做。那么为什么他这么做,跟我讲了很多。那么,到后来我去投资,当时香港有个上市公司叫做翠华,翠华上市的时候我是它的流通股里面拿股票最多的人。我自以为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很多的分析,很多很多的研究,我觉得没有错。我去跟伍先生交流,伍先生跟我提点了很多的风险点。上市完了以后,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大概涨了一倍到两倍。我当时还跟伍先生有一次喝茶,我就跟他说,当时你说好像有点问题啊,看来现在涨得也蛮快。他还是跟我提点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后来确实就是在听了他的这些教诲之后,我们自己再去学习再去了解,我们才发现他说的确实是对的。所以我们后来也把它卖了,卖了之后这股票不知道为什么就跌了很多。但是我是想,就是说老一代人的学长对新一代人,他是毫无保留的,那他完全可以不那么对我们提点,他为什么会这么跟我们讲呢,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其实这里头就是有一个岭南的文化在里面,也就是为什么邱红提出来这个建议我是非常愿意支持的。就是说我们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来自同一个文化。那么在社会上,我们其实是应该互相守望,互相帮助的,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做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做,无论他是什么人。那么这一点呢,我觉得从伍老先生这一代,希望能够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也能希望传承到下一代或者以后更多。
好,话说回来,今天稍微花一点时间来说我们对2015的研究成果。上一次聚会呢,我说石油的价格会跌一半。结果在很短时间跌下来了,所以很多校友说希望我再继续讲一讲。其实我先提醒一下,一般对一次之后,后来都会错的,所以稍微注意。但是我想讲一下,上次因为时间很短,我没有展开讲的,为什么石油价格会跌?这里头其实牵扯到一个未来,基于我们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共同的研究,就是说在2018年到2022年大概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描述。首先就是电动车的发展将会在2018年大量普及,而且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能普及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我们的研究报告,蛮有意思,把结果跟大家讲一下:首先就是说对汽车的保有量会大幅度下降,就是说如果自动驾驶电动车的使用,人们将不会拥有汽车,他不要汽车了。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每个人驾驶的汽车,95%的时间都是在车库里,也没有在用。所以如果它已经是智能化的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很多人也就不需要使用。那么智能化以后呢?如果路上都是自动驾驶的电动车,我们高速公路的容量,就是同一条高速公路,大概可以容三倍的车,因为它全是可以智能调度的。所以,如果你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高速公路可能它的收益量会增加,如果说你认为去投资一个停车场获取一个固定回报,可能四到五年之后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电动车是大家值得去研究的事情,那么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出现和普及,它可能会导致一个很多的摄像头、很多的sensor不同的繁荣。所以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发展到2022年,按现在的技术路线,我说的这个事情基于我们的研究是一个确定的事情,就是怎么来的,所有的路线我们都有,但是我这里就把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等于电力的输送成本。那么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发电,它都干不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就是煤炭也好,天然气也好、核电也好,都得回家。这是2022年要发生的事情,咱们还有一定的时间。但是这里头呢?我为什么今天用很短的时间把结论告诉大家。从今天走到结论的中间的每一段过程,应该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投资机会,就像肖坚刚刚说的创新的这个东西。但是这个是美国的路线图。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问题大家需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现在是在重新定位的,这个重新定位以后,每个人的角色会有一点不一样,但会非常有意思,比方说,像分布式太阳能在美国它为什么要到2022年,因为它非常困难,跨这个省,比如说加州装了我把电输到隔壁非常困难,它上电网非常困难,它有很多的议会、很多的环保等等。所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如果一旦技术出现,比如这样子为什么技术出现,成本的下降。中国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中国是可以很快,它可以中央集权推广,所以中国的推广速度可能远远快于美国,所以也不是一个2022的问题。所以这方面,我觉得在座的我想都应该是属于不同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研究的力量,你们都可以跟进,可以去看。但这个,在我们的研究里认为,在未来,会对我们整个社会有很大影响的事情。
最后呢?我想讲一讲这个国际分工的重塑问题。其实现在海外对中国的整个看法还是非常负面的。但是为什么会很负面呢?主要几个事情:第一个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制造业就没有竞争力了;第二个是所谓的杠杆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现任领导看到我们有高杠杆的风险之后,决定再加杠杆,这个也是外国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所以在国际分工里面,我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是关联到石油,刚才我说的两件事情,同时由于美国的页岩油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美国现在的开油成本已经跌到20块钱,而且是非常大量,所以为什么我们认为油价会停在40-45元很长时间。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制造业,首先是能量密度高的制造业将大规模的回流美国。这个事情可能现在很多人没有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很多人觉得美国人开产石油成本低之后,它就出口原油,由原来的原油进口国变成一个原油出口国,可能对中国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因为我们石油价格便宜。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美国现在办的事情是大规模的上电厂,它的电厂是效益最高、科技最高的电厂,这也就是会说它有这么便宜的能源以后,它并没有准备停在这个地方,它是要把整个产业链搬回去。所以你会看见下一步,未来一两年会看见首先烯烃在美国的成本非常低,那么如果在炼油、在烯烃这些原材料价格非常低时候,你看到就像上次我推荐的股票做汽车玻璃的,叫雷奥玻璃对吧?他们为什么要把工厂搬到美国?因为做玻璃的都是能量密集的行业,它认为就是便宜,没什么好讲的,所以要搬回去。所以在3-5年里面,你可能看见,随着产能在美国的不断增加,能量密集型的制造业将会大量的搬回到美国。那么中国怎么办呢?那么多的制造业,甚至是连玩具和鞋子可能都会搬回去。那中国人剩什么呢?我觉得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我看到的机会是说中国每一年,我现在看到的数字今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727万,大概比十年前涨了3倍!而现在大学的入学率,中国整体大学入学率是30%,就是100个中学生有30个能进大学。所以未来中国过剩的是大学生,所以大家看看大学毕业生的这么多年工资没有怎么涨。这个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消息。也就是说在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里,中国将会有10年的优势。那么这样子呢,中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比如说软件,比如说服务,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开发等等,这些反而会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牵扯到我们投资,如果说我们对未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能对我们未来的投资会有一定的帮助。
那么回到2015年,究竟应该怎么投资呢?我们自己内部的一个考虑是这样的:2015年的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也好、A股市场也好,它将会有多股力量,其中一股可能是由于外资的力量,那么外资在前,外资买的股票将会是高分红比例、高盈利稳定的公司。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且这个潮流将会持续多久?你们可以看看美国和欧洲整个降息周期,它的股市是怎么样的走的。如果你们认为中国的第一次降息周期之后是另一个降息周期,它是怎么走的?第一次降息的时候,通常是金融股领涨,而且涨得非常快,像这次中国A股涨这么快是一样的,接下来是板块轮动。到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降息的时候,涨的是什么股票呢?其实这已经慢慢涨的是所谓的高息稳定回报股票。到了第四次降息的时候通常股市是大跌的。
所以呢,为什么我说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我们也认为中国的利息像外国一样走到接近0的位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节奏,所以你们去研究欧洲研究美国的次序,可能对2015年股市的走法会有一定参考的意义。所以我就觉得在2015年,我们的投资其中的一条路线就是我们寻找高息的稳定回报,第二条线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把自动电动车、太阳能这两个领域在未来五年。当然,我们投资会看长一点,对于那种寻找两周涨停板的人不一定这么看。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看法。
最后呢,我想就是给大家总结我们做这个行业呢,还是我刚说的这句话,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当我们选择一些投资机会的时候,还是要凭良心选择。什么意思呢?钱还是希望能交到像腾讯、华为这些长期可以给社会给所有人都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做一些短线,通过消息炒卖等等这些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比较重要呢?其实我做下来,我自己认为能做到今天,还是这一点让我获得了坚持,所谓“不忘初心,方知始终”。就是我们做金融行业的人,应该记得我们金融行业应该做什么。谢谢大家!
论坛结束后,各位参会校友进行合影留念。
【岭南汇简介】:
岭南汇是岭南校友自发组成的专业学术研讨机构,其宗旨是推动校友在证券投研,私募股权,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等领域进行高水平、深度的专业和跨领域交流,促进红灰同学情谊。
【嘉宾简介】:
肖坚先生,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历任易方达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经理、专户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肖坚先生也曾管理多只公募基金:易方达科翔基金基金经理(2002年3月13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基金经理(自2003年12月9日起)、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自2006年8月16日起)。
王俊彦先生,香港守正基金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