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研——共话“单元整体教学”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2020-11-09 14:37:51)分类: 教学反思 |
协同教研——共话“单元整体教学”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郭家堡小学
王红香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遵循“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基本原则,所以,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既有纵向的螺旋式编排,又有横向的单元式编排。首先让我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二、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是什么?下面我们年级组就以人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从两次磨课经历、重视单元整合、课堂学习评价、思考与认识这四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 我们的两次磨课:
1、 第一次磨课:我们就是一课就讲一课,没有理解单元整体教学。没有一个整体观念。还是单课教学。
2、
第二次磨课: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教研组再学习,认识到单元整体学习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开始尝试单元整体知识的整合教学。
二、重视单元整合
1、 重视学习内容的整合
2、 重视学习方式的整合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整合
4、 重视数学教学策略的指导
首先来看:1、重视学习内容的整合
小学数学在内容上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教材在编排上,根据数学知识纵向联系,螺旋式安排教学内容,又根据横向联系,单元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迁移性。单元整合教学,就是根据数学单元内构成的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重组调整,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内容的逻辑性、整体性、关联性,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安排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分数的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这样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个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进行整合。比如:我们把认识几分之一例1、例2与认识几分之几例4例5的2课时合为1课时,把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和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2课时合为1课时。整个单元原来是8课时,现在整合成6课时。这样可以节省单元授课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练习与运用。
这些知识,其探究的过程与方式都是相通的,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这就为我们对数学内容进行整合提供可能。从而达到“书越读越薄”的程度。
2、重视学习方式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自主探究,更广泛地去合作交流,更大胆地去操作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
无论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还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实践操作以激发兴趣,深入地自主探究以激活思维,广泛地交流分享以获得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善推理,在概括总结中掌握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并自觉在学习中实践运用,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运用,以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往往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学生在不断的数学活动中感悟出来的,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这一思想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安排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分数的乘除法”的有关知识中,使得“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动手剪拼进行自主探索,再通过交流分享,体验探究知识的经历,获得直观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并获取迁移的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重视数学教学策略的指导
教学策略是根据所学的知识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1)、在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中
原因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困难。
解决策略:采用“问题—探索——交流——应用”的模式,此模式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使学生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研究探索、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感悟知识,体验成功,实现其智力情感及其它方面全面发展。
(2)、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教学中
原因分析:学生不能把图形和分数结合在一起。
解决策略: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观观察加深理解。
(3)、在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教学中。
原因分析:没能真正的理解分数的含义。
解决策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乂的理解。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能够让学习方式的沟通更加有效,能够让数学思想方法得到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
三、课堂学习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 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岀:“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贾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四、我们的思考与认识?
经过这段时间的协同教研,我对我们开始单元整体教学的2个思考的问题有了些许认识:
一、为什么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整合。
2.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科间的横向整合。
3.以单元为基础连接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4.单元教学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 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是什么?
通过共同教研,集体研究单元整体教学我们认识到了单元整体教学优势。
单元整体学习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等。
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节数学课的孤立“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数学教师不能仅仅熟悉单个知识点,而应熟悉一单元或在小学阶段与其它知识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
我们想传统教学重视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单元整体学习更重视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更注重学习内容间横向、纵向的联系,让学生站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与掌握的知识上探索新知,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协同教研——共话“单元整体教学”
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