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艳萍
(2019-11-17 16:29:36)分类: 教学设计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内容体会任务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1.认读字词。
否则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随答板书:
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任务一:品读课文4—11自然段,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策略:
1.
2.
自主学习:按要求读课文,勾画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展示交流:
1.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板书:郁闷)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恍惚)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兴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阵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
(板书:懊恼)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板书:自豪)
6.指导朗读。读出从郁闷到恍惚到兴奋再到懊恼最后到自豪的心情。
任务二:学习
12-13自然段
学习策略:1.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2.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1.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三、拓展迁移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