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方案
(2019-09-24 21:33:43)分类: 校级课题 |
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者的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他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己主动地识字意识和愿望,才能使识字教学切实有效的达到目的。如果刚入学就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在识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甚至创新,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应该是走出困境的一个好办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段自主识字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自主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一,等课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识字的形式,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的识字,在识字中更好的生活。
其二,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师资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
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完善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有鉴于此,本课题想着重通过“优化识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探讨一些小学生识字的行为及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符合小学生识字的规律。
(三)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自主识字: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二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生到二年级结束时,具备相当水平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查字典或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及构字规律,独立识字,实现独立、基本无障碍阅读,书写工整,力求美观。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探索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相关策略。
3.通过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识字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生活场景为辅助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识字研究的主要内容。
1.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师资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2.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
4.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
4.以积极有效的师资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个体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做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订课题方案。
2.课题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搜集关于指导学生自主识字的资料,了解已有相关成果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低年级学生原有认知、家庭基本状况,以及能力发展概况;对照指导咨询的预设目标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即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4.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并交流心得。
2.实施阶段
(1)点上实验:根据课文特点、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
(2)根据实验和调查,撰写相关的课题论文。
(3)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工作。
(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3.总结阶段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反思得失,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
(2)结题汇报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此研究:
1、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因此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3、将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主动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然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好主意一起分享,人人争做“小老师”。
4、整个学校形成良好的识字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5、将识字生活化。
建立识字档案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两种识字环境:(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与家长达成共识,请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课堂教学经验较为丰富,课改意识,教学科研能力都比较强,研究队伍的综合实力都较强,再加上有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上级领导专家的指导,我们有能力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