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及反思李小志

(2019-05-19 20:40:36)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读自悟,交流品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教学难点:

梳理文脉,整体感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品读课题

1.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顺势引导:爸爸为什么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品读课题

爸爸说的这一句话,就是课题!连感叹号和双引号都完整地保留了!

读好课题,是我们读好这篇文章的第一步,请试一试!

交流读题:(评价、分享读题方法。学生先评,再由老师小结:特意强调了“必须”和“!”,读出严肃,读出不容商量的说话语气)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在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品读课题”中,为了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二、有效初读,整体把握

(一)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串。(准备好了,我要开始寻找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了!)

2.指名读、齐读。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写钓鱼的过程)

3.这些词放到句子里,会读得更好!“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 读一读,理解“夜幕初垂”。(告诉我们汤姆和爸爸钓鱼的时间,也描写了环境。)

指导学生观察“垂”。(“垂”哪种笔画最多?横画都有什么特点?哪一横最长呢?“横”画最多,这个字共有四个横。小结方法:横画多的字,多横变化一横长,间距相等更稳当。)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及每一笔的特点。学生书空。

在田字格里范写。(起笔平撇先写千,第一横画莫要长,一竖挺拔立中央,中间长横两边伸,两个短竖往里斜;下面两横依次短。)

4.小试牛刀:练写“垂”。

5.“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动作不同,用词也不一样,多么准确呀!)出示“鱼钩”和“钓线”。

“钓”与“钩”是两个极易混淆的字。要想区分它们,就要牢记它们细微的差别。

老师编了则“顺口溜”,帮助你们区分。“小金钩,细又弯,包字头下撇折点(钩);金勺儿,亮闪闪,钓鱼可要耐心点(钓)。”指名读。

小试牛刀:继续练写“钩、钓”。

6.提醒学生提笔即练字,注意写字姿势,落实课标提出的“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的要求。

(三)检查课文朗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思考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这句话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谁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这也是我们写叙事作文时常提到的“六要素”中的三要素。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张庆先生多次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书不读熟不“开讲”。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读促读,真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自读自悟,体会惊喜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体现汤姆的“惊喜”?

2.汇报体现汤姆的“惊喜”的句子。

预设1:“鱼竿弯成了弧形” “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

预设2:“微笑着”“赞赏的目光”

预设3:“哇!”“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3.引读句子。

可还没来得及高兴,耳边就传来了爸爸低沉的声音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爸爸的声音不高,但却很威严

——“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爸爸的语气非常坚定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听了爸爸的话,汤姆只好

——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在默读中,让学生学会沉思。老师体现导的价值,引导学生抓主线,品细节,穿插合作朗读、体会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板书,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体会汤姆的心情变化。】

四、总结回顾,引领下文

1.总结:看着大鲈鱼游向湖心,汤姆心中有些遗憾。那么他最终后悔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512自然段,再去共同探讨!

2.布置作业:完成写字纸上的作业,再仿写2遍。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运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让自身的情感不断贴近文本,不断贴近文中人物,通过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我重点上的是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研究汤姆是怎样钓鱼和怎样放鱼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四处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句入情入境的读课文,并通过不同形式的重复朗读爸爸的那句话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又创设了师生、生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的情感体验。

  3、在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例如:联系遵守交通规则来谈;联系爱护花草来说;联系校园生活中保洁来谈等等。)加上教师适机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另外,教学中,我以文本内容为凭借,以人性,人情为对话平台,自主研读为路径,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抒发,自主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学习课文的5-12自然段时,我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让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或体会汤姆当时钓起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的惊喜万分,或体会汤姆想说服爸爸让他把这条罕见的大鲈鱼带回去的侥幸心理,或体会听到爸爸严格的教诲后,不得不放鱼时的惋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引领与鼓励,使孩子们进一步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的感悟。孩子们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在我精心设计的“台阶”上,各自在不同程度上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收到了真正的益处。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本课中也存在许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任务的设置应再细化,定成三个任务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的个别朗读较多,忽略了集体的齐读,导致不能很好的面向全体。今后的教学,应在如何划分任务上多下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