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标签:
365 |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郭家堡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
在一个单元内:学生在前面学习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后续还要学习多们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依次包括进位一次,连续进位、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几部分内容,其中还有一个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进行灵活的计算,从而使学生建立判断与选择算法(口算、估算、笔算、简算)的自觉意识。
在乘法运算内: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多位数乘法、两位数除法的试商,以及小数乘除法计算奠定基础。如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竖式,从表面上看都是末尾对齐,从方法上看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再如在整数乘法笔算教学中,只涉及用一位数乘和用两位数乘两部分内容,当册教材中也只出现相关的练习,但在一些问题中,也会出现用三位数甚至是四位数乘的现象,如果学生没有方法迁移能力,计算正确率显然不会达到较高的标准。还有,学生在笔算进位乘法时(尤其是多位数进位乘法)正确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学生口算以表内乘法为基础的乘加运算时正确率不高造成的。
在四则运算中:笔算乘、除法与两、三位数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类同,如都是先确定竖式的书写格式(多为相同数位对齐),现确定运算顺序(多为从个位或低位算起),然后是分步计算的定位,最后是运算结果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方法的沟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与方法迁移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乘法竖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4 、培养用自己的观点、看法,与人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从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的算理。
五、教学方法
整体感悟
六、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三盒彩笔。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口算,今天我们来一次口算大比拼好不好,你们敢挑战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
20×7=
13×2=
9×600=
42×2=
师:全对了,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先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齐读)
1、掌握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方法。
2、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二)、出示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1)从这幅图画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2)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生1:获取信息是彩笔3盒,每盒12支____
生2:一共有彩笔多少支?
算法交流:12+12+12=36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这个乘法的式子,通过这道简单的例题,可以找到笔算乘法的方法。下面大家动手完成任务(一)
三、探讨新知, 交流合作
1、计算:12×3
用我的方式这样计算:先算:____
先自己独立思考,填写,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汇报:先算
最后算
师:这是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分开三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0页,看看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完成任务(二)
任务(二)
列竖式计算12×3
1、先自己独立思考,认真读读课本60页,完成下面的竖式
2、在上面的竖式中找出3
×
(1)3和个位
(2)3和十位
3、列式计算
认真看书,完成任务,在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1、生边讲边写 竖式,书写竖式注意什么。多位数12写在上面,一位数3写在下面 ,3 要与个位2对齐。相乘时,3先于2 相乘得6,写在个位;再与1相乘 得3,写在十位
2、生在刚才的竖式中,用标示画箭头的方法找到相应的结果。
3、交流结果,明白乘的顺序一般从个位开始。(对于这几个题,先计算谁都一样。对于有进位的,从个位相乘,书写计算更方便)
你掌握了吗?
(四)、目标检测,巩固提升
2、应用迁移
(五)、课堂小结,畅言收获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最后师总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一般把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从个位起依次乘,对应乘积写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