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18-04-02 23:11:01)
分类: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郭家堡小学 范素珍

 

教材简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名著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重点。

本课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的,细节描写是本课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认识刘备求贤若渴及对人才的尊重,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学习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媒体1)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求贤若渴  神通广大 替天行道  拨云见日

火眼金睛 礼贤下士  降妖除魔  胸怀大志 雄才大略  如鱼得水

激情导课:(媒体2)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题,提醒字第五笔不能丢,最后一笔不能忘。齐读课题。

我们知道是拜访的意思,看着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诚心诚意到草庐拜访诸葛亮)板书:刘备、诸葛亮

2、今天我们和刘备一起去请诸葛亮,拜访之前,先来完成一件事,看大屏幕,读词。(媒体3)(辅助 潺潺 时辰 山冈 蜿蜒起伏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看下面四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点(描写景色),用好听的声音展现美丽的景色,这么美的声音把我们带到故事中去。

3、请同学们回顾课文,刘备三请诸葛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尊重人才 有诚意 十分诚恳 求贤若渴……)大家说了这么多刘备的优秀品质,其中他就是凭着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板书:诚心诚意

 

下面就让我们到文中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民主导学:

任务一:抓细节描写,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媒体4)

1、任务呈现:

请同学们用心默读2、3自然段,画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词或句子,批注简单感受。

我画出的词(或者句子)是--------,从中我体会到-------,我要通过朗读表现刘备的诚意(感情朗读),我还要给大家讲讲课外学习到的有关知识--------。

2、  小组互助学习

3、  展示:

(媒体5)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A、 为什么说张飞不尊重人才,读出(不满  气愤  去两次都请不来)。(媒体6)张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粗鲁 急躁 蛮横无理)竟然想用什么方法得到人才?如果是你,把你捆来你什么心情?(不高兴,即使把我捆来也不给你干事儿。)对呀,捆只能捆来人,捆不来人心哪!怎样才能得到诸的心呢?(用诚心诚意打动他)你和刘备想一起去了,所以刘备才生气了。你看张飞的一嚷显得他待人无理,刘备的语气显得他待人真诚,张飞的粗鲁反衬刘备的真诚忍耐。

B、大家想不想来真实版的刘备、张飞?练习一次,加表情动作,师旁白。(媒体7)(真精彩!此时教室里应该有掌声。)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媒体8)

A、读,强调半里多路”“下马步行(路远)

B、古代礼仪:当迎接地位比较高或很重要的人时,就要求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以显示对人的尊敬,而刘备对诸葛亮采用了这么高的礼仪,足见他的诚心诚意。

C、齐读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媒体9)

A、读

B、小心翼翼,对诸葛亮的尊敬。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媒体10)

A、轻轻地走进去(担心惊醒诸葛亮,尊重 虔诚)

B、恭恭敬敬

什么意思?(尊敬有礼)

恭恭敬敬是怎么站的?(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C、汉字演变(媒体11)像人站在这里,两旁弯弯的像人的手拱在前方,上方这部分像人的头,姿势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但里面还有一部分,这部分也是一个字,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可见刘备这次是带着什么来的?(心)什么心?(诚心)带着诚心做动作,读出刘备的诚心。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台阶下,而此时刘备是皇叔,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山野村夫,刘备却站在台阶下,可见他的诚意。

D、继续做刘备的体验者,到台阶下恭恭敬敬等诸葛亮醒来。

 

文中刘备等了多长时间?

 

(媒体12)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A、半晌有两种解释:半天,一天可分前半天后半天;另一种解释好长一段时间。在课文中是第二种解释,这好比你放学回家,等了半晌妈妈才把饭做好,这个半晌大约多长时间?(半小时 40分钟)那我们暂时把它定为一个小时,那刘备一共站了多长时间?(三个小时)你知道当时他们的年龄吗?一位47岁的皇叔,对着一位27岁的小伙子站了三小时,一个站着一个躺着。那么长的时间,可见刘备的诚意。

B、读出诚意

C、采访刘备:你等了一会儿时间感觉如何?才几分钟就这样,让你等一节课呢?站两节课(一个半小时)?那刘备站了三个小时累吗?累还恭恭敬敬等,为什么呀?(十足诚恳,渴望得到人才。)

D、带着刘备的诚恳,把你的感受加进去,带着情去读。刘备啊,请个人才真不容易,一定要带着诚意去请,相信你的诚心一定会打动人才来帮你的。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媒体13)

A、前两次已经错过了机会,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见到诸葛亮。

B、刘备见到诸葛亮醒来十分兴奋,急切地想马上进去讨论国家大事。

C、课文中这么多细节描写,表现刘备的诚心诚意,不去读读真是可惜,读。

 

刚刚生气责备兄弟,又是那样耐心等候,此时又要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刘备可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

 

读读课文最后两节,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看出来了吗?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叫什么成语?(如鱼得水)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

*听了诸葛亮分析的策略,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拨云见日)

*你读过三国吗?诸葛亮帮刘备打过哪些胜仗?(三气周瑜 空城计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这些胜仗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重要。齐读最后一节。

 

过渡:刘备求贤若渴、胸怀大志,诸葛亮雄才大略,辅助刘备打了一场场胜仗,才使刘备的势力迅速扩张,有了后来三国鼎力的局面,而诸葛亮也由山野村夫成为声名远扬的军师,成为旷世奇才。这可真是:(媒体14)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 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卧龙藏山幸会明主 大展宏图留美名。诸葛亮可不是浪得虚名,他是不鸣则已,一飞冲天,咱们课文中有过暗示。

 

(媒体15)任务二:体会隆中景色宜人,烘托人物性格特点。

1、描写景色部分,说说隆重景色怎样?(秀丽宜人 山清水秀 世外桃源)

2、作者写了山冈、松林、溪流、竹林,写山冈用了什么词?(蜿蜒起伏)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就是弯弯曲曲,像蛇一样,隆中山冈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腾飞?(刘备)

3、这里写竹林还用了一个词(青翠欲滴),什么意思?(非常青翠,绿色多的将要滴下来似的)

4、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指的是(景色美好,适合人的心意。)

5、真是一块宝地,不愧称之为卧龙岗。这部分环境描写巧妙烘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齐读。

6、(媒体16)春暖花开,老师去公园游玩,拍下了一张照片,为了留作纪念,想给这张照片配几句话。请你帮老师用来到……,只见……写三句话记录这里的景色,三分钟完成。展示。

7、总结:刘备三顾茅庐,用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真是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现在三顾茅庐这个词语不仅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也成了(媒体17)诚心诚意、再三邀请的代名词,请带着这个全新的认识读课题。

 

检测导结:(媒体18)

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色。

 

课后作业:(媒体19)

本学期读《三国演义》,一个月后开展三国故事演讲赛,看谁的故事最打动人心。

 

板书: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并不陌生,尤其是班里几个男生,对《三国演义》中一些人物和内容津津乐道,非常感兴趣。所以,人物介绍我基本上穿插在课文讲解中,放手给学生自己去说,通过人物特点来读好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写法的妙处。

  我从课文的标题出发,引出课文的主要人物:谁三顾茅庐?去拜访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刘备尊重人才的地方,写上批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展开。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找到很多相关的语句,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主要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其他段落中,学生也能找出一二。每找到一处,我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并带上自己的理解把句子读好。提到故事中的人物时,顺便让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在知道了张飞的鲁莽、刘备的礼贤下士以后,学生能很好地把人物的语言读好,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更能进一步感受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此时,恰好引出课文中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以张飞的鲁莽衬托刘备的尊重。介绍完侧面描写,很自然就引出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写刘备的语句。讨论过程中,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第三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一开始学生没有注意到,我提示学生说这一处描写我觉得很有意思。通过朗读,有的同学读出了诸葛亮生活的地方景色优美,非常宁静,就好像他本人一样不愿意争名逐利。有的同学从“山冈蜿蜒起伏”读出了山路难走,刘备能够亲自前往,也可以看出来他尊重人才。我让他们再次读了读其中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仅仅是描写了隆中的山冈吗?学生肯定地回答“不是”。我范读了一遍,特别强调后面的几个字“一条等待事假腾飞的卧龙”,这条“卧龙”不仅仅比喻“山冈”,还是……我语气提高,此刻,有的同学恍然大悟,大声说出“是说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还有一个称号,人称……学生马上回答“卧龙先生!”

  整节课只讨论了一个大问题,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了人物,练习了朗读,也学习了写作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