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7-03-22 17:18:39)<</FONT>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和反思
郭家堡小学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孩子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相信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更精彩!
师: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阅览室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题意,尝试解答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 53-24=29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孩子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表述锻炼孩子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一步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步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强调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步要算什么?
生: 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师:你们学会脱式计算了吗?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好,那你们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来完成这两道题(多媒体出示)
48-8+17
生:按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 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 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
3.先填一填,再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教学反思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根据分部式列综合算式.突出了练习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