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黑谷关、女匪首楼、五台顶、船型顶、巫女楼、松树楼长城穿越20201018

标签:
黑谷关女匪首楼船形顶五台顶巫女楼 |
分类: 行摄长城之密云 |
凌晨4点我们就披星戴月的出发了,7点前便来到了北京第一缕阳光的诞生地——密云黑谷关长城。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今早的“虫儿”分外香:当北京的第一缕晨光洒在满山的红叶和雄壮的长城之上时,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徐徐地展现你面前,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也是对我多年来行走于高山之巅、长城之上付出的所有努力的最高褒奖。
本次穿越路线,详图请见http://www.foooooot.com/trip/3909752/。
黑谷关城堡(密云15号城堡):北京地区第一缕阳光诞生地。
城堡全景(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四镇三关志》关于黑谷关及水谷寨的记载。

本段长城属蓟镇西协曹家路管辖。
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对黑谷关也有记载:“其东有黑峪关堡,有水关,守备一人守之。”
北京市文物局所立的文保碑有如下记述:
“黑谷关城堡位于新城子镇花园村,在北京市行政区域的最东点,乱水河从城堡东南往西北流过,明代属蓟镇西协曹家路管辖,是把守关口的城堡,与花园、关门、遥桥峪、吉家营,形成进能攻、退能守的长城防御体系。城堡建于洪武年间(1368-1398)。城堡坐南朝北,南高北低,平面呈不规矩形,东西墙体南侧随山就势,周长562米,设一北门。城堡南墙与长城相连,城堡东北角与黑谷关水关相接。”
京都晨曦:第一缕阳光诞生地(1999年北京测绘局测定黑谷关位于北京最东端,是北京地区第一缕阳光诞生地)。
已经修葺的城堡北门,即城堡正门。门为砖砌拱券门,高5米,门道长11.5米,门洞长11.5米。
黑谷关城堡是南北向的长方形,是一座连壁城,东垣乃是主体城墙的延长。北垣长117.4米、西垣长191米、南垣长79米。
黑谷关关城平面图(图片来源《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八卷墙子路将军关)。
曹家路边墙遗迹分布图(图片来源《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八卷墙子路将军关)。
密云15号城堡。其他名称:黑谷关城堡;位置:新城子镇花园村;坐标:东经117°29,北纬 40°38′;高程:676米。
黑谷关水关(密云14号水关):“鸡鸣四县”之地(位临河北省滦平县、承德县、兴隆县、北京市密云县四县交界。因此被人们喻为“鸡鸣四县”之地)。水关全景(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14号水关。其他名称:黑谷关水关遗址;位置: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大甸子村(东1.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38′;高程:669米。
密云160号敌台,《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大古道台3号”。

密云160号敌台远景(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此台就是一座镇关楼,屹立于悬崖之上。下端红线即为上山通道,远方敌台为五台顶(即密云167号敌台)。




敌台西北立面,北面一门两箭窗,东、西、南三墙皆三窗。

敌台东南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内部结构为南北三道筒拱中间两道隔墙组成。

密云160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1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大甸子村(东1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38′,高程:755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8.08米 南北:12.38米,条石基座高:1.49米,砖墙高:7.52米,门宽:1.19米,门残高:3.55米,箭窗残宽:0.7米,箭窗高:1.85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1号敌台,《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大古道台2号”。现已坍塌,与160号间敌台无墙体相连。

密云161号敌台。建筑尺寸:直径:4.02米 残高:2.8米;其他名称:密新52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南1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39′,高程:853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62号敌台,《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大古道台1号”。坍塌只存台基。与161号台间无墙体相连。

敌台西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东侧还存有少量砖体。
密云162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3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12.43米 南北:8.95米,条石基座高:2.61米;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南3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931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63号敌台,3*3结构(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与162号敌台无墙体连接。
敌台西南侧面。

敌台东北侧面。
台东面,一门两窗。

敌台内部结构,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3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4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南3.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1001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1.39米 南北:10.59米,条石高:1.57米,砖墙高:7.31米,门宽:0.935,门高:1.89米,箭窗宽:0.72米,箭窗高:1.08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4号敌台远景,北立面,3*3制式。与163敌台无墙体连接。
敌台南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东面损毁严重。
敌台内部结构,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4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5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4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1′,北纬40°39′,高程:1095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0.99米 南北:10.19米,门宽:0.935米,门高:1.89米 箭窗宽:0.72米,箭窗高:1.08米,条石:1.57米,砖砌残高:7.31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164台与165台间垭口处有短墙出现。
远眺女匪首楼、一面墙楼、五台顶楼。

密云165号敌台(女匪首楼)远景,南立面,与164敌台间有部分墙体相连。

敌台南立面,一门居左,两窗居右。
下图下方为女匪首楼,上方为一面墙楼。
敌台北立面及顶部情况。

敌台南门局部情况。
敌台顶部上楼通道口。
敌台内侧山谷情况。
密云165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6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4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1071米;材料:该敌台为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0.36米,南北:10.71米,门残宽:1.28米,门高:2.5米,箭窗残宽:0.69米,箭窗高:1.8米 条石:5.28米,砖高:9.51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165台至166台,有部分墙体。

密云166号敌台(“一面墙台
”)南立面,与165敌台悬崖相隔,有部分墙体。
敌台东南侧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东立面,墙体只余一角。
敌台北面,已经坍塌。
敌台西南侧面。整个敌台只有西南面保存完好,东北面墙体已经完全坍塌,敌台从南面看保存完好,故曰“一面墙台
”,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敌台西立面。
密云166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7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4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1135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3.475米,南北:9.12米,门宽:0.845米,门高:1.89米 箭窗宽:0.5米,箭窗高:0.93米,条石:2.52米,砖高:5.39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166台与167台间有部分墙体。

密云167号敌台(五台顶楼)远景,与166敌台有部分墙体。



敌台东南侧面。
敌台东立面。

敌台西北侧面。
敌台内部情况,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7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8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1193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1.88米 南北:8.365米,门宽:0.775米 门高:1.99米,箭窗宽:0.58米,箭窗高:1.005米 条石:1.5米,砖砌残高:6.6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68号敌台,与167敌台无墙体相连。

敌台东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东墙内侧。
敌台西墙内侧。
敌台中室为空心式二横三纵,此为西侧横向券顶(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168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59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南山上);坐标:东经117°30′,北纬40°39′,高程:1150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1.05米 南北8.33米,门宽0.83米,门高2.8米,箭窗宽0.54米 箭窗高0.9米,条石1.8米 砖高3.97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二横三纵。
密云169号敌台远景(船型顶),《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57号”。与168号台有部分墙体相连。
所谓的“船型顶”是由一座敌台和相连的墙体共同组成,类似一艘舰船,由此而得名。
169号敌台箭窗上方的券拱。
敌台东北角。
敌台南侧。
与敌台连接的墙体在悬崖处,拐了个急弯,类似在海中乘风破浪巨舰的船舷。

这个拐弯的角度比罗锅城(下图)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往170号敌台有规格很高、保存很好的墙体相连,可见此处防守之重要。

密云169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60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10.7米,南北:9.2米,箭窗宽:0.6米 箭窗高:1.08米,条石:3.4米,砖高:4.48米;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39′,高程:1173米;材料:砖、石、白灰。
遥望挡马洞及远方的敌台。


远眺挡马洞。

密云170号敌台东侧,《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一书中编号为“五道梁台56号”。墙友称为半山楼(敌台建在半山腰上,故名),二层已经坍塌。与169号台有墙体相连。
敌台西立面,西墙一门两窗,东、北两墙各三箭窗,南墙不设门窗。

敌台内部情况,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敌台已不堪重负,一层顶部已经用立木与钢架支撑、固定。


回望170号敌台。
密云170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61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39′,高程:1122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11.08米 南北:10.96米,箭窗宽:0.74米,箭窗高:0.95米,门宽:0.9米 门高:2.14米,条石:0.7米,砖高:9.5米;建筑形式:该敌台基座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4号马面,《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一书中编号为“五道梁台55号”。此为马面南侧面。
马面上的巨石不知为何物。
密云4号马面。其他名称:密新3马面;建筑尺寸:马面残长8.6米,残宽6.3米,残高6.5米;位置: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54米;材料:砖、石、白灰。
171号台与172号台间的保存较好的墙体相边。

墙体内侧吐水嘴形态各异。



密云171号敌台西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54号”基地用八层条石铺砌。


密云171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10.8米 南北:10.76米 条石:2.4米 砖高:1.6米;其他名称:密新62号敌台;位置: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15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号暗门(挡马洞),挡马洞内侧墙体及券门。


1号暗门远景及周边地势情况。


1号暗门外侧为石拱结构与内侧砖拱结构有明显差异。



从河北省文保碑来看,此处已为河北境内。
密云1号暗门(墙友俗称挡马洞),《明蓟镇长城1981-1987考古报告》第八卷考查结果认为此地即汉儿岭口,位于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北山。此关口地势平漫,可通水。旧时有古道通汉儿岭内外,内通曹家路,外通塞北燕山深处的今承德县南鞍匠一带。
《四镇三关志》记载:“汉儿庙关,洪武年建通川谷一,通隘口窄,正关并西山墩,空,通骑冲,余缓。”又《密云县志》:“汉儿岑口,曹家路重边口也。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在二道河口北口外曹家城东北十三里有堡,东北通承德道。”

挡马洞外挖有三道宽大的疑似壕堑之类的防御设施。


挡马洞内侧还有类似瓮城的墙体存在。

密云5号马面,《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52号”北墙坍塌。
马面东墙(画面右侧墙体)。
密云5号马面。建筑尺寸:马面残长8.6米,残高4.75米。其他名称:密新4号马面;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东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10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72号敌台东立面,《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51号”,与171号敌台有部分墙体相连。




密云172号敌台。东西:8.5米 南北:6.5米 条石高:2.2米 砖高:6.1米;其他名称:密新63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21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73号敌台已经全部坍塌,只存有台基(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173号敌台顶部情况。
密云173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8.2米 南北:14米 条石高:1.49米 砖墙高:0.82米;其他名称:密新64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31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74号敌台因未在长城主线之上,故这段穿越没有走到,为了此文记录完整,特利用中国长城遗产网图片加以补充。下图为敌台东面。
敌台西面。
密云174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4.71米 南北:4.8米 总高:3.27米;其他名称:密新65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西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98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75号敌台(巫女楼),《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50号”,2*4结构,真似亭亭玉立的女子。下图为敌台东南面。敌台南墙设一门一窗,东墙四箭窗完好。

敌台南面。

敌台北立面,墙体已经坍塌。
敌台西北侧面。

密云175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13.92米 南北:5.65米 条石高:3.845米 砖墙高:7.73米 门高:1.88米 门宽:0.855米 箭窗宽:0.59米 箭窗高:1.02米;其他名称:密新66号敌台;位置:地点:新城子镇花园村委会烧灰峪村(北5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56米;材料:砖、石、白灰。
175号台与176号台间有墙体相连。

密云176号敌台,墙友称为松树楼,可能是台顶长有松树的原因吧,但是台顶长有树木,其根系对楼身破坏很大(南立面已有数道较长裂缝,与松树根部侵袭不无关系),基于对古建保护,呼吁相关单位尽快砍伐台上松树。
《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49号”,南墙设一门两箭窗,东、西、北三墙各三箭窗。
176号台内部情况。
密云176号敌台。其他名称:密新67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大角峪村委会北沟村(东北6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69米;材料:砖、石、白灰;总体情况:东西:8.75米 南北:9.825米,条石高:1.1米,砖墙高:6.825米 门宽:1.04米;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中室为空心式三横三纵。
密云177号敌台远景,《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48号”,坍塌,只存台基。

177号台顶部情况。
敌台西南侧面。
密云177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13.68米,南北:8.03米,条石高:2.26米 砖墙高:2.45米;其他名称:密新68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大角峪村委会西沟村(东北6千米山上)坐标:东经117°29′,北纬40°40′,高程:1030米;材料:砖、石、白灰。
密云178号敌台远景,《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第八卷编号为“五道梁台47号”。




密云178号敌台北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178号敌台东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178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8.64米 南北:8.24米 条石高:3.65米其他名称:密新69号敌台;,地点:新城子镇大角峪村委会北沟村(东北2.5千米山上)坐标:东117°29′,北纬40°40′,高程:948米;材料:砖、石、白灰。
夕阳照在远方的大壮楼及菱形楼上,无限美好,今天是无暇光顾了,但愿下次不会太久远。

密云16号城堡。
16号城堡残存墙体(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16号城堡。其他名称:水峪城堡;地点:新城子镇大角峪村委会坐标:东经117°28,北纬 40°39′,高程:58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