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活力的荒野
活力的荒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15
  • 关注人气: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2020-01-06 10:34:19)
标签:

八大楼子

北齐长城

古北口长城抗战

潮河关

大花楼

分类: 行摄长城之密云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20191215日,应朋友邀请,时隔三年再一次登上了密云八大楼子长城。时值1213日国难日刚过,让我有机会再一次缅怀了在古北口长城抗战中牺牲的英烈们。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中,中日双方在八大楼子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1933312日,在古北口长城防线上,国民党中央军第十七军,由于伤亡过大,不敌日军进攻,撤出古北口,南移4公里外的南天门阵地。南天门对于中日双方都至关重要:对于日军来说,如果要侵占北平,必须要过南天门;对中国而言,险关古北口一丢,中国军队只能死守南天门,才能守住北平城。八大楼子位于南天门西北,因为长城从此蜿蜒而过,雄踞此处山脊,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故此这里就构成了南天门防御战的第一线。   

421日凌晨,日军开始对八大楼子发起进攻,担任防御的守军111营顽强还击,日军于1130分拿下了第一个敌楼,随后,又攻下了第二、三个敌楼。直至22日上午11时,日军攻下了八大楼子的全部敌楼。        

八大楼子阵地的丢失,给本就无险可守的南天门增添了无比巨大的压力,日军自八大楼子居高临下攻击,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一直后退到郝家台才立足脚跟,可想八大楼子的失守对我方影响有多大。从21日上午开始,南天门战斗七天七夜的交战使中国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损失超过5000人。仅八道楼子一地,就在开战第一天就伤亡了1500多人,几乎占了整个南天门战斗的1/3,足见八大楼子这之战中多么惨烈。中国方面认为日军伤亡也有5000多人,但日军战报称此一阶段总计伤亡才300多人。其中攻击八大楼子的32联队伤亡最大,伤亡160人,占了全部伤亡的一半。

大楼子长城位于密云古北口以西,东起西沟,西至龙潭沟,是一段鲜为人知的野长城。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长城从此蜿蜒而过,雄踞此处山脊,险峻异常,在此处有八个敌楼因此而得名(实际上只能看到四五个楼子,这次我们到实地才得知它一共有十三个楼子和一个实台)。

去八大楼子的经典路线是从古北口森林公园口进入约1.5公里,要经过一个拓展训练基地,到达密云32号城堡遗址处,就来到了长城脚下,东为黄峪沟长城,西为八大楼子长城。可现在正值冬季防火期,一大早,大门处防火员就将我们一行三人拦下,拜年的话说了一大车,但不通情理的防火员依然不予放行,只得调头另辟蹊径了。最后我们在潮河大转弯西面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沟纵切而上,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不经意的选择,让我邂逅了一段来自1500年前的北齐长城,真是意外的惊喜。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我的穿越示意图,六只脚记录号为3184175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古北口地区明长城、北齐长城分布示意图。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古北口地区明长城、北齐长城分布地形图。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既然登上了这段潮河关西山至小高楼的近千米的北齐长城,就先从1500年前的新朋友说起吧。

对于北齐长城,我脑子里一点积累都没有,回家后迫不及待的从书柜中找出到束之高阁五六年的《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唐晓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一书及其它书籍,进行了恶补,才对此段北齐长城了解一二。

北齐(550—577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历经六帝,于577年被北周所灭,享国二十八年。北齐为防御突厥、柔然、契丹和北周,在短短的二十八年间先后六次共修筑了三道长城,总长达到两千千米。其中有一段经过古北口(古北口第一次出现长城),这段长城位于明长城南面。明朝洪武十一年(1368)徐达重修明长城时建古北口关城,并在北齐长城基础上整修长城。1569年戚继光在古北口修复长城时,保留了北齐长城并在墙外贴墙砖,形成了古北口著名的双长城,北齐长城上至今仍然保留着著名的大花楼烽火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对于此段长城为北齐长城,国家文物局早于20125月,就已在《关于北京市长城认定的批复》中已经明确认定(图片来源网络)。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北京北部山区古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一书对古北口地区的北齐长城记载如下:

古北口地区的北齐长城西起怀古城(即密云32号城堡,又称河西城堡,因传说明将莫怀古驻守过,也称怀古城——笔者注),东经潮河关城、古北口镇,直至司马台。其中怀古城至潮河河湾西面山顶的三叉城的一段为明代长城所利用,压在明代长城之下三叉城以东至潮河边的一段为北齐旧城,明代没有将其拆除;潮河关城至古北口关口的一段又为明代长城所利用,压在明长城之下,潮河关始建于北齐。过古北口后,北齐长城向东南偏转,沿古北口东南的山梁延伸至司马台------

在潮河大转弯的西面山上,见有古长城遗址,遗址沿大转弯西南岸的山脊向西偏延伸,至山顶后转向西南,直至怀古城,京承铁路在城下山间穿越隊道而过------这段长城以山顶为界,东南段是北齐长城遗迹,西南段是利用北齐长城遗迹修建起来的明长城。”

《密云县志》(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有如下记载:

“北齐长城。

北齐天保年间(550年至559年)所筑,为密云县内修筑最早的长城。西自古北口西山八大楼子起,朝东南方向延伸至潮河关,再东行至古北口城北城墙,再分成两支。一支东北走向至明长城,一支东南走向至司马台关口与明长城合。全长约20多公里。从遗迹看,北齐长城是用毛石、石灰和三合土砌成,没有敌楼。底宽4米至6米。其中野猪岭小高楼至西沟口一段20年前还能见到2米多高的残墙,修沙通铁路时拆毁。经考察,北齐长城只留下石灰渣子、墙基以及少数残存的石墙。”

鉴于上述记载以及实地考察,将这段长城确定为北齐长城,我认为有理由如下:其一,从军事防卫角度上讲失去作用。这段北齐长城介于潮河关与明长城主线之间,即密云367号敌台(小高楼,三段长城的交汇处)西南有明长城在北齐基础上修建的包砖长城,向北延伸的墙体也如此,这段明长城主线已经将潮河关形成了很好的拱卫,这段千余米的北齐长城,就没有必要重新修筑;其二,从建筑材料上看,这段长城与主线明长城有明显不同,明代长城多为石条底座,墙体包砖,且白灰勾缝。而北齐的长城包括三座圆形敌台均为石料,是干插边墙体结构,既没有石条底座,也没有散落的砖垛痕迹,构筑简陋。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北齐长城墙体轮廓清晰,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北齐长城向南延伸。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1号敌台(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1号敌台。年代:北齐;编码:110228352101090001;建筑尺寸:残堆高5米,残存面积8.80;地点: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村;坐标:东经117°06′,北纬40°41′;高程:444米;材料: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为圆形已残损。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2号敌台(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2号敌台。年代:北齐;编码:110228352101090002;建筑尺寸:墙身高3.10米,顶部残堆高2米,残存直径9米,通高5.10;地点: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村;坐标:东经117°06′,北纬40°41′;高程:398米;材料:石;建筑形式:该敌台台为圆形,山石砌垒白勾缝。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3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古北口镇潮关村北齐3号敌台。年代:北齐;编码:110228352101090003;建筑尺寸:残堆高4米,残直径9米;地点: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村;坐标:东经117°06′,北纬40°40′;高程:333米;材料: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为圆形已残损。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北齐长城与潮河相依相恋1500年。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在北齐长城上遥望卧虎山明长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不远处的小高楼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67号敌台(又称小高楼)。穿过了时光机,瞬间我们便登上1000年后的明长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敌楼四面已经坍塌了三面。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367号敌台北侧墙体。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67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15;建筑尺寸:现台中央堆积渣土、砖砾。残通高10米,中室面积米11×11米;其他名称:密古114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2′;高程:529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正方形,因多处坍塌,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卧虎山上的敌台,右侧敌台为著名的圆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卧虎山上也有三叉边。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回看367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长城上遗存的排水砖。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残存的青砖铺就的马道。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这段明长城应当是覆盖了同位置的北齐长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68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68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16;建筑尺寸:残通高4.80米,残存面积6.50米×6米;其他名称:密古115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1′;高程:461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69号敌台,完全坍塌。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69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17;建筑尺寸:残通高4.80米,残存面积12米×8.3米;其他名称:密古116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1′;程:285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下图三叉口即为西沟,应是当年明潮河川关口;其南有密云32号城堡即河西城堡;八大楼子长城蜿蜒而上;山沟两侧分别有镇关楼一座即密云369370号敌台,现均已坍塌;中间山脊第二个小山包为古北口长城抗战日寇炮兵阵地(引独善其身一说)。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0号敌台,完全坍塌。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0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18;建筑尺寸:残通高3米,残存面积11米×7.50米;其他名称:密古117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1′;高程:245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1号敌台,完全坍塌。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1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19;建筑尺寸:残通高3.50米,残存面积9米×9.20米;其他名称:密古118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1′;高程:316米;材料:为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2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2号敌台墙体已经裂有大缝,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此敌台距东北侧日寇炮兵阵地最近,故战斗也最为激烈,台顶被炮弹炸的断壁残垣便是例证。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2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0;建筑尺寸:残通高5.70米,残存面积12米×9.10米;其他名称:密古119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6′,北纬40°40′;高程:411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3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敌台的东墙已经向内倾斜------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西立面,一门居中,两窗分左右。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北立面内侧,三窗并立。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3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1;建筑尺寸:残通高9.30米,中室面积米10.42×10.66米;其他名称:密古120号敌台;位置: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520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回望卧虎山方向长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4号敌台东立面,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中激战最为惨烈的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4号敌台南立面。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内部结构完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374号敌台西立面。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4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2;建筑尺寸:残通高6.20米,中室面积9.60米×9.50米;其他名称:密古121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548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回望374373372号敌台及关口。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5号敌台完全坍塌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5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3;建筑尺寸:残通高4.50米,残存面积12米×9米;其他名称:密古122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630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6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一座满目创伤的敌台,1933年古北口南天门阻击战留下的炮轰和弹孔的痕迹历历在目,时刻提醒我们:它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6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4;建筑尺寸:残通高8.10米,中室面积11米×10.20米;其他名称:密古123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658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远处的锥形山峰为雾灵山主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7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墙体里面的立木可以巩固墙体,类似现代建筑中的钢筋。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7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5;建筑尺寸:残通高9.20米,中室面积10.60米×10.50米;其他名称:密古124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741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密云378号敌台   完全坍塌(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8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6;建筑尺寸:现该台残存南面墙身高2.80米,残存面积8米×6米,残通高(堆高)6米;其他名称:密古125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721米;材料:大块条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79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79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7;建筑尺寸:残通高9.50米,中室残存面积10米×9.70米;其他名称:密古126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725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80号敌台,八大楼子的最高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80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8;建筑尺寸:残通高6米,中室残存面积11.20米×9米;其他名称:密古127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5′,北纬40°40′;高程:760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81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81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29;建筑尺寸:残通高9.89米,中室面积10.80米×10.70米;其他名称:密古128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4′,北纬40°40′;高程:702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82号敌台完全坍塌(图片上方)。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82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30;建筑尺寸:残通高8.30米(最高点),北面墙身残高6.10米,残存面积11.40米×9.90米;其他名称:密古129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4′,北纬40°41′;高程:627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因坍塌严重,建筑形式不详。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密云383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密云383号敌台。年代:明;编码:110228352101170431;建筑尺寸:残通高9.70米,中室面积11米×9.70米;其他名称:密古130号敌台;地点:古北口镇河西村(西山上);坐标:东经117°4′,北纬40°41′;高程:640米;材料:砖、石、白灰;建筑形式:该敌台呈长方形,中室结构三横三纵式。

从龙潭东沟方向拍摄八大楼子长城,图中最高点敌楼是八大楼子中的第七楼(即380号敌台)。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龙潭东沟方向的长城。

再登八大楼子——潮河关北齐长城及明密云367-382号敌台穿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